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麗 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沒有興趣,就沒有智力的發展,就沒有教學,就沒有知識。”[1]因此,在教學中任何學科都要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要前提,要想激發學生興趣,傳授者要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童謠、故事等一切有效手段,誘導激發學生學習內容的興趣,只有在練習過程中產生運動興趣,才不會有“身順而心違”的現象。進而幫助他們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實現注意力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是讓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2]首先所教內容要足夠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習的欲望,對于兒童來說,參加體育運動往往起源于興趣,興趣是主要的動力之一。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正是興趣具有動力作用和定向作用的結果。它能推動人去探索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所以培養和激發學生興趣是上好體育課的心理基礎。如果教學內容、方法、手段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還要學生違心地去進行練習,這樣就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和運動興趣,體育課就不會有好的效果。

表1 《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水平評價量表》分析數據表
低年級孩子的想象富于模仿性和再現性,想象的事物常常是實在的事物的簡單重現,內容也比較簡單、貧乏,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幫組孩子建立體育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和愉快的情感體驗留在課堂,進而讓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見表1)
影響體育學習的興趣主要有四個因素:運動參與程度、體育學習的積極興趣、體育學習的消極興趣和自主學習程度。從表1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運動參與程度方面,實驗后,實驗班由36.24增加到40.56,對照班由36.05增加到36.88,說明了在童趣化教學活動中,無論是語言的童趣化,教師肢體的童趣化還是場地設施、教學評價的童趣化。都能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對孩子的心里產生一定的影響,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新知識,探索新能力的必要因素。進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各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科素養。
積極興趣方面,實驗后,實驗班由26.27增加到30.10,對照班由26.44減少到26.26,由此可以看出:童趣化教學通過童趣化的語言、肢體、場地設施等,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體驗,引起學生積極的情緒。消極興趣方面,實驗后,實驗班由25.76增加到29.10,對照班由27.79減少到27.23,消極興趣屬于反向計分,分數越高說明消極興趣越低。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傳統的體育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的、靜觀的狀態,缺少參與體育活動的動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自主學習程度方面,實驗班由18.07增加到21.29,對照班由17.56增加到18.16,由此看出:在體育教學中通過童趣化的語言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提出問題,并讓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從而提高學生探究發現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之間的運動參與程度、積極興趣、消極興趣、自主學習程度均存在著較大差異。說明在童趣化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產生好奇心,使他們能夠活躍地參與其中,與同伴的合作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尊重和信賴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極大滿足、人際關系和諧的溫馨感、獲得知識的滿足感、以及運動時的愉悅感。這些積極的情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自主性,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從而導致學生對體育態度的改觀,對體育學習持肯定的態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不斷進步與發展繼而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