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華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財產權分屬于不同性質所有者的經濟形式。本文立足于微觀層面討論有關問題,即國有混合制企業則泛指國有企業與外資、個體、私營、集體所有制等非國有經濟采用聯營、合營、合作等方式組成的企業。
國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體情況如下:一是目前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超過92%,省級國資委監管企業的改制面超過90%,全國國資監管系統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達到1082家。其中,90%左右的中央企業母公司尚未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即使實行混合所有制的母公司,也并非吸引民間資本,而是吸引其他的國有資
本(如地方國有資本等)。中央企業“子企業”或“孫公司”僅有50%左右完成混合所有制的改造。絕大部分也并非吸引民間資本,而是吸引同屬于國有資本的另一國有企業。且“子企業”或“孫公司”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絕大多數依然是國有絕對控股,相對控股較少。在區域發展上也存在差異。東西問題主要是生產力水平的差異問題,南北問題則主要是體制的差異問題。我國東部和南方地區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相對較快,西部特別是東北地區比較滯后。總體而言,盡管國有“混合”經濟發展取得較大的成果,但其管理情況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有混合制企業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國有和私營、集體、外資等未實現有效融合,混合所有制企業優勢未體現。在國有混合制企業試點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問題是:國有股份一股獨大,決策流程較長,效率低下,依然維持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以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理念為主,在稅收、投資、資金等方面管理混亂;多數在財務制度上講求靈活高效,打政策“擦邊球”;出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或相互扯皮”等情況。總之國有資本與其他類資本在經營理念、日常管理等方面均未實現有效融合。
2.進入、退出環節可能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產權管理不到位未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在國有混合企業成立及退出時,如涉及非貨幣出資及股權轉讓等情況,其資產估值較為困難,對無形資產、商譽等無形、有形資產等估值判斷并不完全準確,同時國有企業掌控的大量的社會資源也很難通過評估量化,可能出現低估國有資本、高估民營資本的情況,產權管理不到位,權屬不清晰,從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3.其他資本出資不到位、融資環節基本依賴國有股東。國有混合所有制企業在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其他所有制在出資時資金不到位,在投資時缺乏“跟投”能力,在融資時缺乏擔保能力,因此導致國有混合制企業出現管理不規范,影響項目進度或放大國有資本風險等情況。
4.股權結構不合理,治理結構不完善。在國有混合制企業試點過程中,經常出現國有控股類企業完全參照國資管理、參股類企業國資管理缺位等現象,同時三會治理結構不完善、不合理,存在董事會形同虛設、董事會經營管理成分工不明確,監事會監督不到位,三重一大決策時存在以國有主體的批復代替三會決策等情況。
5.缺乏系統的管理、分配制度及監管、考核體系。在逐步推行國有混合制企業的試點過程中,絕大部分混合制企業財務管理沒有規范的決策、審批流程及專門的財務管理制度,分配機制也未明確,內控、內外部審計監督也不完整或實現全覆蓋,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及合理的考評體系。
著力建立完善的“三會”治理結構,創新模式的具體表現為:一是“三重一大”完全通過“三會”進行決策;二是嚴格實行董事長和總經理管理的分離,強化對經營者包括首席執行官的監督;三是強化董事會的作用,調整董事會結構,提高外部董事、獨立董事的比重;四是細化董事會內部結構,充分發揮審戰略、審計、薪酬等專業委員會作用,如公司的獨立審計人必須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選聘;五是董事會運作更加透明,特別注意信息披露的及時、準確、全面等。
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建立符合國有混合所有制管理需求的制度,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決策效率,同時也能夠符合國資監管規范性的要求。
提倡扁平化管理,國有混合制控股企業壓縮層級,股權管理盡量控制在三級以內,同時進行適度創新,如在上市公司層面實行無實際控制人企業管理模式。例如云南白藥在其控股股東混改前實際控制人是云南省國資委,其控股股東“混改”后的股權結構:云南省國資委、新華都集團、江蘇魚躍分別持有其45%、45%、10%的股權,云南白藥成為無實際控制人企業,在資本運作時,程序更為簡化及優化。
在“減政放權”的同時,對國有混合所有制的管理實行分級授權原則;建立有效合理的評估備案管理制度:嚴控混合所有制企業的進入與退出環節,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將有限資源配置到能產生最佳經濟效益的公司,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要嚴格遵循市場經濟原則,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具體可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通過產權市場、股票市場、吸引股權投資基金或戰略投資者等比較透明規范的方式推行國有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
國有混合制企業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規定,投資管理方面重點加強對投資核心環節的立項決策環節進行管控,對于投資前期發起環節開工環節,可適度放權;融資方面優先鼓勵混合制公司自主對外融資,建立其他股東的反擔保機制;預算管理方面,建議遵循預算“剛性”原則,對業務、資金、資源進行合理整合,確保全面預算嚴謹、準確、合理,企業年度預算經董事會、股東會審議后嚴格執行,并作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及其經營管理層年終考核的主要依據;日常資金監管方面,強化動態監控、自主審核;加強審計監督管理,實現監事會與審計雙重監控機制;加強對國有混合制企業關鍵崗位管理,例如對外派財務總監的履職監督,完善外派財務總監重大事項報告機制。
建立完內控管理體系及風險評價體系,加強內部審計,推行專職監事會管理制度,實現定期或不定期外部審計,確保國有混合所有制企業在健康透明的環境下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
[1]360百科.
[2]《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