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民 沈陽工程學院財務處
《政府會計制度》為相關決策就會計信息的可比性,相關性,完整性方便進行改善,利用“8要素”會計核算方式使信息更高效的被利用。
新制度以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為新型核算模式的特色進行重構,引入政府財務會計審核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權責發生制作為核算方法更精確的反應一個會計期間內的運營成本與財務狀況,從而為相關決策提供更具相關性的信息。區別于以前,新制度對各行各類行政事業單位不再區分,取而代之的是將各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采用統一的核算口徑與核算標準,保留現行的通用經濟業務事項,加強共性經濟業務事項,有效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就資產負債方面增加了保障性住房、文物文化資產和預計負債等內容;并將“在建工程”和“基建工程”兩個科目的賬目合并核算。整體提高會計信息完整性。
根據相關準則與制度,政府資產的會計核算將有以下變化:
1.財政部出臺的《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就資產的核算范圍與確認標準進行進一步明確。例如固定資產具體準則中,對主體所需“控制“的資產的控制優先級提高,以此作為是否納入單位固定資產進行核算的評判標準。
2.政府財務會計的核算將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統一消費化;減值概念如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被引入;對建造固定資產專門借款利息資本化和費用化問題進一步明確,將資產情況更清楚詳細的反映。
3.新制度把公共基礎設施,保障性住房,文物文化資產等資產加入核算內容,并增加核算單位自行開發無形資產成本,擴大核算范圍,使政府的基礎情況得以準確反映,使信息更具實際意義。
新制度對于政府資產的核算運用應收應付制,將事業單位運行成本的各項費用規劃管理,完善效績評價機制,有效解決了現存的行政事業單位資金效益低的問題,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新制度要求政務會計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流動明細進行及時完整的總結,將資金流向與資金余額作為評判條件,借以使資金充分合理的分配給行政事業單位,提高使用效益。
目前事業單位基層財務人員結構老化,思維結構停留在上一代的工作方式上難以轉變,面對現實情況,必須承認事業單位受限于體制而阻礙了人才的引進,在基層整體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其中的“優秀“人才甚至會產生自大心理,對新知識的學習缺乏積極性,高齡的返聘人員或非專業人員對工作的效率較低更影響核算工作。然而財務人員作為工作的最小單位,整體的素質直接影響了財務核算與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制度改革的效果。
新制度采用新的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的“平行記賬“模式,使同一經濟業務的現金收支同時進行總分類與明細分類核算,即推行雙重會計核算制度;加入權責發生制,改變以往只有現收現付制的核算方式;現存的會計信息系統無法滿足政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同時核算;各級行政單位所采用的信息管理軟件不同導致統一度不足,增加了財務人員核算難度。如此改變是核算方式更加復雜化,大幅增加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量。
新制度啟用的雙重核算模式,意味著會計科目設置根據財務會計要素與預算會計要素兩種會計要素設置兩套會計科目,并且根據會計科目所需又各有側重,即以下具體細化標準:
1.同一項目在兩種科目中根據優先級區分級別與類別。
例如“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其他貨幣資金”在財務會計的核算中作為一級科目,在預算會計的核算中作為三級科目,“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在財務會計的核算中作為一級科目,在預算會計中作為二級科目;將財務會計報表的“貨幣資金”作為資產類項目并將“庫存現金”、“銀行存款”、“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其他貨幣資金”同級記錄,在預算會計中把“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作為“貨幣資金”的子項,再把“貨幣資金”項并入“資金結余”項,歸為預算結余類項目。
2.在收入類科目中的相似會計科目核算內容不同
例如“財政撥款收入”項,政府會計只負責向下級政府財政部門預先發放相關款項和預算內的暫付款項,且核算按“公共預算財務撥款”等明細執行;預算會計則需要明確核算支出的類別,細化為“項目支出”與“基本支出”并核算實際支出金額。
新制度所要改革的目的在于更明確的為相關決策提供更有價值的會計信息,因此對資產管理的要求自然提高。已經開展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已經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凈資產,資產,負債三方面還需進行細化提高。根本的資產管理模式也存在老舊過時以及不規范的問題,所導致的問題包括配套制度跟不上所需,資產管理無法實現時效性與準確性,這些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新制度全面落實后,相關領導班子應迅速組織從業會計人員的教育與實踐。只有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提高,新制度所期望加強的財務管理的準確與會計信息的高質量才會得以實現。新制度有著許多重大改革,盡快熟悉新制度并運用到工作中是最重要的。對個人而言,財務人員自身應該明確改革的意義,積極參加各項培訓學習活動,努力成為符合新制度所要求的高素質人才,不被時代淘汰;對單位而言,應迅速組織由系統的教育活動,不僅要加強對現有從業人員的教育,還要加強對人才的引進,積極組織各單位各部門間的交流培訓,學習優秀單位的先進經驗,以保證新制度的行之有效。
新制度的落實后,財務工作的質量與效率都應有大幅提高,因此單位的信息化繼續加強。對事業單位管理層而言,應緊密與相關軟件運營商聯系,對新政策中提出的如“平行記賬”等新模式向軟件運營商提出適應自身單位的升級改造意見,使會計信息系統最大程度的符合一線工作的要求;對事業單位從業人員而言,應快速適應新的會計信息系統與軟件,并轉變以前的工作方式,例如用系統核算出兩套報表,提高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對軟件運行商而言,應加大相關研發的資金資源與人力資源,緊密與需求方聯系并對遇到的問題迅速做出更新,最大程度的便利財務核算人員工作,保障新制度的全面落實。
事業單位應在新制度推行前夕對自身的資產情況進行系統化的梳理,例如對現有的資產收支與負債進行確認,明確現行的負債核算范圍,資產收支界限,再根據新制度的要求與基本單位的業務范圍對以上進行修改和完善。新制度對財務報告的目標做出規定:財務報告應作為對政府資產狀況的第一手材料,對資產的運行,收支,負債等方面有準確表現,對政府會計公共受托責任情況亦有反映。因此“合并范圍”應考慮在財產或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相分離的條件下,經營管理者由于接受委托或命令經管和運用財產或生產資料而對所有者應承擔的責任。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們發現公共部門和政府資產存在重合使用等問題,多樣的使用方式導致在某些特殊問題上合并范圍無法界定,此類問題還需根據上級指示進一步解決。
事業單位廣泛收集各級從業人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根據新制度的規定做出指示。例如,經濟活動的核算方式,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核算方式不同,應制定統一標準,規范不同科目下的核算方式。新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標準做出許多規范與同一,但單位自身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切實有效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