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父親前段時間被診斷為老年性抑郁障礙,對于這個診斷全家人都感到很震驚。我父親今年80歲了,但身體狀況一直還不錯,除了一些老年常見病,沒什么太大問題。只是最近半年開始行動變得有些遲緩,偶爾跟我們說身體有些不舒服,也去醫院做過相關檢查,沒發現什么大問題,所以我們一直認為是因為年齡的緣故。直到半個月前,一直照顧我父親日常起居的阿姨跟我們說,我父親每天躺在床上的時間越來越長,話也說得很少,胃口也不好,我們又陪他去了醫院,結果被診斷為老年性抑郁障礙。我家沒有類似病史,以前父親也沒出現過這樣的情況,請問這是怎么回事啊?
山東 王先生
王先生您好!
有研究數據表明,近半數的老年人患有各種慢性軀體疾病,其中25%的老年人有程度不同的精神障礙,65歲以上老年人情緒障礙發病率占12%~25%,在臨床治療中,老年性抑郁障礙是老年情緒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相對于青壯年患者而言,老年人受其生理老化的影響,抑郁癥狀容易被其軀體癥狀掩蓋,導致貽誤病情。
老年性抑郁障礙與青壯年抑郁癥臨床表現有所不同。老年性抑郁障礙患者較突出的表現是焦慮和過分擔心,行為方面表現為坐臥不安、搓手頓足,反復以軀體不適糾纏家人或醫生。由于治療效果不佳,檢查下來又沒有嚴重的軀體疾病,家人容易對患者產生厭煩情緒。而患者則會覺得患了不治之癥,感到家人討厭自己,導致負性情緒進一步蔓延,甚至產生悲觀厭世、無助感、無望感,而出現自殺企圖和自殺行為。
老年性抑郁障礙會呈現出以下特點:
1.焦慮、抑郁。老年患者對憂傷的情緒往往不能很好地表達,常用“沒有意思,心里難受”表述,或表現為對外界事物無動于衷,常否認或掩飾心情不佳,甚至強裝笑臉。親屬及熟人經常可能意識不到其患有嚴重的情感疾病,只以為是軀體的“不舒服”。而患者一旦見到醫生就抓住其雙手不停地訴說軀體不適,有時軀體不適完全掩蓋了抑郁。
2.興趣索然。患者不能體驗樂趣是較常見的特點。患者對生活的熱情和樂趣下降,越來越不愿意參加正常活動,如社交、娛樂,甚至閉門獨居、疏遠親友。有的患者能說能笑能娛樂,但就是不能體驗出“快樂”。
3.精力下降。主觀上感到精力不足,疲乏無力,重者終日臥床,事事需人扶持。老年患者常被誤認為患有嚴重軀體疾病而延誤治療時機。
4.自我評價低。患者對自身的狀態評價過低,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5.自殺念頭和行為。老年人常不明確地表達,如可能說“打一針讓我死吧”,但卻會否認自己有自殺的念頭。老年性抑郁障礙有慢性化趨勢,也有不堪忍受抑郁的折磨,自殺念頭日趨強烈者。
6.心境晝夜節律改變。患者心境晝重夜輕的節律變化,特別是伴有早醒常作為內源性抑郁診斷指征之一。
7.軀體或生物學癥狀。情緒反應不僅表現在心境上,并且總是伴有軀體的某些改變,包括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表現、消化功能紊亂、睡眠障礙、自主神經系統紊亂,以及認知障礙等。認知功能障礙是老年性抑郁障礙常見的癥狀,但時常因為年齡問題被家人忽視。約有80%的患者有記憶減退的主訴,存在比較明顯認知障礙類似癡呆表現的占10%~15%,其他智力檢查也能發現輕至中度異常,國外稱此種抑郁為抑郁性假性癡呆,并且其中一部分患者會出現不可逆癡呆。
鑒于其癥狀表現比較隱匿,因此當老年期出現軀體不適感而糾纏不休,又檢查不出相應的軀體疾病時,應當想到有老年性抑郁障礙的可能,特別是出現抑郁情緒障礙后,應及時去專科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