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10037)
熊 瑤 (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10037)
吳文彬 (南京錦江園林景觀有限公司 211100)
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政治局勢是混亂和動蕩的,之后的能源過度消耗和環境破壞危機使得藝術設計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反抗。許多新的藝術綱領出現了,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極簡主義藝術(Minimal Art)。景觀設計專業在國外設置較早,景觀設計產生的歷史背景主要是因為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城市工業化導致住宅環境質量下降,城市人口增加。現代景觀設計融合了極簡主義的許多特征但表現風格并不簡單,它具備當代設計師所追求的簡潔而不簡單的景觀設計形式。極簡藝術是對原始結構形式的回歸,回到最基本的形式、秩序和結構中去,這些要素與空間有很強的聯系。放棄抽象表現主義的個體表達,產生深刻而神秘的色彩,帶有純粹不變的藝術形象。新興藝術家不再視自己為視覺世界的造物主,他們開始探索新的媒體,新的前景以及人與環境之間新的溝通方式。
極簡主義藝術的杰出代表人物有唐納德·賈德和弗蘭克·斯特拉。他們的作品大都用工藝品和工業化的形式展示,通常以雕塑和繪畫的幾何或有機形式展現。排列系統的簡單的幾何形狀,將物體放置在地面或墻壁上并直接與空間交流,無需底座或框架。大多數極簡主義藝術家在創作時提出,幾何個體或同一元素的重復出現,不僅僅可以傳達藝術家個人的情感,它還可以與觀眾互動,是觀眾自發的聯想到特別的經歷從而產生共鳴。賈德的作品大多由非天然材料制成,如鋁合金,不銹鋼,有機玻璃等,并以矩形盒子的形式呈現在墻上。他強調作品的完整性,每一個作品都是精心制作。然而,由于這些雕塑不反映特定的內容或物體,“無題”成為大多數賈德雕塑的唯一標題。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認真的探索,賈德已被列入藝術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極簡主義”雕塑人物。
1977年大地藝術(Land Art)的創始人沃爾特·德·瑪利亞(Walter De Maria)在卡塞爾文獻展上展示了其藝術作品“垂直地球一公里”(vertical Earth Kilometer),為了完成這個創作,他不惜邀請了六個石油鉆井工人。花了79天的時間將一根直徑為5厘米,長度為1千米的鋼柱垂直推入地下。使之成為德國卡塞爾市的弗里德里希公園永久的大地雕塑,作為可視的結果是在地面上留下了五厘米直徑的橫切面。
極簡主義藝術拋棄了內在形式的聯想、視覺空間、表達和敘事內容、位置、主題等常規的藝術表現特征。極簡主義藝術無意模仿具象的客觀存在,強調物即本身,追求外在形式的簡潔清晰、外向和統一,作品使用簡單的幾何元素,沒有表面裝飾及紀念性的風格。顏色也盡可能簡單,設計只使用一種或兩種顏色或僅使用黑白灰,顏色勻稱簡潔。極簡主義藝術家以最精簡的做工,傳達最純粹的藝術感官享受。
極簡主義藝術追求抽象且絕對的東西,它不涉及或提及歸屬萬物和文脈的任何實質性物體或圖像。以特殊的和現代的形式建立自己的觀賞空間,強調觀眾所見即作品的真實存在。
主張非關聯組合,只強調整體,并消除所有分散注意力的細節。各個設計個體之間不存在“點睛”與平庸的區別,每個設計元素的存在都是為了整體的表達,同時也自然消除了構成元素之間的外在聯系,打破了既定的視覺經驗,產生了獨特的視覺經驗。均衡不再是設計構圖的唯一審美法則,對稱性成為新的選擇。在斯特拉(Stella)的黑色系列中,最突出的特征不是左右平衡而是向心收斂。直面作品的觀眾對它的閱讀恰好是正確的,不需要按照傳統的從左到右和從上到下的次序來解讀。
選用非天然或工業材料,如不銹鋼、電鍍鋁、玻璃等新興材料。新的材料對觀眾來說是陌生的,完全沒有任何歷史遺留的痕跡,排除了一切想象的可能,使觀眾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作品上。而傳統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青銅和泥巴,充滿了歷史痕跡及自然氣息,材料本身的溫度與紋理無時無刻不象征著生命的存在,更引人遐想。
平整和硬化地平面是另一種方式,極簡主義藝術作品將關注點從周遭存在引導到地表本身。此外,拋棄基座也是能將作品更好的融入環境的一種方式。基座的基本主要功能是支撐作品,使觀眾與藝術品保持一定距離,從而將作品與周圍環境區分開來。 第二個功能是表征功能,大多數古典雕塑都為人物塑形,需要基座支撐。賈德認為,創造這種雕塑的藝術家們已經達成共識,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頭和腳,而基座就是這些生物確認人們在地上行走的事實。抽象的極簡主義藝術家們使用懸掛、傾斜和平鋪等各種方法代替了傳統的基座功能。
