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第二實驗小學 朱 玲
【教學思路】
學生習作之所以不生動、不具體,“寫不好人物對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本單元習作力圖結合學生實際,通過例文讓學生明確:
1.生活中人們離不開說話,讓人物開口說話,文章中的人物就活了。
2.完整的“說話句”有兩個部分:說話內容和提示語。
3.知道什么樣的提示語是最棒的。
教師通過范文指導學生了解和嘗試在對話中運用多種形式的“說話句”(即提示語在不同位置的句式),并運用多種訓練方式使學生在體驗和強化中學會運用。
【教學目標】
1.讀懂范文,了解主要內容,弄懂“烏鴉反哺”的含義。
2.借鑒范文,任選一幅圖,展開想象,用對話的形式記敘一個故事。
3.正確運用冒號、引號、問號等標點符號。
【教學過程】
引言: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離不開說話。可是在我們同學的習作里,人物往往都成了啞巴。你信不信?
1.讀一讀:(出示學生《習作一》的作品)
一天,小猴孫小圣和小熊棒棒到公園去玩。一路上他們說說笑笑的,可高興啦!來到公園,他們看見一個漂亮的亭子便坐下來休息。這時,孫小圣發現亭子里有一根漂亮的柱子,他“噌”地一下爬了上去,在上面隨手寫了“孫小圣到此一游”幾個字。
棒棒狠狠地批評了孫小圣不文明的行為,小圣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2.議一議:這篇習作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覺得什么地方需要改進?(要讓我們能聽到人物的聲音,讓人物開口說話)
3.小結:寫好對話相當重要,因為好多事情,就是在對話當中進行的。今天我們習作的內容就是“學寫對話”。
1.有一位同學和媽媽出去散步,碰到一件有趣的事,邊走邊談,回家后她就把和媽媽的對話寫了下來,寫得非常棒,想讀嗎?
2.請同學們輕讀例話,邊讀邊動想:陸孝娟和媽媽聊的是一件什么事?指名說。
3.師:對話一定要圍繞一件事寫清楚。
4.小作者是怎樣寫下她和媽媽對話的呢? 我們首先要看請楚哪些話是“我”說的,哪些話是媽媽說的。
(1)你們是根據什么分清“我”和媽媽的話的?(提示語) 我們把對話中交代這句話是誰說的部分,叫作“提示語”。
(2)文中還有哪些提示語呢?請用“﹏﹏ ”畫出來。
(3)分角色讀對話。女生讀媽媽的話,男生讀“我”說的話,教師引讀。
5.想想提示語除了告訴我們這些話是誰說的,還提示了什么?我們來看其中的一段對話。
(出示:媽媽嘆了口氣,說:“它老了,飛不動了。” “那怎么辦呢?”我著急地問。)
(1)討論:媽媽是怎么說的?(嘆了口氣)“我”是怎么問的?(著急)如果去掉這兩個詞,有什么不同呢?
(2)你能通過朗讀,把她們說話時的動作、神情、語氣表現出來嗎?(師評價:有了這兩個詞,我們仿佛看到媽媽和我說話時的動作、神情,聽到她們說話的語氣。)
(3)引導小結:寫對話時,不僅要寫說什么,而且要寫怎么說,在提示語中注意描寫好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情、語氣等,就能充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使讀者不僅聞其聲,而且見其形。文章就更生動、具體了。(板書:動作、神態、語氣)
(4)還有沒有細心的同學發現了提示語的位置變化?(有的提示語在句前,有的提示語在句后)
(5)小結:同樣一句話,用上了提示語,我們就能知道說話時人物的樣子,寫出來的對話會更精彩。同樣一個說話的句子,提示語的位置不同所表達的效果也不同。
6.兩篇范本,比較寫法優劣。
出示:一篇為不分段的原文,一篇是課文例文,讓學生比較兩篇內容完全一樣的習作在寫的過程中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學生再讀例文,交流談論。
師:作者寫對話的時候是分節寫的,它有什么好處呢?(可以使人物說話的內容一目了然,很清楚)
(1)聽老師講述故事: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兔媽媽帶著小白兔來到樹林里采蘑菇。樹林里的蘑菇可真多啊!沒多久,他們倆就采了滿滿一籃蘑菇。忽然,小白兔發現在一棵大樹下長著幾個漂亮的蘑菇,色彩是那么的鮮艷,看上去真是誘人極了!咦,這么漂亮的蘑菇,干嘛不快點采呀,這時兔媽媽來了。他們倆會說什么呢,你能想象出他們說話時的語氣、神態、動作嗎?張開你想象的翅膀來。這是老師教給你們的第五招。(課件出示:展開合理想象)
(2)一幅圖畫就是一個故事,兩只小兔也能演出一臺好戲。下面,就讓我們來演一演。請一位同學兔媽媽,哪位愿意來演兔寶寶啊?下面,你們倆就成了演員,而在座的各位就升級當導演,當導演的可不能只是聽他們倆說話,還要看他們的動作、表情,演員演得像不像,全靠導演來幫忙。而他們是即興表演,有些內容如果導演們認為不合適,也可以現場指導。
(3)同學合作表演,兔寶寶的話課堂生成,“導演”應重點關注表演者的動作與表情,兩位表演者要廣泛聽取“導演”的建議。
1.師:同學們,想不想運用五大絕招,成為寫對話的高手?下面就讓我們選取這次對話情景趕快寫下來吧!要求:直接寫對話,至少寫兩次對話(一問一答算一次)。快速成文,一氣呵成!
老師也帶來了幾組對話,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試著根據提示把對話補充完整。
(課件出示)
小兔高興地叫起來:“ !”
兔媽媽著急地說:“ !”
“ ?”小兔撓撓腦袋,奇怪地問。
“ _________ 。”媽媽想了想,繼續說,“ ____ 。”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學會“賣關子”,道理慢慢揭示,應該在兔寶寶和兔媽媽三次、四次對話中,慢慢地寫清楚,毒蘑菇的危害,還有從中悟出的道理。
2.學生自由寫作,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典型問題,隨即進行現場備課,以確保下面的例文借鑒及點評活動更具針對性。
1.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修改不通順、意思不清楚的句子。
2.對照評價標準修改,先自評,再和同桌交換互評。
(課件出示自評、互評標準)
《習作4》評價標準:
(1)能把事情介紹清楚。 ★
(2)用“ ”畫出提示語,有 5 處以上。 ★
(3)提示語分別放在了說話內容的前面或后面。 ★
(4)標點使用正確。 ★
自評:我可以獲得( )顆“★”。
同學評:他(她)可以獲得( )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