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華強
2015年冬季降雪較常年偏早,小麥越冬期又遭遇了極端低溫天氣,加上小麥品種存在抗凍差異性,以及管理技術水平的不同,造成我縣3萬畝小麥出現不同程度的凍害,主要分布在曹河、齊老兩鄉。為探索不同類型葉面肥在緩解小麥凍害方面的作用,為減災防災技術指導提供科學依據,按照河南省土肥站關于印發《河南省2016年小麥春季施肥指導意見》的通知精神(豫土肥【2016】5號),特安排本試驗。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試驗安排在淮陽縣齊老鄉柳南村錢良同責任田中。該地塊面積6畝,土質兩合,地力均勻,出苗整齊,凍害較嚴重,且凍害嚴重度一致,符合試驗要求。土壤土壤耕層養分為:有機質18.6g/kg,全氮0.9g/kg,速效磷(P:0,)15.8m/kg,速效鉀(K20)170mg/kg,PH值8.2。前茬玉米,產量600kg/畝。供試小麥品種周麥27,播期2015年10月10日。秸稈還田,常規施肥畝底施春暖牌45%復合肥50kg,2016年2月20日畝追施尿素10kg。
供試肥料為(1)、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含量:氨基酸>100g/L,Zn+B>20g/L;符合NYl429-2010標準);(2)、含腐殖酸水溶肥料(技術指標:氮磷鉀>350NL,氮磷鉀單一含量>80g/L,腐殖酸>80g/L;農肥【2010】準字1670號);(3)、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技術指標:Mn+Zn+Cu>100g/L;符合NY1428-2010標準);(4)、大量元素肥料磷酸二氫鉀(技術指標:含量≥98%;符合HG2321-1992標準)。
1.2方法
試驗隨機區組排列,重復三次。小區面積30平方米。
試驗設5個處理,分別為:
處理(1)、噴施清水ck;
處理(2)、用含氨基酸水溶肥料100ml兌水30kg噴施;
處理(3)、用含腐殖酸水溶肥料40ml兌水20kg噴施;
處理(4)、用微量元素水溶肥料40ml兌水40kg噴施;
處理(5)、用大量元素肥料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噴施。
以上處理均在常規施肥基礎上進行,噴施時間分別在小麥返青一拔節期(3月20日)、孕穗期(4月22日)、灌漿期(5月4日),噴施三次。5月28日田間調查畝穗數、穗粒數并收獲。收獲時各小區單收單稱計產并取樣考種。試驗除按方案要求的噴施肥液或清水外,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小麥大田生產。
2結果與分析
2.1施用葉面肥料對小麥成產因素的影響
改善了小麥成產因素。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與處理1相比,畝穗數數分別增加2萬、1.6萬、0.1萬、1.2萬,穗粒數分別增加0.1粒、2.2粒、1.6粒、0.8粒,千粒重分別減0.2g、增1.4g、0.4g、2.5g。說明施用葉面肥料提高了小麥的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但不同類型葉面肥對小麥成產三因素作用效果不同(見表1)。
2.2施用葉面肥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施用葉面肥料提高了小麥產量。由表2可看出: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分別較處理1平均畝增產26.7kg、60kg、22.2kg、51.1kg,增產率分別為6.9%、15.4%、5.7%、13.1%。對各處理產量結果進行方差分析(見表3),處理問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采用PLSD法進行多重比較(見表4),處理1與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之間產量差異極顯著,處理1與處理2、處理4與處理5之間差異不顯著。葉面肥皆表現出增產作用,增產效果處理3>處理5>處理2>處理4。
3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
在常規施肥基礎上,小麥施用葉面肥料與噴清水相比,不同程度減輕了凍害損失,增加了小麥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從而提高了產量。與處理1相比平均畝增產分別為26.7kg、60kg、22.2kg、51.1kg,增產率分別為6.9%、15.4%、5.7%、13.1%。增產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因此,小麥噴施葉面肥可作為緩解小麥凍害的一項技術措施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