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林業大學150040)
剪紙藝術在勞動人民的創作過程中無不體現著古代美學和文學的創作法則——諧音、比喻、反復、夸張、擬人等手法,從而使故事和寓意躍然紙上。這種藝術形式不僅應用于民間花飾、扇面紋飾以及刺繡花樣等加工過程中,還作為裝飾飾物用于祭祖、祈福、婚慶等重要節日等場合。
中國剪紙藝術的歷史最早可追溯于西周初期。延續到春秋戰國時,中國剪紙工藝開始盛行,當時人們已會利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來進行紋樣的剪刻,技法主要有雕、鏤、剔、刻、剪等。漢朝紙的發明以及造紙術的改進更是進一步促進了剪紙的發展與普及。
唐代的剪紙藝術發展飛速,崔道融的詩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中便提到了剪紙。到了宋朝,人們開始剪制窗花來裝飾自己的家,此外還剪成好看的“禮花”送給親朋好友。這個時期,以剪紙為生的專職藝人也出現了,同時還擴大了剪紙工藝的應用范圍,將其用到陶瓷和戲劇上。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更是達到了鼎盛。
最近一二十年,由于市場經濟的沖擊,剪紙藝術漸漸被人們冷落,有后繼乏人的趨勢。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政府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正在努力運用政府扶持和市場運作的手段,為剪紙工藝開拓出一片廣闊的新天地。
各地的不同風俗加之剪紙藝人經驗的不一也使得剪紙沒有嚴格的程序與方法。但總的來說有六大步驟。首先是構思立意。剪紙前,不管選擇什么題材、內容以及表現手法,都必須在腦中先有明確的主題思想。第二步是起稿。也就是“畫樣”,即畫出剪紙所用的“底樣”。底樣完成后,接下來是用刀具刻下來,它是制作剪紙的第一張底稿。第三步是進行剪制或刻制。這是剪紙工藝中最重要的一步,可以是單獨的一種工具,也可剪刻綜合運用。剪刀剪出的線稱“剪線”,而將內部空白部分剪掉的稱為“鏤空”。此外,單剪一根線而非為了鏤空的叫“空刀”,其剪線也叫“隱線”。運剪時從剪的方向又可細分為“下剪”和“上剪”,且刺與鑿有時也是其必要輔助技法,其主要形式有陰剪、陽剪或陰、陽剪相結合,甚至剪影等。第四步是進行揭離。揭離完畢后,還要把成品粘貼起來以便于保存。第五步是成品修改。檢查完成的作品,看看有無漏剪,漏刻部分或連刀連角,可及時修正或做補救處理。最后一步是對作品進行熏樣、曬樣以及拓樣,這些工序的目的是為了保存原稿樣子或者拿稿子與人交換。
剪紙在山西是一種極為普及的大眾化藝。剪紙藝人在紙上剪刻成各式各樣的花紋圖案,以此來傾訴自己的情思和美好的心愿,裝點著自己的生活,為家里招來喜氣。
山西民間剪紙大致可分兩大類:單色剪紙和彩色染刻剪紙。單色剪紙主要分布于晉西北、晉中、晉南、晉東南等地,其造型粗獷淳樸,有著典型的北方特色;而彩色染刻剪紙的造型及色彩則溫婉柔麗,且多集中于晉北地區,其中以廣靈為剪紙最具代表性。
廣靈剪紙作為山西彩色染刻剪紙的代表,其技藝大多以“陰刻”為主,先刻后染,迥然不同于晉南等地的剪紙藝術,且素材多為吉祥物象。無論是從造型還是染刻技藝上來說都具有極其濃厚的北方地域性氣息。陰線、陽線、折疊、染色、分色、套色等表現手法皆是廣靈剪紙所常用的。其中,作為廣靈剪紙的代表,“廣靈窗花”剪紙無疑最為出眾。
浙江民間剪紙題材涉獵廣泛、內容豐富,以祈福求祥、寓意美好的居多。最能代表浙江剪紙的是溫州樂清的細紋刻紙與金華浦江、永康一帶的戲曲窗花。浙江地區的剪紙中僅溫州樂清采用薄刀雕制,其他各地則全用剪刀。從顏色的角度來說,除金華有少數彩色的剪紙之外,其余地區都采用單色剪紙。在金華戲曲剪紙中,剪紙藝人將陰剪(刻)與陽剪(刻)兩種技法有機地結在一起,并根據作品的需求巧妙運用。其中,陰剪(刻)法主要用于人物,從面部五官到衣物紋飾,都將線條剪去。而陽剪(刻)法則主要運用于畫面背景的剪刻,如山河、房屋、舟車、云霧、樹木等等都用陽剪法,只留下各式各樣的線條。
浙江剪紙藝術形式大方樸素、單純明快、注重造型和結構,習慣于在大的影像輪廓中剪出細細的陰線。恰到好處的陰線,給形象結構與畫面節奏都增添了效果,有著線條細致、凝練概括、厚中見秀、玲瓏剔透、含蓄華麗的剪刻藝術風格。
浙江剪紙受幾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影響,孕育了其細致挺秀的風格,其作為江浙派的代表在全國剪紙藝術中有著深遠的影響力。
陜西剪紙有著長遠的發展歷史,古樸的造型、生動有趣的特征加之制作工藝的精湛使之在全國的民間藝術中有著較大的影響力。其中,陜西剪紙出陜北,而安塞剪紙作為陜北剪紙的最高成就更是享譽國內。
在剪刻上,安塞剪紙主要運用了單、雙鉸和零鉸。其中,雙鉸又被稱為折鉸,用來剪一些對稱的圖形或紋樣;反之,不能對稱剪的形象則用單鉸。雙、單鉸的結合運用也是安塞剪紙最為常用的技法。至于零鉸則是將一幅剪紙分成多個部分后再分別剪出,之后再在紙上拼成整幅的剪紙作品。從安塞剪紙質樸的造型和大膽的形變藝術中,我們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一刀一刻”中所蘊含的古老的審美情趣和新奇的造型觀理念。
中國剪紙藝術在民眾中產生、流傳和發展,是創造、傳承、享用于民間的一種藝術形象載體。此外,它雖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但又為其他兄弟民族所接受和喜愛,成為各個民族間交融的黏合劑和相互溝通的橋梁。
在當代,剪紙的剪刻藝術被賦予了新的活力,不再單純是紙上的剪與刻,它的元素更多為現代事物所吸收,大到建筑物的整體雕鏤工藝形式,小到室內空間及家具的裝飾技藝,我們都可以看到剪紙中剪刻藝術的身影。中國剪紙藝術悠久的歷史傳承,不僅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珍寶,更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