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職業學院733000)
長笛作品的音色主要是圓潤渾厚、通亮明曉的聲音來描述,這種聲音的概念并不存在爭議性,是藝術在長期實踐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探究與發展,得到人們的一致肯定的,但由于國家、民族和地區的不同,長笛作品在創作當中音色的取向也存在一定的差別。以菲利浦·高貝爾的長笛作品來說,大部分作品的音色都是輕柔且具有獨特魅力的,聲音以飄逸為主,比如在《幻想曲》當中,該首曲目以法國當地獨特的聲音為主,音色更加綿長。從技術角度來看,高貝爾在演奏長笛作品過程中,他的口型通常以松為主,這里松并不是松垮的意思。和法語發音相類似,長笛作品吹奏時嘴唇應呈放松狀態,并且口腔內部始終要張開,通過腹部力量讓氣息有效呼出,從而構成聲音的空間性與彈性。
無論是哪一首長笛作品,它的演奏速度都不是固定不變的。正確的演奏速度,是需要按照音樂曲目的整體風格和形式來決定的。常規性的長笛作品創作家是將速度限定在特定范圍內,需要演奏者進一步理解與感受,才能夠自由、靈活的掌握好速度。例如在菲利浦·高貝爾的《第一長笛奏鳴曲》當中的第二個樂章,有關速度的控制可以說難度較大,演奏者把控速度的過程中不能過于僵硬,但同時也不能過于靈活,要充分將音樂中的情感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在該首長笛作品的第二樂章中,曲目的旋律并排而不是以往常見的音階形式,有著較強的線條感。在此基礎上,演奏者應探究曲目的主題音樂思想,進而充分將其呈現出來,對其他音符只要彈奏出來即可,不需要重點強調。讓速度適中處在創作者限定的范圍中,不僅不會影響到樂章結構,同時還能增強整體音樂的流動性。
顫音主要是由氣息引起壓力波而產生的,其基礎是力度的變化和音準,同時也是菲利浦·高貝爾長笛作品演奏當中較為重要的表演模式,通過顫音來充分表達長笛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國際著名長笛演奏家、優秀作家保羅··塔法耐爾就高度重視音色,尤其是對顫音的有效利用更有獨到見解,他對于顫音曾表示不能過多的使用,否則將會讓夸張情感影響原本音色,并且顫音的使用應盡可能選擇某些細微的顫音,以此來聲音添加更多色彩,賦予每個音符生機與活力。以菲利浦·高貝爾的《幻想曲》來說,在演奏美妙旋律的過程中,演奏者應要將顫音適當、合理的融入到音符中,并不是完全替代原本的旋律,不然會讓音樂整體顯得過于沉重,進而喪失原有曲目中的輕盈感。
在演奏長笛作品過程中,呼吸是音樂表現的關鍵內容之一,是表演者長笛演奏中的基本生理訴求,更是音樂演出中的核心,如果演奏中出現呼吸受阻,那么必定會導致音樂整體節奏的混亂,進而失去原本的條理性。樂句是長笛作品中重要的組成單位,具有自身的獨特屬性,是完整高效展現長笛作品內容的先提條件。呼吸和樂句之間關系的有效把控,不僅能夠滿足表演者的心理需求,同時也能完整的將音樂表現出來。從音樂的角度來說,音樂本身并不需求呼吸,可對于演奏者來說呼吸是生理需求,本質上講不會影響音樂。例如菲利浦·高貝爾長笛作品中《第一長笛奏鳴曲》的首章,從作品旋律出發,長笛樂句當中的不間斷的旋律才能呼吸,但具體怎樣結合現實需求進行呼吸,還需要深入探究作品的核心旋律,首章中的節奏有著一定的規律,并且力度轉變主要以兩小節作為基礎單位。這時演奏者應在逐漸弱化的長音后進行呼吸,進而為下一個樂句的演奏奠定良好基礎。但演奏者自身呼吸時間要注意把控,不能太長,否則會導致旋律失去連貫性。再如菲利浦·高貝爾長笛作品中的《幻想曲》的第二章節,樂句音型結構整體較為緊湊,無法找到較為明顯的氣口,但旋律上卻有著與音階相類似的旋律。從上行開始,直到頂點后的下行,最后將其推向高潮。在此基礎上,當旋律達到第一次頂峰點后要開始一次呼吸,而第二次往上推進過程中可開始第二次呼吸。這樣的呼吸處理方法,不僅不會對旋律造成任何影響,同時還能讓演奏者有足夠的氣息把控音樂。
此外,技巧性呼吸對長笛作品演奏者來說較為重要,一般情況下,長音是演奏者呼吸的最好時機,應稍微提早結束長音,這樣就能夠有效的把控呼吸。同樣以《幻想曲》為例,在這首長笛作品中的某個較長的樂句中,整體節奏較為緊湊,有著較強的流動性,演奏者在表演過程中通常感覺到自身的氣息不足。對此,可按照旋律的方向找到相對穩定的音階,在結合氣口,這樣就可以充分展現樂句,并且也無需擔心氣息不足的問題。
音準是音樂中的核心構成要素之一,并且演奏者經常因為過分關注音樂表現及情感傳遞,而忽視了曲目整體效果展現中音準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而致使音樂的過分夸張和變形。因此,對于廣大演奏者來說,應重點培養他們且加強他們的音準能力,這是呈現出優秀完整音樂作品的重中之重。菲利浦·高貝爾的長笛作品中,其內容極其豐富,并且音樂多種多樣,演奏菲利浦·高貝爾長笛作品時,需要高度重視中音與高音的音量大小和高度,其中,中音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而位于弱音當中的高音會隨著氣息的強弱而變化,對此,就需要演奏者加強自身腹部力量,同時在演奏過程中上半身要始終保持放松狀態,以此來確保高音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