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東山街道坪塘小學 申 繁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提供了正確的指導,它表明老師的職責不僅是發揮好自身的教書匠作用,更需要發揮好對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引路人作用。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都非常單純、活潑與有朝氣,不僅要讓學生每門功課都取得較好的成績,還需要讓學生在行為、思想等方面得到全面性的發展,甚至是終身性的發展,為學生描繪出精彩的人生藍圖。那么究竟如何才可以培養出此類德才兼備的學生呢?筆者認為,老師必須要學習匠人的精神,全身心地做好教育工作,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態度是老師教學的責任,當然也是關愛的體現。老師從決定做教師的那一刻起,就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即努力做最具愛心與責任心的老師。當然,端正的態度不僅只是簡單的備課、上課與批改作業,還要不將任何負面性的情緒融入到課堂中,無論生活及工作壓力如何大,都要將微笑貫穿于課堂的始終。此外,還要傾盡愛心的關愛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只有當學生感受到老師此種關心與愛之后,才能真正意義上贏得學生的尊重、信賴與親近。比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班級中有位學生之前都非常活潑開朗,但突然間變得沉默寡言,十分的消極。此時老師不妨以母愛的去對待與關愛學生,包括學習、生活等方面,多與之交流與探討。最終孩子會吐露心聲,他生活中遇到了難事。相信通過老師時刻的關注,學生可以逐漸從陰霾中走出來,樹立學習與生活的自信。所以,愛心是師生心理交流的重要橋梁。
眾所周知,細節具有決定成敗的作用。對于每位老師而言,無論你有多么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僅憑經驗是很難保證上好每節課的,必須要考慮到每個教學細節,并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相信在傾盡細心之后,學生才可以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比如,老師在寫黑板上寫字時不要出現連筆、潦草的情況,念課文是不能念錯任何一個字等,因為小學生年齡小,對于老師做的錯與對的事情,都會將之作為榜樣,是決不可出錯的,否則必會釀成大錯。
當然,細心還需要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細節,給予學生輕松愉悅環境中成長的機會。比如可以為所教班級學生制定“成長檔案”。記錄下每個學生的興趣、作息習慣、性格品質評價等,將之與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及獎罰結合起來。以此來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各動態,如學生成績變動較大時需要及時了解情況,分析學情,合理調整教學方案,進行專門性的輔導;當有些學生課堂中總是存在困倦等情況時,需要及時和家長合作,掌握學生在家中的行為及作息情況,給家長提供積極的建議。并將此檔案袋畢業時交給家長,由家長交給學生的初中老師,延續此種活動,促使學生獲得健康的發展。
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對于老師的印象就是嚴師,可以說嚴師是沒有任何溫度的詞語。因此,老師要做一個有溫暖與溫度的代名詞,成為學生眼中喜歡的老師,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合理轉換角色,相信會讓學生收獲到更多。因此,這就需要老師課中扮演和學生探求新知的角色,課下就需要扮演好和學生盡情玩耍的角色。相信通過長期以往的堅持后,學生會樂于將自己的快樂、煩惱分享給老師。此外,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課文調動學生的玩心,讓學生在玩中學習,相信會讓學生收獲到無盡的幸福與快樂。
老師是學生的榜樣,可以說怎樣的老師就會教出怎樣的學生。老師需要明確好的習慣會讓學生終身受益,所以言傳身教會是十分有效的方式,老師必須時刻保持一顆“定心”,讓習慣成為自然,從小養成學習與生活的良好習慣。比如,每天走入到教室中的那一刻,要首先看一下班級是否處于整潔狀態,如果發現地上有垃圾未丟進垃圾桶中,需要將之及時丟到垃圾桶中;寫板書時如果發現地上有未用完的粉筆頭,要利用其寫板書等,相信通過不斷的熏陶后,學生會按照老師的示范去做,并且做得有模有樣。因此,語文課程具有教書育人的作用,就需要在學生這一初成長階段,加強對其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這對學生成績的優秀來的更為重要,因為好習慣能使學生受益終身。當然,也需要在課堂中注重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培養,讓學生在老師的影響下,明確該做與不該做的內容,這樣學生才具有不斷乘風破浪的勇氣與能力。
毋庸置疑,小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老師,需要從愛心、細心、玩心與定心四方面著手,讓學生對生活、學習及將來有著美好的憧憬,得以全面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