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錢春暉+夏麗麗+周洋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如何針對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補齊短板,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十九大報告提出多項民生新舉措,這些舉措指引出財富“新方向”。
投身哪些行業,
最有希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十九大報告提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近幾年,群眾錢袋子鼓起來的速度超過了GDP增速,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擴中”是形成 “橄欖型”分配結構的關鍵,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從國家層面看,要切實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夯實“擴中”經濟基礎,就要以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行業結構、職業崗位結構調整優化為重要依托,以人力資源素質結構的改善提升為重要途徑,以相關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為直接手段,多管齊下,帶動越來越多的低收入群體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從個人層面看,投身怎樣的行業最有希望成為中等收入群體中的一員?
2007年,全球企業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分別是:艾克森美孚、通用電氣、微軟、花旗集團、高茲普羅姆、工商銀行、豐田汽車、美國銀行、殼牌石油、英國石油。
而2017年這份榜單發生了巨大改變:蘋果、谷歌、微軟、伯克希爾哈撒韋、艾克森美孚、通用電氣、亞馬遜、FACEBOOK、強生、富國銀行。
從以上對比中不難看出,傳統強勢行業日趨式微:石油天然氣企業有3家從排名榜消失,金融行業雖然只少了1家上榜,但公司個體已經更迭。高科技與互聯網企業的興起不容忽視,4家新公司擠進榜單。
由此分析,未來最能獲取高報酬的行業在高科技與互聯網行業,而由于整體薪酬高于社會平均水平,這些行業也最易于聚集新興中等收入群體。云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3D技術、無人技術等細分行業都將是未來高薪酬的職業選項。
對于普通家庭而言,對下一代的培養往往是最大的投資。在孩子有興趣的前提下,可以相應地規劃出更具“財力”的職業生涯。而對于已走上職業生涯的年輕人,如何調整人生規劃,創造最大的自我價值,這些指引也需要考慮。
有國家扶持又有市場需求,
職業教育值得關注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十九大報告提出,促進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十九大報告對農民工群體就業問題的關注,體現了促進共同富裕的指向。
目前,農民工對就業的關注焦點不僅僅在“找工作”,還有如何在城市扎根,享有更好的教育、醫療條件,一些有文化、有技術的農民工還走上了創業之路。
十九大報告還提出,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需要補上短板、抓住重點,而農民工教育正是短板,職業教育正是重點之一。
農民工職業教育問題事關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當代農民工的整體素質和技能還有所欠缺,這抑制了城市的建設和工業的發展。農民工本身對學習的需求非常大,想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能,從而提升自己的工資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既有國家政策大力扶持,又有龐大的市場需求,職業教育尤其是針對廣大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職業教育行業,必將成為未來重點發展行業。投資者可以在投資市場關注職業教育、農民工技能教育等相關板塊企業,自身有直接投資或創業需求的,也可探索直接投資這些行業。
養老產業
迎來十分確定的發展機會
研讀十九大報告,可以判斷出養老作為“健康中國”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未來,我國政府和個人將面臨很大的養老壓力。此前有研究估算到2020年,我國的老年人口將增至2.6億,從當前統計數據判斷,這個數字還相對保守。因此,健康養老產業正受到需求迫切和政策鼓勵雙向驅動,已迎來十分確定的發展機會。
投資者可沿著國家提出的“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挖掘投資機會。
除了養老服務業,醫療器械市場的發展潛力也值得關注。醫療器械市場在國內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而從醫療器械市場規模與藥品市場規模的對比來看,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大致為全球藥品市場規模的40%,我國這一比例目前還低于15%。未來,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的快速成長成為可期的前景。
再如,在分級診療和醫生多點執業的推動下,公立醫院有望借助民營資本盤活存量資產、創造增量價值。醫療服務業為新技術提供了商業化的出口,而新技術給醫療服務業提供了高附加值的項目。
綜上所述,中央提出建設“健康中國”的頂層設計,對養老、醫療器械及醫療服務行業都是明確利好,投資者追尋這一新政策動向,將可發掘出不少新興增長點。
“租購并舉”
對房企不是利空是利好
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從供應體系、保障體系、租賃市場三個方面對住房制度進行了完整的表述,使“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標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和實現路徑。
很多投資者誤認為,政府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對于房地產企業是利空,其實并非如此。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報告認為,當前通過租賃解決住房問題的城鎮居民家庭占較大比例。城鎮租賃住房的戶數占城鎮家庭總戶數的比重約二成,其中租賃廉租住房的家庭占比為2.4%。我國住房租賃市場也將同商品房市場一樣,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導起到托底作用的公租房體系和以市場為導向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租賃體系。
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政策將支持企業向租售并舉轉型,鼓勵其將庫存住房及庫存商業用房轉為租賃房源。一些地區的庫存壓力較大,房企將存量房轉為租賃市場房源,亦是有效盤活資產、緩解庫存壓力的途徑。很多房地產上市公司已經依據政策調整經營方向。
(摘自2017年11月2日《瞭望東方周刊》 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