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袁暉
摘 要:隨著高考改革的穩步推進,2017年有4個省市成為第二批試點省份。同傳統名校相比,地方高校在生源上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新高考改革對高校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錄取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只有創新特色學科和一流學科建設模式,優化專業結構,調整培養計劃,創新招生管理模式,才能吸引優質生源報考,實現辦學上的突破。
關鍵詞:高考改革;地方高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6-00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002
針對當前高考招生錄取制度的問題以及未來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2014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浙江和上海成為高考改革的第一批試點省份,2017年第一批改革后的高中畢業生進入高校,同時北京、天津、山東和海南4個省市的試點工作也在穩步推進,并在“取消文理分科”“外語多考”“減少批次”等方面進行改革。值得注意的是山東的改革方案同浙江類似,在2020年采用“先專業后學?!钡闹驹柑顖蠓绞健?/p>
一、新高考改革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一)明晰學科定位,加強學科建設
浙江和上海的改革方案均取消了傳統的文理分科,強調考生的自主選擇權,要求高校提前公布專業及選考科目??忌筛鶕d趣愛好結合高校要求自由選擇選考科目。這不僅僅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權,還有利于因材施教,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2017年在浙招生計劃及專業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高校無選考科目要求,考生無論選哪三科作為選考科目,都有資格報考六成以上的專業。一方面反映出這些高校對生源不夠自信,希望能擴大生源范圍;另一方面反映出他們對辦學目標定位不夠清晰,對學科和選考科目的關聯性認識模糊。
(二)調整培養方案,實現差異化培養
不同專業提出的選測科目不同,只要考生滿足其中一項便可報考,不同專業的調檔線差異會愈發明顯,甚至某些弱勢專業要多輪投檔才能錄滿。即便是同一專業的學生,因為知識結構的不同也會影響教學中的集中授課,這是之前沒有遇到過的。
(三)探索綜合素質評價量化標準,創新錄取模式
在傳統的高考模式中,考試與錄取之間的聯系只有分數,高校首先考慮的是分數的高低,其次是考生的體檢信息,很少考慮考生的個人素養是否適合本學科。同以往的集中統一錄取不同,本輪高考改革更為重視考生的個性和綜合素質評價,并將其作為錄取的參考依據。高校要積極創新錄取規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化和個性化,保障錄取程序上的規范,錄取適合本學科的考生。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轉型發展
在傳統的志愿填報中,以學校為單位投檔,學校綜合實力成為考生填報志愿的重要參考依據,高??梢酝ㄟ^綜合實力和優勢專業吸引考生填報,弱化弱勢學科建設上的不足。這不僅僅是普通高校所面臨的挑戰,同樣也是傳統名校要解決的難題。在越來越平等的生源競爭環境下,特色高校和高職院校只要能適時調整培養目標定位和辦學目標定位,結合辦學特點和自身優勢,推進內涵建設,就很有可能會成為本輪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一)創新特色學科和一流學科建設模式
雖然地方高校很難在整體水平上同傳統名校競爭,但是可以在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上有所突破。隨著高考改革的穩步推進和一流學科工程建設,地方高校應該緊密聯合地方政府,結合行業背景,聚焦地方及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創新一流人才引進模式,提高優勢學科的國家水平和國際水平,創建個性化和行業化高校[1]。
(二)綜合型高??梢試L試專業類招生
2017年更多的傳統名校采用專業類招生的模式,考生按專業大類填報志愿,入校一或兩年后選擇專業,這其實就是對未來很有可能推行的“先專業后學?!蓖稒n模式的有效應對。綜合型高校的相近學科在一些課程上具有重疊性,按專業類招生弱化了相近專業在提檔分上的差距,生源范圍更廣,便于入校后集中授課。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學習基礎課程,又可以對不同專業的學科特點更深入了解,擴大了視野,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深層次的提高。但是由于特色院校和高職院校專業較少且主要為特定行業領域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更適合采用傳統的專業招生模式。
(三)創新吸引優質生源的長效機制
加強同社會的聯系,校園開放應形成常態,建立優質生源基地。早期的校園開放日主要集中在高考結束填報志愿之前,主要為考生及家長解答招生政策,近距離地了解報考意愿和就業意向,吸引考生報考。校園開放應形成常態,不僅僅是吸引潛在生源報考,還可以成為學校宣傳的有效方式,提高社會知名度。高校應主動加強同中學的聯系,同中學教師及學生“面對面”溝通,發現優秀生源并鼓勵報考;組織教授及學科帶頭人宣講學科特點及辦學優勢,嘗試在中學建立實驗室;鼓勵大學生同中學生在科研上進行合作,讓高校文化在中學落地生根。這不僅是在生源上實現中學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順利銜接,還是高校培養學科素養和完善知識結構的必然要求[2]。
(四)創新招生管理理念及模式
新一輪高考改革同歷次改革相比,變化比較大,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不僅僅是招生部門的事情,更是整個高校的事情,全校師生要充分理解本次改革的深刻內涵,積極主動參與招生工作,根據學科建設水平和發展規模編制招生計劃,形成“招生—培養—就業”的良性循環,實現學校的發展和高等教育資源的有效配置。
三、結語
從近幾十年的改革經歷可以看出,很多改革措施一般先在傳統名校試點,總結經驗教訓后根據執行情況確定是否全國推廣。雖然這是對促進改革平穩的考慮,但是在客觀上突出了傳統名校的地位及權威。隨著平行志愿的推廣,傳統名校和普通高校在生源上的差距越來越大,高分生源和傳統名校掛鉤,普通高校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地方高校應以本次招生制度改革和一流學科建設為契機,明確辦學目標定位和培養目標定位,調整學科培養計劃,堅持以特色專業和優勢專業為依托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楊旸,吳娟.地方高?!半p一流”發展路徑探尋[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5):76.
[2] 周學鐵,邢光軍.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招生機制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5(35):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