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蕾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引言:農業是我國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農業資金的匱乏阻礙了其發展。農村土地證券化作為解決融資渠道的有效方法我國還正在探索中。雖然已經開啟了部分的試點,但試點大多集中在東部地區,位于中部的京津冀地區還缺少研究。京津冀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農民進城務工情況十分普遍,農村土地荒廢情況顯著,提高京津冀地區的農村土地利用率,緩解土地荒廢情況顯得十分重要。另外,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提出和推行,如何立足于該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其經濟、制度和資源優勢建立適合京津冀地區的農村土地證券化模式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
農村土地證券化是指在保障農民自身土地產權的情況下,將原本流動性較差的土地進行整合以后,將其使用權放在證券市場進行融資,使農村金融進行發展。
我國學者對國內的農村土地證券化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鮑杰(2015)認為“農村土地證券化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同時需要專業中介服務機構的支持。[1]李婷認為” 現實約束、制度約束和技術約束大大的限制了農村土地證券化模式選擇的可行集。比較其他類型的農地證券化模式,土地信托具有明顯的制度優勢。“[2]凌斌認為”土地流轉的中國模式,就體現為政府和集體在農村土地流轉中的組織和協調作用“[3]
在本文的研究中,首先將會分析京津冀農村土地證券化模式構建的相關條件,根據相關條件構建出適合于京津冀地區的農村土地證券化模式,并為該模式制定出保障措施促使其有效運行。
1.京津冀地區農村土地基本情況。河北地區具有較良好的土地條件,耕地廣闊;北京地區耕地較少且利用率較低;天津市總土地面積中,耕地面積比重較高但土地利用程度不高。另外三地的人均土地面積均低于全國人均水平,存在著土地大量荒蕪的情況。進行農村土地資源的整合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提高土地的盈利能力,增加農民的收入。
2.京津冀地區農村土地流轉基本情況。目前京津冀地區存在著農村土地流轉情況不均衡的狀態,其中北京市土地流轉現狀最為良好,形式較為多樣且流轉率較高,天津次之,而河北省存在著形式單一、土地流轉率較低的情況。提高土地流轉率對于津、冀顯得更為重要。
3.京津冀地區土地確權均已基本完成。自2017年至今,三地均進行了土地確權,據政府報告,目前已達到95%以上或者基本完成。農村土地的確權使產權劃分更加明確,有利于土地整合和市場融資。
4.京津冀地區具有較強的人才后盾。京津冀地區以其經濟、制度等優勢能夠吸引金融、法律等相關人才,這對農村土地證券化模式的建立和推行都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5.京津冀一體化的推動。在京津冀一體化的推動下,三個地區進行政治、經濟、資源上的協調發展,這為其農村土地證券化模式的推行提供了保障。
本研究基于以上基礎條件,分析設計出京津冀地區土地信托模式。土地信托模式是指在保障土地的集體所有權和所有者產權的情況下,按照自愿、有償的原則,在一定期限內把土地的使用權委托給受托人,受托人扣除管理費、手續費等后收益歸委托人的一種土地流轉方式。
土地信托模式中主要參與主體:
土地產權所有者,多指農民。在京津冀地區,由于進城務工的農民越來越多,導致很多農村土地出現了空置甚至是荒蕪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們大多采用了租賃、轉包的土地流轉方法,然而流轉渠道匱乏且獲得的收益較少。采用土地信托模式能夠提高農民們的收益。由于目前農民金融知識的匱乏和思想的傳統,對土地證券化容易存在抵觸思想。產權所有人通常也為最后的受益人。
委托人,專業性的農業經濟合作社、村集體等,主要負責把農民的土地整合,并把土地委托給信托機構,在其中起到監督和聯系作用。在土地信托中需要以經濟合作社或村集體作為委托人,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避免農民直面市場,彌補農民缺少知識而造成的劣勢地位。
受托人,多指信托機構,在整個農村土地信托模式中主要承擔以下責任:信息的傳遞、中介服務、對土地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合同簽訂。在現存的部分土地信托試點中,信托機構由政府主導,但是這種模式由于政府的過多干預,存在著農民權益易受侵害、機制死板等問題。因此,應該在尊重市場需求、信托原則的前提下,由政府的引導建立起信托機構,可以采取政府補貼、推動人才輸送等方式進行引導。以此更快更有效的建立信托市場。同時由于信托公司的重要性和信托市場規則缺乏,政府應該加強規范和監管。土地信托公司的建立都需要經過土地主管部門的嚴格審核,并進行定時和不定時的監察。
土地經營者:多指現代化規模化的農業生產企業或是種植大戶。土地經營者從信托機構中獲得土地的使用權,運用現代化的手段對土地進行充分的利用,并支付土地使用費給信托機構。通過大型規模化生產可以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提高農業生產的利潤。
以上組織和個人構成京津冀地區農村土地證券化的模式如下:
土地使用權流轉方面:在農民自愿的情況下,由農業經濟合作社即信托關系中的委托方整合農民個戶的土地,并交托給受托方,即信托公司。經過信托公司對于土地信息的登記和發布對農村土地的經營者進行招標,土地經營者進行土地的大規模化經營。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政府對有關的個人和組織的監督,尤其是信托公司。
土地相關收益流轉方面:由土地的經營者支付給信托公司土地的使用費用,信托公司在扣除了管理費用和手續費用后將利益分配給農業經濟合作社,農業經濟合作社再將利益分配給農業個戶。
1.加強對于農村土地證券化信托模式在農民中的宣傳,降低農民的抵觸情緒。由于農民傳統思想的僵化和相關知識的缺乏,可能對信托模式的推行存在抵觸心理。政府可以通過宣傳、補貼等方法對信托模式促使更多農民自愿參加。
2.完善土地證券化的相關法律法規。政府應當充分發展農村土地證券化的相關法律保障,規范農村土地證券化中各方的責任和義務。 既包括健全現存法律法規如《信托法》、《證券法》等,也包括建立新的法律法規,為京津冀地區農村土地證券化模式運行提供保障。
3.建立并規范信托服務機構。信托服務機構是農村土地證券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主要承擔土地信息發布、信托合同托管和協調功能。但是我國目前的信托機構存在著數量較少、缺少規范等問題。
4.積極引進和培養相關人才。尤其是金融、法律、農業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目前市場中農業經濟合作社、信托公司、和大型的農業生產公司相對較少與人才的匱乏是分不開的,培養和引進相關的專業人才是建立起完備的信托機制的基礎。
5.大力扶持發展現代化農業經營,在我國,擁有著較高的技術的農業經營公司依然較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農業的發展,在將土地進行了整合和信托以后,土地經營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政府方面應該對現代化農業大規模經營進行扶持,包括提供補貼、引進大量的技術和培養大批的人才等。
在本研究中建立的京津冀地區農村土地證券化模式選擇土地信托模式為基礎,該模式以政府的引導為輔,以市場自我調節為主,同時加強政府監督。與如地票、使用權入股等土地證券化模式相比,土地信托模式具有消除人地依附性、易規模經營的優勢。與以湖南沅江、湖南益陽為代表的政府出資建立土地信托公司相比,減弱政府在土地信托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有利于降低政府權力過大導致土地信托模式受阻如強行推進土地信托、缺少主觀能動性、資金有限、市場壟斷、滋生腐敗等問題,同時,政府也需要對信托機構進行監督,促使其按照規范履行責任和義務,以此保障農民個體的利益。通過政府在市場中的引導,也可以避免市場自由發展導致的震蕩和不規范,同時提高廣大農民對農村土地證券化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