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中高三(5)班100000)
在互聯網時代,手機、平板以及電腦已經越來越成為大眾的主要信息獲取媒介,紙質書刊和圖書日漸式微。當大街小巷里,作為大眾閱讀主要信息來源的報刊亭紛紛撤銷的時候,當我們看到公交地鐵上的“低頭一族”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新媒體時代里,我們的閱讀方式已經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改變。
新媒體,是利用電腦及網絡等新科技,對傳統紙質書刊、有線電視廣播等媒體在形式和內容及類型等方面所產生的質變。主要包括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1
新媒體問世以前,書籍在青少年學習成長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從小便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習慣于從書籍中解疑答惑,聞著一縷墨香,手捧一本好書,我們可以追溯歷史、思考未來。但是,新媒體自誕生之日起就開始攻城略地,不斷地吞噬書籍的領地,從最早的光盤電子書、網絡電子書到如今各種自適應屏幕的移動閱讀,傳統書籍的閱讀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如今,人們已經習慣了利用“碎片化”時間瀏覽各種網頁和微信、刷屏、點贊,大量的信息垃圾充斥著我們的閱讀空間,有多久,我們沒有讀完一整本書了;有多久,我們沒有流連在書店或者圖書館,體驗指尖翻閱書頁的感覺?
我認為,在新媒體時代,青少年更應該加強對閱讀素養的提升,培養正確的閱讀習慣,使閱讀真正成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首先,閱讀要有選擇性。
由于新媒體具有實時更新、移動獲取的技術特點,因此我們無論是從學校,還是從社會上,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法已經不是問題,但是如何摒棄垃圾信息,選擇適合我們青少年成長階段的內容,才是我們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
從當前新媒體發布的內容上看,流量最多的當屬校園網絡文學類、科普類、百科知識類、科幻玄幻類、漫畫繪本類等,而經典名著類文學作品的流量則相對較低。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提倡最好閱讀紙質經典圖書,適度使用新媒體資源補充休閑閱讀。
馬克·吐溫先生說,“所謂經典,就是大家都認為應該讀而沒有讀的東西。”經典之所以對世世代代的人類都有重要意義,是因為它總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經典與一般著作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們不是單純的書,而是人類經驗不可分割的基本組成部分,與之一起生活、成長。因此,經典圖書的閱讀,對于青少年的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媒體洶涌而來的沖擊下,我們不能隨波逐流,而是要學會選擇,選擇閱讀經典圖書,尤其是紙質經典圖書,有著優良傳統的出版社,如人民文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等制作出的經典紙質圖書,無論是從版式、印刷還是文字準確率上而言,都是我們在經典閱讀時的首選。
其次,閱讀要有計劃性。
無論是紙質圖書的閱讀,還是新媒體上的數字閱讀,我們都應該有周詳的閱讀計劃。教材——教參教輔——指定篇目——興趣閱讀——專業閱讀,這是我們在閱讀層次上的計劃。意即,作為中小學生,我們必須首選教材學習,之后圍繞教材閱讀教輔材料,然后按照教學大綱指定的篇目安排每學期閱讀的計劃,再根據自己的興趣擴大閱讀的范圍,最后就是對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專業內容進行專業性的閱讀。另外還有一個計劃,就是時間安排上的計劃。比如,教材的學習是有始有終的,在老師指導下就可以完成。而課外興趣的閱讀規劃,則是需要有自我控制能力的,在這方面,新媒體上各種讀書APP軟件,它們特有的定時提醒功能就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比如,扇貝閱讀的“七天讀完一本書”計劃,在這樣的軟件功能約束下,如果七天之內一本書不能讀完,閱讀權限就會關閉。同樣,如果自己的閱讀能持之以恒,APP上就會有個人的閱讀記錄,包括閱讀時間、閱讀內容,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各類閱讀軟件更好的完成閱讀計劃。
最后,閱讀要有方法性。
新媒體的閱讀最大的便利性就是閱讀的碎片化。這就是優點,也是缺點。優點就是,如果我們能很好地利用碎片時間,完成自己的閱讀計劃,就可以做到“聚沙成塔”,日積月累的達到閱讀的目的。缺點則是,如果我們沒有自控能力,沒有好的閱讀方法,那么閱讀就只能是蜻蜓點水,有始無終,被自己手中打開的各種APP轉移了注意力,反而不能按計劃完成閱讀任務。因此,閱讀時,我們要讓自己能沉浸在文字之中,做到深度閱讀;必要時,可以選取“聽書”的方式,讓紙本閱讀、屏幕閱讀和聽力閱讀三位一體,多種載體形式共同合作,完成經典圖書的閱讀。
閱讀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行為,是門檻最低的高貴,讓我們在新媒體的時代,以最適合的方式開始我們的閱讀吧。
注釋:
1.https://baike.sogou.com/v623372.htm?fromTitle=%E6%96%B0%E5%AA%92%E4%BD%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