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無霜+越女爭鋒
2017年9月5日,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大型“慈善之夜”晚會上,“最美媽媽”徐琴女士榮獲第四屆“CCTV年度慈善人物”稱號。
徐琴不是一個孩子的媽媽,而是一群孩子的媽媽。她含辛茹苦把重度智障的兒子拉扯大,又創辦了江干區彎灣托管中心,為智障孩子建起了愛的港灣,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善行歌唱著生命的挺拔和愛的偉大。
“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因為我是一個母親”
徐琴,196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90年,她喜得兒子,為其取名為高弘毅。然而,這份喜悅很快就被陰云籠罩。18個月大的弘毅不慎從床上摔下受傷,從此成了重度智障人士。
徐琴原本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夫妻倆靠微薄的工資勉強度日,高額的醫療費使徐琴不得不辭職下海經商。
弘毅3歲的時候,第一次出現了失明癥狀,醫生告訴徐琴:“孩子由于腦部受傷,視神經萎縮,眼睛有可能完全失明。”
晴天霹靂!徐琴抱著兒子箭步沖上頂樓,準備一躍而下。她想,死亡,或許對她和兒子來說是種解脫。就在這時,兒子在她懷里微微顫動了一下。看著懷中熟睡的孩子,她不由自責萬分。是啊,這畢竟是一個鮮活的生命,自己怎么可以對他痛下殺手。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照顧弘毅的過程中,丈夫不堪身心煎熬,離開了這個家。這對徐琴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她在百貨大樓門口坐了三天三夜,父母親哀求她回家,她都置若罔聞。無奈,父母只能帶著弘毅來找她,她看著兒子,不禁淚流滿面,她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因為我是一個母親。”
上世紀90年代初,徐琴拿出所有積蓄,代理了一個膠水品牌。在她用心經營下,生意蒸蒸日上。與此同時,弘毅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徐琴四處奔走托關系,終于為兒子找了一家幼兒園,但兒子根本沒法融入正常的孩子當中去,不到一年就退園了。徐琴不得不把兒子送去浙江最大的智障兒童學校——杭州楊綾子學校。
出資辦學,成為26個孩子的媽媽
光陰荏苒,2009年7月,19歲的弘毅從杭州楊綾子學校畢業。
那天,徐琴跑到馬路上哭了起來。她知道,一旦弘毅離開這個特殊的群體環境,將面臨著升學無路、就業無門的處境,智力、能力等各方面都將大幅退化,之前的所有努力極有可能歸零,這讓她夜不能寐。
有一天,吃完飯后,弘毅坐在爬行墊上往窗外看得出神。徐琴走過去摸摸兒子的頭,問他:“弘毅在想什么呀?”兒子吃力地蹦出四個字:“老師,同學。”每個字都重重地落在徐琴心上,她瞬間讀懂了兒子的心事,不由得萌生了一個想法:讓兒子原先班級的7個孩子重聚一堂。
徐琴立刻付諸行動。她找到另外6個孩子的爸媽,勸說他們讓孩子們繼續待在一起。令徐琴欣喜的是,這些孩子的爸媽非常信任徐琴,都放心把孩子交給她。
于是,徐琴緊鑼密鼓地布置起來。考慮到孩子們對老校區比較有感情,她向楊綾子校方租了一間教室。又恰逢兒子在楊綾子學校的班主任李金鳳退休,徐琴就把她請來繼續為孩子們授課,還雇了阿姨,并購買了一大批設備。
面對居民的排斥,她用真誠化解
2009年9月,在徐琴的努力下,彎灣托管中心建立起來。她請教和模仿授課老師,教孩子們做游戲、念兒歌,給他們營造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氛圍。托管中心的所有開銷由徐琴個人承擔,孩子們免費就讀。
后來,徐琴又陸續接收了更多的孩子。她在一個小區租下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作為孩子們的學習場所。考慮到這些孩子的特殊性,一開始徐琴和孩子們都小心翼翼,只有中午趁著別人午休,她才悄悄帶孩子們下樓活動。
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時間一長,還是引起了小區居民的關注。好些住戶去跟物業反映,要求物業通知房東,不要把房子租給徐琴。迫于壓力,物業三天兩頭上門來找徐琴,勸說她從小區里面搬出去。
徐琴拜訪了小區所有住戶,說明情況并作出保證。徐琴的真誠感動了大家,小區里出現了與往常不同的景象:在孩子們進出時,保安和住戶都主動打招呼,他們也很樂意幫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住戶的友好和孩子們臉上的笑容,讓徐琴信心倍增。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班好好辦下去,要用愛為他們的生命注入一縷陽光。
善行改變世界,愛綻放生命之花
2013年,在政府和殘聯的幫助下,彎灣托管中心搬進了約400平方米的新家,成為26個特殊孩子愛的港灣。
搬到新家后,徐琴開設了一系列適合孩子生活和康復訓練的課程。由于孩子們行為能力低下,她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
為了保障孩子們的生存和發展,從2014年到2016年,徐琴先后開了彎灣書窩、彎灣小超市、彎灣愛生活汽車生活館,為一些情況較好的孩子們提供就業機會。孩子們在那里學會了各項生活技能:整理和登記書籍、擦洗車輛、打掃衛生、找零錢……徐琴讓孩子們感受到了自食其力的快樂。
徐琴還教會了孩子們串珠,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是對她最好的鼓勵和肯定。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班里有個叫文文的孩子,在輔導員的幫助下,手拿紅線串珠子,花了十多分鐘才穿過一個孔,可一高興手一動,珠子又掉了,他馬上又認認真真地繼續穿……一點一滴,一顰一笑,他們用七彩珠子串起的也是七彩的人生。
這個特教班里的孩子,最小的17歲,最大的29歲,他們像是一棵棵弱小的樹苗。徐琴耐心教育,用愛灌溉他們,一步步讓孩子們證明著自己的生命力。曾有人粗略地統計過,這些年,徐琴個人為彎灣托管中心投入的資金高達600多萬元,志愿服務時間超過2萬多小時。
世界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榮獲“CCTV年度慈善人物”稱號后,徐琴說:“其實我只是做了一個媽媽該做的。榮譽告訴我,做對了事。我會堅持的。”
從對1個智障孩子的小愛,到對26個孩子的大愛,徐琴歷經磨難,奮勇向前,為孩子們打造了愛的港灣。這是一場愛的馬拉松,她是他們的媽媽,她一定會贏(邱寶珊薦自2017年第22期《家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