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英
摘要:在作文課上較為集中的進行寫作訓練固然是必須的,但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絕不是孤立的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上下工夫就能奏效的。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必須從多種角度、多種途徑來加以訓練。
關鍵詞:語文教學 學生作文能力 培養
語文是基礎工具,無論專家、學者,還是普通勞動者,都必須掌握這個工具。具備了聽、說、讀、寫的能力,能夠準確的理解與表達,才能適應學習、工作、與交流的需要。所以,除了集中的寫作訓練,還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一、強調聽說要求
現學會聽,再練習說。要求學生認真聽別人說,邊聽邊思考邊記憶,聽后,可以要求學生復述所聽到的內容,從簡單復述到分析所聽到的內容有無錯誤,再到從中發現優點,如,選詞造句方面,精神思想方面等等。對于低段學生,重點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到虛心、認真、有耐心聽別人說,最終能從中積累經驗。
二、聽說訓練的方式
(一)利用課文中的詞句說話
發揮課文的范文作用,在引導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文中出現的重點詞語、句子進行恰當的表達,能夠用同意個詞說出幾句長短不同、內容各異的話。這種方法要在認字、初步了解字義、詞意、句意,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一般要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參照教學要求,不要給學生增加負擔。要鼓勵學生敢說,在敢說的基礎上逐步達到善說,做到說話神態自然,吐字清楚,語速適當。
(二)看圖說話
看圖說話包括:看圖回答問題;看懂圖意說話;選圖說話;看圖排序說話(多幅圖)等等。指導學生看圖說話從單幅圖開始,先引導學生觀察圖,說一句話或幾句簡單的話,進而指導學生看幾幅連續的圖,圍繞以個中心說通一段話或一篇話,接著再指導學生看單幅圖通過想象說出一篇有情節、有頭有尾、有矛盾過程的話。每個年段安排幾個循環,要逐步提高。
(三)對話交流
對話交流份祈求性對話、介紹性對話、闡述性對話三類。但它們不是彼此孤立的,它們互相滲透,訓練中要啟發學生明白說話的對象不同,對話的要求也不同。同學之間,可隨和些;與長輩之間,要認真嚴肅。對話的態度要明朗,要主動,善于找話題,要尊重對方,對所說的話要負責。
(四)先讀后說,先想后說
到一年級下學期,學生識字量、拼讀能力比較適合獨立閱讀時,為學生提供閱讀材料,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讀完,然后述說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以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低年級的學生能閱讀較簡短的內容,更適合高年級學生由老師提供故事的線索(或一組圖片),然后讓學生根據線索展開想象,把故事敘述出來。老師也可以只講故事的一部分,然后由學生想象補充,說出故事的發展和結果。
(五)口述見聞
給低年級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可以要求學生向老師報告一件見到的或聽到的事,進而要求他們講清楚這件事的細節,再要求對這件事加以評論。也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向家長描述學校內的見聞。
(六)敘述操作過程
先組織學生動手做一個小實驗,然后讓學生八自己的試驗過程說一說。口述時要求講清校實驗的順序和注意事項,以及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親身經歷的事件,如,做家務,手工制作,參加過的小游戲等。
(七)舉行故事會
故事會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在全班進行。在學生講述時指導學生的站姿,適當加以收拾,并注意表情和語言高低快慢的變化。注意激發學生說的樂趣。
三、在說的基礎上,指導寫話
在聽和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拼音和漢字記錄自己所說的話,并指導學生使用標點符號。在的同時指導學生打自己的話讀一讀,嘗試自己修改。我曾經堅持指導學生寫話,發現通常說得流暢由內容可說的學生寫得也比較好。
四、積極讀書
語文書是學生的學習工具,通過布置課前預習,課堂上精讀,老師講讀,課后背誦等環節,指導學生練習拼讀、識字、理解字義詞意、理解文章內容結構形式等,在此基礎上練習復述或背誦,再練習仿寫。例如學習《四季》這篇課文后,指導學生仿寫,效果比較好,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高了。
指導低年級學生讀課外書,在學生能較熟練的拼讀音節后,指導學生自讀課外讀物,先學會弄清每段有幾句話,再弄清全文有幾自然段,然后引導學生嘗試反復讀文章,回答簡單的問題,理解文章內容,指導學生嘗試積累好詞佳句,了解不同的表達方式、修辭方法等,最后指導學生嘗試自己的所見所聞與所思所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引導學生廣泛自讀課外書,拓展知識面,積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知識,增長見聞,使學生有內容可寫。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表;一個是出,從內到外。如果善讀,自必深受所讀書籍文章的影響,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緒和技巧自然漸有提高。我講閱讀為寫作基礎,其意在此。”
教材中按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及應用文等內容,把作文變成針對不同對象進行表達的有次序的、有規則的系統訓練,形成程序化的作文指導,失去個性的模式化表達方式,容易使學生失去表達興趣,影響學生長遠發展。我個人認為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訓練與指導,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讀與寫的興趣,培養自學能力,目標要放長遠,行動要腳踏實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雖然每天一點點練習,也會為學生們今后的習作之路奠定基礎。
五、鼓勵學生親近大自然
孩子們是活潑好動的,如果喜歡觀察動物植物,既能減少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又能增長見聞,拓寬知識面。可以引導孩子們寫觀察日記。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深深為作者的景物描寫所吸引,試想作者如果沒有兒時的親身經歷怎么能寫出如此優美的文章?所以,讓孩子們走出教室親近大自然,從長遠的角度看是有益的。寫自己的親身經歷、親身體會才更有新意,更有吸引力。
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是為了積累間接經驗,豐富知識面,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是為了豐富學生的閱歷,哪怕是經歷失敗,走了彎路,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收獲。有豐富的人生經歷,才有新穎的作品。學生的習作也不是靠閉門造車就能寫好的。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方面要做的事還很多,今后還要邊實踐邊總結經驗。
(作者單位:吉林省舒蘭市亮甲山鄉中心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