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辰
摘 要:研究經濟法與社會公共利益的關系對于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的正常秩序以及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有重要意義。伴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經濟法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而經濟法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關系也成為經濟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經濟法涉及哪些領域?社會公共利益的范疇有多大?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這些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廣泛爭議的話題,也成為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絆腳石。社會公共利益和經濟法兩者之間的關系,二者既有交叉,又有區別,一方面經濟法不能將社會公共利益棄之不顧;另一方面,經濟法也不能將涉及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都歸到自己的經濟法體系之中。
關鍵詞:社會公共利益;經濟法;市場經濟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6-015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097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經濟法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在解決糾紛、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正常運行的有利法律保障。為了進一步體現經濟法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方面的價值,需要對經濟法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梳理。那么,什么是社會公共利益?經濟法的范疇又是什么?關于社會公共利益的內涵,國內外有不同的觀點,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同一地域的社會公共利益范疇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至今也沒有明確的定論。但總的來說,我們這里所討論的社會公共利益主要是以個人利益為前提建立的。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出臺了包括經濟法在內的各種部門法,所以,經濟法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探究這兩者之間的淵源,有助于加深對經濟法的探究,從而對于推動經濟法學科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要梳理二者之間的關系,就要先明確這二者的相關概念,首先來看一下社會公共利益的有關內容。
一、社會公共利益
社會公共利益,毫無疑問具有社會屬性,是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產生的,究竟什么才是社會公共利益?對于這個定義,沒有明確的界限,但從它產生發展的機制來看,社會公共利益在不同的社會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的國家對社會公共利益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此外,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不同的文化地域也會出現不同的觀念。因此,社會公共利益應該是在不同時空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國家地域特色的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多數人的利益共同體。
社會公共利益是相對于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而言的,從長期的發展狀況來看,社會公共利益已經成為國家和社會合理存在的重要依據,也是國家法律實現的重要基礎,對于國家的立法、執法有重要意義。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公共利益的內涵也會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并且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雖然社會公共利益沒有具體的含義,但卻有一定的標準,首先是公共性,這也是它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其次是公平性,除此之外,還包括合理性、互利性。
二、經濟法
經濟法是用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法律。經濟法是對調整國家經濟運行過程中形成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是國家干預、調整經濟活動,對經濟活動參與方,即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進行管理的法律依據,故其以社會公共利益優先作為法律的核心精神,構成了經濟法有別于民法或者其他的部門法的一種特質[1]。從經濟法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作用機制來看,經濟法需要借助相關經濟制度等手段來發揮作用,不然,社會公共利益就難以實現和維護。
三、經濟法與社會公共利益的關系
社會公共利益是各個部門法所維護的對象。社會公共利益對于經濟法有何特殊意義呢?社會公共利益是經濟法的出發點,也是經濟法存在的意義。如前所述,社會公共利益內容廣泛多樣,而經濟法所要維護的是涉及經濟秩序的社會公共利益,即“社會公共經濟利益”。因此,社會公共利益是社會整體所享有的,保障社會正常運轉所要維護的有效價值。社會公共利益中的社會公共經濟利益是經濟法的立足點。經濟法只有以維護社會公共經濟利益為出發點,才能克服市場失靈,有效調整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彰顯經濟性的特征,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和法學學科。
社會公共利益在經濟法中的體現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首先,經濟法維持良好的經濟秩序,社會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離不開有效的經濟秩序的建立和維持,而經濟法就是通過規范經濟利益體的行為,使各經濟體在公平有序的環境中生存;其次,經濟法維護國家經濟的整體利益,經濟法對經濟運行的制度規定,保障了國家的整體經濟利益,社會大眾的利益也得以維護,從而維護了社會公共經濟利益;再次,經濟法使社會秩序得以維護,社會的公平與和諧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環境因素,經濟法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公平,維護了社會公共利益。
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不是萬能的,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旦失靈就會危及社會公共經濟利益,因此,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進行有效調節,保證市場的正常運行。國家需要采取相關措施規范來規范市場秩序,宏觀調控法與市場規制法應運而生,經濟法的兩個重要門類由此成立。經濟秩序、社會秩序、國家經濟運行,涉及社會公共經濟利益的方方面面,需要有專門的法律部門來維護,而經濟法則扮演這一重要角色。這一獨特的視角使經濟法不同于以往的法律部門,甚至獨立于傳統的公法與私法的劃分,確立了經濟法的獨立地位。因此,社會公共利益對經濟法有特殊的利益,兩者不可分割[2]。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經濟法與社會公共利益關系的剖析,我們對這兩者各自的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并且知道二者既有一定的聯系,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社會公共利益是相對于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而言的,它代表特定時期、特定區域多數人的利益,它是客觀存在的;經濟法是保障國家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法律,它在調節各經濟體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秩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并且,它通過維護社會公共經濟利益來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所以,明確這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加深對這二者的認識,進而充分發揮經濟法在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同時,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平穩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胥保平.論經濟法中的社會公共利益[J].商情,2013(44):308.
[2] 王黎黎,李貞.論經濟法與社會公共利益[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3(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