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蘭 甘肅鋼鐵職業技術學院
終身體育是當代體育發展的重要方向,是在現代終身體育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其最終目的是培養終身健身者。終身體育是指人們在一生中所進行的身體鍛煉和所受到的各種體育教育的總和。學校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而學校體育的目的是: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傳授體育知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對終身體育的實施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學校體育教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與核心,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有助于將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有效的銜接起來。
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興趣,掌握至少一種體育鍛煉技能和方法,注重學生運動愛好和專長的形成,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新課改以來,采用了選項教學,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學生養成終身體育奠定了基礎,但由于備課不充分而把課上成了活動課。一段時間下來,學生技能提高緩慢,隨之對該項目的興趣也越來越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該項目的鍛煉欲望,更談不上長期堅持。由于項目較多,不可能每個項目都能配備專項技術非常好的教師,所以每個老師都應為了適應新課程要求而不斷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力爭成為稱職的教師。學生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評價時應考慮到教師的語言藝術,有時一句話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應多學習有關知識,科學評價,激勵學生進步。
體育課堂教學是學校體育工作最直接、最直觀的體現。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不要求學生樣樣運動項目都學習,提倡根據學生興趣和愛好讓他們有選擇地學習一項或幾項體育運動,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運動專長,因為學生有了運動專長,他們才能體驗到成功感、愉悅感和自我價值感,進而參與體育學習和活動的積極性才會提高,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才可能形成,也才會將體育活動當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為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更為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并直接影響著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
學生能否快樂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參與活動的課堂設計。教師如何設計才能讓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獲得快樂,同時,也獲得參與的滿足感,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在教學設計這一環節精心準備,讓體育課成為學生們渴望參與其中的空間,從中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逐漸把教師培養學生的運動愛好轉化為自覺自愿的運動習慣。學校體育對終身體育具有重要意義。在體育課上,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學會自學、自練的能力,大力開展快樂體育,以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最終為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是最直接的。實踐證明,如果教師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那么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直至師德與師能往往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因此,體育教師要用高尚的情操、優美的形體、樂觀積極的情緒、良好的教學狀態、優秀的運動能力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教師這種無形的影響,會直接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信心,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同時要求體育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業務及師德素養,勝任這一神圣的職業。
教學評價對學生具有啟迪智慧,開發潛能并激勵創新等功能,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更具有活力,真實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由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出發點不同,體質好壞不同,技能基礎不同,所以教師一定不能僅以成績來評價學生,應因材施教,并結合學生運動基礎、平時表現、進步情況、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情況來科學評價,注重過程評價。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教育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重要的是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從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學生,促進學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