極簡主義風景設計的很大一部分靈感來自極簡藝術的簡約形式。從彼得 沃克(Peter Walker)的唐納噴泉設計(巨石陣組成的圓形)中可以明顯感受到極簡主義的魅力。沃克是現代國際知名的園林設計大師,當觀眾欣賞他的作品時,都會對其簡單而現代的布局,古典元素和強烈的原始氛圍印象深刻。這也是沃克作品的魅力,藝術與風景的無聲結合為作品賦予了新的意義。唐納噴泉是哈佛校園里一處著名的景觀節點,哈佛里有許多水景,但由于冬季干燥,學校的管理人員會在水池內種植土壤和花卉,但這樣來年春季這些水景就消失了。因此,唐納噴泉建造的目的就是為了創造一個可以在夏天使用,冬天也不會徹底消失的景觀。唐納噴泉擺脫了傳統噴泉的設計框架,噴泉本身是一個由159塊巨石組成的圓形石陣,在石陣的中心是一個霧噴泉,在冬令,水蒸汽由中央供暖系統供應,當人們穿過或通過石陣那一刻,會給人營造神秘的感官享受。巨石陣設計概念來源于他對英國古代巨石柱的研究,原始巨石與校園內周遭的古典建筑完全協調,圓形布置隱喻石陣和周邊環境之間的聯系。
與極簡主義藝術追求的非代表性非參照性相比,景觀作品并非完全沒有參照物及表現形式,而是始終關注一點:也就是客觀性的表達物體本身的特質,而不是物體的環境因素。在彼得沃克的作品中,日本尖端技術中心的園林設計,網格狀山丘的排列順序強烈地強調了自身。在停車場的中心區域,使用錐形草皮體來進行序列化行列式裝置設計。一個由草皮覆蓋的的圓錐形山丘,暗喻著周邊的山脈,山頂上有一個小紅燈的柏樹,提醒了山脈的起因,表達正式和紀念特征,以顯示火山爆發期間的緊張局勢。
極簡主義代表賈德擅長利用設計基本單元的重復化、系列化構圖,形成獨特的簡單而純粹的設計風格。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設計的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強調作品的客觀表達。他所主張的構成原則極大的影響了景觀設計的創作。當瑪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設計瑞歐購物中心時,將300多只鍍金青蛙系列化的重復放置,在控制場地方面發揮了作用,同時也極具令人震撼的視覺沖擊力。
這些青蛙的臉朝向斜坡上的白色巨大鋼架網球,好像在表示著尊敬,據說青蛙的形狀來自凡爾賽花園的特拉娜噴泉。在瑞歐庭院中,水體占據了整體設計的三分之二,為干燥的城市環境帶來了很多涼爽,為購物者提供了舒適的氛圍。水體底部采用黑色鋪裝,黑色水體池底有等距分格條,白色纖維光管散布,光纖代替光效,以營造一種神妙莫測的氛圍感。
在選材方面完全脫離傳統的景觀建設材料,追求創新和獨特。在 Peter Walker的經典作品索尼中心廣場的設計中,極簡主義的景觀風格很明顯地借鑒了大地藝術的表現手法,在景觀基礎上,用景觀語言進行大地藝術創造。柏林索尼中心的景觀設計采用簡單重復的設計形式,多為圓形及半月形。設計材料主要運用工業材料,如不銹鋼和玻璃等。走在這里,人們在轉換空間時就能看到不同的景觀。在環境中使用的材料與建筑相呼應,細節反映在玻璃,金屬材料,石材和植物的巧妙組合和連接中。不同的植物種植在不同的地區,如桉樹,樺樹和楊樹,這些都是當地的本土樹種。中心廣場是環境中最令人興奮的區域,采用重復構圖形式的三維空間概念。半月形的種植花壇與圓形的水池相交,大多數水池都位于廣場上,其中一些游泳池懸掛在地下照明窗戶上,成為建筑物的透明屋頂。坐在樓下電影媒體中心的酒吧內,可以享受游泳池帶來的美妙光影變化。索尼中心廣場的整體設計簡潔巧妙,就像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給人的印象一樣。嚴謹但不古板,謙虛克制但不乏親密。
平面定義空間也有其缺點,例如缺乏空間感。彼得沃克在劍橋中心的屋頂花園中系列化的放置鏡子定義了景觀空間的秩序。屋頂花園的構成布置手法獨具匠心,園子由三部分組成:排列整齊的空花盆,一組鑲嵌在彩色礫石地面上能夠映出天穹的方鏡和一個鋪了人造草皮的“生活區”。地面由赭石砂巖制成,中間部分用淺藍色預制混凝土磚裝飾,從上往下看,劍橋中心屋頂花園如同幾何線條交織構成的抽象平面作品。由于高大的樹木不能在花園中種植,設計師使用組合物來獲得垂直視線的變化。設計了五套大型框架,入口框架門,五個小框架柱和兩個方形花架。這些景觀小品風格相同,遠遠看去像是白色金屬管組裝成了一個有序的白色“森林”。
深刻認識極簡主義藝術的特點并將其運用到現代景觀設計中,可以為景觀設計師提供更多的成長空間,加速現代景觀設計方式方法的更新。雖然極簡主義藝術與現代景觀設計的結合仍然不完善,如平面定義空間的藝術特征,很容易造成景觀設計作品中的空間感不足。一味地重復單一元素可能會讓觀眾產生無趣感。然而,極簡主義藝術的存在也使人們對景觀設計的藝術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具有十分積極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