姚春姬
打造特色小鎮的本質目的,就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通過展現小鎮的本土特色文化與民俗風情,樹立商業品牌,并通過品牌效應,帶動商業規?;l展。如何創建特色小鎮合理的商業發展模式,實現地區經濟與文化的騰飛,成為當代小鎮商業發展過程中的重點研究課題。
“特色小鎮”的概念是2014年底浙江省省長李強在參觀云棲小鎮時首次被提出的,它是在塊狀經濟和縣域經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創新經濟模式。站在特色小鎮的角度,其自身的意義不單一是一個行政發展的城鎮,而是在大城市內部或者是周圍地區,建設的具有明確特色的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特色發展空間平臺。由此可見,一個特色小鎮,不僅僅限于城市周邊的小城鎮,還可以是一個較大的具備獨立發展空間的村莊,還可以是一個城鎮內部的大社區,同一般的城鎮相比,它具有著鮮明的特色。
對于特色小鎮的運營,不只是政府的內部行政行為,而是以政府和市場為主要發展核心,共同形成一個運行商的開發模式。從特色小鎮建設伊始就要堅持在政府引導下,以企業為主體以及市場化運作的理念和原則,依照創新和協調以及共享的發展理念,融合自身的特點和理念,充分挖掘產業自身具備的特色,對其建設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最終逐漸形成以產、城、人、文融為一體的功能性平臺,確保特色小鎮良好運營機制的形成。
依據我國當前產業結構的發展規律看,產業的發展趨勢主要包含兩個方向:第一,需要在產業轉型的環境下,將技術集約化和知識化以及服務化進行完善和創新,確保經濟發展水平符合各項標準和需求。第二,站在歷史文化產業回歸的角度看,要在我國當前經濟消費轉型的環境下,加強消費品質需求的最終結果。特色小鎮產業的選擇就是向傳統產業升級和歷史產業回歸的方向發展,堅持憑借單個產業去打造完備的產業生態圈,而且特色產業應以符合國家提出的7+1發展戰略為主導方向,產業定位要摒棄“大而全”的傳統思想,力求“特而強”的發展理念,這樣避免了同行業的惡劣競爭現象,確保特色小鎮獨特的個性特點,從而體現出特色小鎮產業規劃的個體化形式。
特色小鎮發展的核心,就是依據特色產業為基礎的生產和服務,有了合理的生產和服務,才能夠形成大量人口的聚集。特色小鎮一方面通過特色產業解決了周邊農民的就業、創業的問題,另一方面也通過人口的聚集,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條件,讓他們不僅享受現代版本的田園風光,還享受著大城市人才能享受到的城市文明與公共服務。所以特色小鎮的內部服務功能,不僅僅要滿足人們旅游的需求,還要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和居住的需求,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提出,特色小鎮‘非鎮非區’,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所以非鎮非區的內部服務功能是特色小鎮的又一特色之一。
特色小鎮存在的形式可以從有形和無形兩方面進行考究,在特色小鎮有形建設的過程中,至始至終要堅持生態發展的原則,讓建筑物與自然生態環境融為一體,形成令人向往的優美風景、宜居環境,讓社區人和游客真正感受到融入自然的田園風光;在特色小鎮無形資源的開發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小鎮發展的文化積淀與歷史傳承,需要站在小鎮功能定位的角度,與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融合,以歷史文化的發展為主要方向,融歷史文化于產業發展、社區建設之中,讓歷史文化的積淀與傳承與特色小鎮的外貌有機地統一與完美的結合,構成特色小鎮獨特的存在形式。
特色小鎮商業模式的開發與建設,首先,要以小鎮原有的基礎情況為出發點。比如,如果是以田園種植為主的小鎮,可以通過打造升級版“微田園”特色產品基地,構建訂單式生產模式,形成城市綜合鏈條式的銷售路線;其次,要參考成功案例的先進經驗,結合本地區實際有選擇地引進其商業發展模式。以葡萄牙里斯本大區維苗蘇鎮為例,其與黃果樹旅游集團公司結成對子,并一同開發和建設了特色旅游民宿、山里體驗等旅游項目,這大大增加了特色小鎮的吸引力與向心力;另外,為了進一步奠定小鎮商業化基礎,當地政府還應該積極尋求投資融資模式的新途徑,建立鎮級融資平臺,積極吸納各方投資,為特色小鎮商業模式構建提供強大的物質支持;最后,要制定科學的小鎮商業規劃以及歷史文化保護機制,全面推行綠色發展理念,構建生態、低碳、環保、節能的特色小鎮的商業模式。
在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以及可持續發展觀的前提下,要充分開發和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打造特色小鎮的生態化旅游品牌,比如:“健康+旅游”模式的構建,是在傳統旅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的變革,不僅能夠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而且還不會破壞其原有的形態和結構,這種產業融合下的發展對策,能夠有利帶動特色小鎮的經濟發展和商業品牌的打造。以某一特色小鎮為例,它立足于自身的生態優勢,在其區域之內建造了森林公園、運動休閑公園等等,同時又構建了蠶桑博覽中心、養生文化村等,為游客提供了修身養性的空間和場所,同時還能夠體驗小鎮的生態特色與文化,全面實現了地區旅游資源的經濟價值,大大提高了區域經濟收益。這種以鄉鎮旅游為依托的商業模式,在國內旅游事業日漸繁榮的趨勢下,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具有巨大的開發價值。
