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象女生
1
前兩天,微博上火了一條視頻,一名外賣小哥因為送餐超時,在電梯上哭了。
短短一個瞬間,卻讓人有種說不出來的心酸,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他的焦急、無助、惶恐。他自責沒有按時完成送餐,害怕被顧客投訴,擔心自己可能失去這份送外賣的工作。
原來,我們在寫字樓里叫外賣的時候,有些人在風雨里因為可能被差評而痛哭。
見過很多外賣送餐員,有一些和我父母年紀差不多,他們為了快一點送到,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地爬樓,遲到了一點就會不停低頭彎腰說“對不起”,送一份餐的報酬其實只有幾塊錢,超時一次卻會被扣很多。
2
這個世界上,很多人的生活不易。
外賣小哥的視頻,讓我想起有一次在辦公樓走廊聽到一個人對外賣小哥的責難。
“這都快一個小時了,飯我也不想吃了,馬上就投訴你,你一個送飯的不能按時送到那還干什么啊?”
那天是零下幾度的雪天,外賣小哥凍得瑟瑟發抖,嘴唇發紫,不停懇請后還是被投訴了。
那個人我認識,平常對周圍人都很和善。挺詫異的,他對送餐員的態度會是這樣。于理你要投訴那無可反駁,可對人說出“你一個送飯的”這種話實在很刻薄很傷人。
“善良”這個詞真復雜啊。一個人是不是真的善良,從他對待同事、朋友、上司的態度都不一定能看出來,真正能看出來善良與否的,是一個人對待“比他地位低”的陌生人的態度。
所謂低,其實也只是這個人主觀里的不如他優越的群體。實際上,任何一行和任何一個人之間,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3
社會上哪種惡意最可怕?
我想應該是“看不起”這三個字。
餐飲服務行業的,衣著外貌不體面的,以及體力勞動者,這些都是經常遭到冷眼和蔑視的群體。
最惡心的教育方式莫過于,有些家長在餐館指著服務員對孩子大聲說:“不好好讀書你以后就像他們一樣。”他們把別人當成下等人,其實他們的修養才是最下等的。
我記得看過一個新聞報道,講述了地鐵上的農民工,眼前明明有空位,可他們總是縮在地鐵的角落里,坐或者蹲在地上。
記者采訪后發現,他們是出自一種“淳樸的善意”,因為覺得自己衣服太臟了,落座會給別人造成麻煩。
相比之下,有些人對這些農民工充滿了嫌惡和鄙夷,如果不小心碰到農民工,就開始使勁地拍衣服。
可以想象這些人的嘴臉,衣著整潔,甚至精致優雅,但再美好的外表也遮蓋不住行為的丑陋,因為他們缺失做人最起碼的準則——尊重。
4
很慶幸,總有真正善良的人,一直去做溫暖的事。
杭州有一家圖書館對拾荒者開放。這些拾荒者在有些人眼中就是“撿垃圾的”,可他們看書前會自覺洗手,像所有人一樣安靜閱讀。
這個圖書館的舉動不光有情懷,我想他們會讓更多人知道,社會公共資源是該被社會上每個人共享的——不分地位高低經濟貧富。露宿街頭的人、衣衫襤褸的人,也應該被同等對待。
在紐約街頭,一個叫Mark Bustos的發型師,無償為流浪漢理發,這被《紐約時報》稱為“最善意的理發”。
國內也有這樣的形象改造。有一個攝影工作室幫一位外賣大叔做的改造讓人印象深刻。
改造前,外賣大叔就像其他所有外賣大叔一樣,不講穿著,滿臉風霜,騎著電動車在城市里穿梭送餐,作為一個父親拼命掙血汗錢養家糊口。改造后,他干凈儒雅宛如社會名流。
就像那條公益廣告所說的:“他們的形象是一種無奈,我們的尊重卻是一種選擇。”
想對電梯里痛哭的送餐員說聲:“別哭,不急,你們辛苦了
(摘自2017年11月上半月版《情感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