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經常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多次獲得成功的滿足,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一名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做好學生學習的思想的變化,培養好學習英語的興趣不變,成為我們教學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新生 英語 興趣
通過多年來英語教學工作經驗來看,有一些不是九年一貫制學校的或者有的新轉入的七年級的學生,會出現小學階段英語成績很好,學習英語興趣很濃,一但進入初中后,成績會突然下降或者不愿學習英語了,為此,我認真研究一下,發現原來這些學生的有思想情緒,學習的興趣也減退了。做好這一時期學生學習的思想的變化,培養好學習英語的興趣不交,成為我們教學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問題之一。分析一下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對策:
一、人的因素
學習的環境中學生和老師問題。學生剛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身邊一切對于學生來說都是那么陌生和冷漠,學生需要有安全感,他們思念家人和母校的一切,缺乏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勇氣。在課堂上,他們害怕在回答問題時出錯被其他人笑話,由于煩躁和恐懼回答錯的可能性相當大,這時的課任教師與學生接觸最多,對于學生來講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教師絕不錯過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機會。
二、教育方面
教育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覺得老師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師無話不說、無事不談,達到師生關系的最佳狀態。這種師生關系,并不是大部分學生能獨立做的到的。老師應主動向學生說明:任何一位老師也只能根據大多數的學生的學習的特點來確定教法,一般情況下,要滿足所有學生的聽課和學習習慣,不太可能。這種情況下,學生就要轉換角色,主動適應,或者,讓學生向老師說明情況,來個因人施教,做好溝通工作。這樣,良好的師生關系才有了一定的基礎,才不會被丟下。
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過程。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重視學生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三、知識方面
1.一方面化難為易,不斷尋求同樣知識水準而難度較低方式,讓學生掌握。例如:But I was surprised to know that there are seven bones in its neck.該句既有新的知識內容——過去時這種語法,還有沒有學習的較難的復合句結構,為了降低難度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我們就可以改用多個簡單句來表述。另一方面,在部分學生確有困難時,我們應該設法讓他們在教師的耐心幫助下,充滿信心,一步步地趕上。決不要因知識的不斷延伸,把學生學習興趣給毀了。
2.教學中以豐富、有趣、邏輯性強、系統性強的內容及靈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動機。語言知識教學要用啟發式,啟發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
3.良好的教學方法在于能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學活動符合的思維規律。要避免課堂教學單一化,要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進而產生積極的思維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對待這部分學生,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降低難度和增加信息量,使他們重新獲得學習的樂趣。
4.教學的方法,各個老師會不同,教師要通過調查了解弄清楚他們的對老師教法的看法,即便不做到因人而異,也不要出現明顯的臺痕。具體做法,一方面與學生溝通,說明你的教學特色,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鑒學生所反映的原學校教學老師的教學方法,盡可能的變通一下,來個“因材施教”。以獲取最佳教學效果。相反,如果教師忽視調查研究,還用你原來的“好方法”去教,極有可能失去一個好學生。
四、學情調查方面
有人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有關研究表明,學業成績好,經常受到教師表揚的學生,其學習興趣就高,學習信心也足,而興趣高、信心足反過來又促進了學生的學業成績,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他們的學業成績和學習信心成正相關。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自覺、積極地從情感、知識、技能等方面使用鼓勵性評價語言,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結合課堂具體實情,靈活運用,做到:評價具體、有針對性、感染力強、激發情感,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取得不斷的成功,會帶來內心無比的快樂和自豪感,從而產生對英語的親切感,有助于激起進一步學習英語的動力。因此,學習結果的反饋,就是將學習的結果信息提供給學生,這也是培養新生的學習興趣要注意的重要一環。
總之,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們要根據不同種因素采取不同方法解決。正如一位傳人所說那樣,一巴掌拍下去的可能是未來的一位發明家,所以,教育教學工作必須細之又細,入情入微,循循善誘,決不要因一次“粗獷豪放”弄丟了一個未來的科學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