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村“1234”壯大村集體經濟興村富民"/>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楊建昭
清涼村位于隆德縣城南七公里,東臨六盤山原始森林林區,有清涼水庫、將臺水庫為隆德縣城鄉飲水水源保護地。境內有始建于北魏的“隆德八景”之一清涼寺,素有“清涼世界”之稱。清涼村下轄2個村民小組,133戶,現有人口489人。其中:勞動力213人(18歲到60歲),占全村總人口的43.6%。全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5戶、170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73戶、84人。
存在問題:產出較低,甚至入不敷出,信息閉塞,村民思想觀念落后,創業意識不強,剩余勞動力無較好的致富門路,村級集體經濟非常薄弱。
(一)組好“一班人”。扶貧工作隊與村黨支部成員在思想上達成共識:要想早日摘掉清涼村貧窮落后的帽子,就必須充分發揮好黨支部的戰斗堡壘關鍵,組好“一班人”的率先垂范作用。工作隊自費帶領“一班人”前往各地開眼界、長見識、學經驗,增強自身的“內生力”。
(二)帶好“兩個頭”。以先行先試、靠前站位的勇氣,動員和鼓勵10名年輕黨員和致富“帶頭人”自發、自愿出資成立清涼山林下產業專業合作社。帶頭人選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威信,三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具有示范效應,第一書記出錢卻不參與分紅規定,讓農戶有一個定心丸。
(三)亮好“三名片”。清涼村現有耕地面積691畝,其中山地291畝,以種植藥材、油料作物等,部分種植萬壽菊;川地400畝,全部種植云杉等苗木。利用清涼村青山綠水的天然有利條件,因地制宜地選取發展林下經濟、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三張名片,并將它們有機融合為整體。一是在2015年發展生態養殖業的基礎上,繼續擴大養殖規模,飼養土雞6000只、珍珠雞3500只,全年出欄量達12000余只。全村新增中蜂養殖戶3戶,養殖中蜂160余箱,全村中蜂養殖量達550余箱。注冊的農土特產品商標——“清涼灣”已獲得國家商標總局文字標識的核準使用,提高品牌影響力、知名度。嫁接改造經果林30畝,種植林花20畝。對210畝“撂荒地”進行復墾后,以股份的形式加入合作社種植萬壽菊,二是接收并改建裝修原東毛高速公路項目部為生態餐廳,新建22間窯洞農家樂,蒙古包式歌廳3間,發展鄉村民俗旅游。
(四)念好“四本經”。將取得成功的經驗示范推廣,惠及全村每個村民。
1.產業扶貧經。通過“帶頭人”帶動發展成立合作社,找準產業謀發展,然后再吸納農戶入股參與經營,實現村民“人人是股東、年終按股分紅”的新型合作經營模式,增強自我“造血”功能。一是合理確定股份權重。按照“兼顧各方利益、廣泛調動積極性”原則,成立清涼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專門管理200萬元資金的分配與收益,并科學合理確定全體社員、村集體、合作社股份權重為6:2.1:1.9,即:60%的資金量化到每個組織成員(社員股),全村符合標準的共113戶400人,2088.2股、104.41萬元。一般農戶、一般建檔戶、四戶兜底戶的人均標準分別為2500元、2800元、3000元。村集體股金(集體股)占比21%,折合951.8股、47.59萬元。合作社股金(企業股)占比19%,折合760股、38萬元,總計折合3800股,190萬元,剩余10萬元用于合作社風險補償金。年終收益按照2:2:6比例進行分配,即:20%純收益為經營合作社提取的公積金公益金及風險金;提取20%純收益為經營合作社擴大再生產資金;60%純收益為參股社員、村集體及經營合作社的股金分紅。兼顧了村集體和村民利益,有效調動致富帶頭人的積極性,實現了政府投資轉為股份的資產跨越。二是合理確定農戶股份份額。在前期分配的基礎上,按照極度貧困戶、建檔立卡戶、一般戶三個類別,實行4000元/人、3000元/人、2500元/人三個檔次分配股份,并發放股金證書,實現戶戶人人有股份。對撂荒土地進行再復墾,擴大色素菊種植面積,進一步放大“土地股份”成效,拓寬農戶增收渠道。三是科學量化幫扶單位捐贈資金。將農發行捐贈20萬資金加入合作社統一經營,為村集體增強“造血”功能,惠及全村農戶,有效激活了捐贈資金,實現“捐改股”。四是定向為特困戶增加“造血”功能。農發行在機關范圍內發動職工捐款1.6萬余元,為車禍致傷的石志學家庭送慰問金3000元,為6戶特困戶人均1650元簽訂入股協議書加入合作社經營,有力地拓寬特困戶增收渠道。除了分紅外,在烹飪、服務、保潔、野菜采摘、手工藝制作等吸納本村村民參加,以多渠道增加其收入。
2.教育扶貧經。教育扶貧,托起讀書改變命運新希望。策劃和組織寧夏眾妙教育學院發起“眾妙教育助學行”活動,資助困難學生2名,建立中小學生的課外圖書室——“眾妙書屋”,努力營造在愛學習、勤學習、相互比學習的良好氛圍。通過自建的“清涼山下清涼村”微信公眾平臺發起“書暖童心”主題捐贈活動,向村幼兒園募集到價值3萬余元的少兒圖書、繪本、益智玩具、學習用品等。舉辦家政、餐飲服務、農業機械、電子商務等培訓6次,受益人群達300余人次,使村民掌握了新技能、拓寬了就業渠道。
3.文化扶貧經。文化扶貧,擦亮隆德旅游文化新名片。一是設立專家工作室,吸引國內知名書畫藝術家到清涼村納涼、寫生創作,舉辦專家創作筆會、書畫作品展及書畫義賣活動,為鄰村12歲白血病兒童籌集善款1.7萬余元。吸引自治區文化廳舉辦的“中非藝術家創作交流互訪活動”,非洲六國藝術家在清涼村寫生創作交流。共展出區內外知名書畫藝術家作品60余幅(件),營造了良好的藝術氛圍和藝術影響力。二是設立藝術寫生基地。寧夏師范學院藝術學院擬定在清涼村設立寫生基地。三是創作《清涼村村歌》(扶貧隊員徐新民,正高級,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寧夏作家協會會員),歌頌黨的富民政策,展現清涼村黨員干部齊心協力共同致富的新面貌。
4.教育扶貧經??萍挤鲐?,為全村發展注入新力量。一是舉辦健康營養管理培訓。為進一步關注農村貧困老人健康,經積極對接寧夏保健學會,成功舉辦健康管理培訓班,向30位監測對象發放膳食資料和運動器具,定期檢測農村老人飲食健康,動態調整體質檢測,引導營養與運動結合,防止慢性病,提升生活質量,村民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大大增加,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二是協調寧夏科技協會,將清涼村確定為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示范點,并給予“兩個帶頭人”項目配套資金30萬元。
經濟效益。2017年,合作社經營總收入116萬元,各項支出56萬元、支付人工工資44萬元、營業利潤16萬元,村民戶均分紅551.95元,村民切切實實地得到了實惠,村集體從無發展到上百萬的資產。
社會效益。解決本村周邊勞動力,為基地提供勞務就業50人以上,樹立示范,帶動其他鄉村進行模式推廣。
生態效益。良好的旅游開發和休閑旅游,使退耕還林成果得到再利用,成為避暑圣地,清涼世界。
2017年9月,榮獲農業部公布的“2017年全國最美休閑鄉村——現代新村”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