運行機制是特色小鎮商業化發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在特色小鎮商業模式的構建過程中,構建具有可行性、科學性的運行機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從特色小鎮的實際情況來看,它的劃分并不是依據行政區域進行的,這主要是為了給予特色小鎮更自由的發展空間,為了避免現有機制對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設立的阻礙。但與此同時,這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比如開發區、街道等部門的職能相互交叉和重疊,會導致運營上出現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沒有明確的商業運行機制,使各方面的聯系處于散淡、生疏的局面,各部門的責任與義務得不到真正的落實,導致各方利益主體無法在運營過程中協同發展。基于此,進一步完善特色小鎮商業化發展的一體化運行機制,是特色小鎮商業模式構建的必要措施。
(1)建立協調運行機制。
“協調”的意義在于強化參與主體之間的等級性關系,通過建立定期交流研討機制,進一步拓展特色小鎮的創建思路,解決特色小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通過建立重點項目推介機制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吸引骨干企業、優質項目落戶特色小鎮;通過建立部門結對指導機制加強部門與小鎮工作的對接,及時掌握特色小鎮創建進度、項目建設情況,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等等。也就是建立以領導小組為核心的商業運行協調組織,定期開展會議總結,制定、發布、落實各項配套政策,完善投融資體制,為特色小鎮商業模式的構建提供有利的支持。
(2)建立協作運行機制。
商業模式的最終目標是為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把能使商業運行的內外各要素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而這些需要建立分工協作的合作機制,一個組織結構越能反映為實現組織目標所必要的各項任務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間的協調,這個組織結構就越是精干和高效,并通過最優實現形式滿足客戶需求、實現客戶價值,同時使系統達成持續贏利目標。特色小鎮涉及政府部門層級之間、公私內外之間、企業之間、社會組織之間、社區居民之間的縱橫聯系,涉及事務復雜、人員面廣,因此,應建立“一站式”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實施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模式。線上通過工作管理平臺,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線下通過組建工作服務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務,全力助推特色小鎮商業運行過程中參與主體間的分工、合作關系。
(3)建立共享運行機制。
在特色小鎮的運行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點對點的信息傳遞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將不同部門、不同組織的信息和資源整合盤活起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處理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效率性。互聯網技術下通過建立起共享運行機制,實現特色小鎮信息的多方共享,對于旅游商業模式的發展也是一場革命。它不僅可以使特色小鎮自身的業務流程更加暢順,為客戶和居民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而且有利于旅游者的出行決策和游覽過程,有利于硬件資源供給者宣傳和價值的實現。同時,信息共享平臺也將成為特色小鎮行業知識的特定分享空間,有利于形成技術聯盟和創新網絡,實現創新的持續循環滾動。
在中國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針對“特色小鎮”概念的提出,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方向,特色小鎮從環境設計、建筑外觀到功能布局、能源利用,都以現代化、人性化為前提,最大限度的實現了地區經濟與資源、環境、人之間的和諧發展。而對特色小鎮商業模式的研究,就是對為了利用商業機會創造價值而設計的運行內容、運行結構和運行治理機制,商業模式的研究,作為特色小鎮的戰略規劃問題,是圍繞著特色小鎮產業的“特而強”、功能的“聚而合”、形態的“小而美”、體制的“新而活”等方面進行的研究,其最終目標是實現特色小鎮的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王劍冰.特色小鎮:產業決定想象力[J].寧波經濟(財經視點),2017(10):43-45.
[2]阮曉東.特色小鎮概念延伸下的商業機會[J].新經濟導刊,2017(10):64-69.
[3]趙靜.特色小鎮之旅游小鎮的開發現狀、問題及模式分析[J].中國物價,2017(0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