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克峰 濟寧醫學院體育教研室 程葆華 濟寧醫學人體解剖教研室
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維護學生的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長久以來人們對于體育的認識,只停留在增強體質上,隨著對體育的認識不斷深入,體育運動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與價值,如何將這些卓越的人文精神與價值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呈現,讓學生真正理解體育運動中人文精神價值是當前體育教學改革的最大難題。
人文素養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這就是“人文精神”,現實中,我們可以大致上把“人文精神”與“人文素養”等同使用。人文素質是人對生活的看法,人內心的道德修養,以及由此而生的為人處世之道。它表現人們的言談舉止之間,它于不知不覺之時流露于你的眼神、表情和姿態,甚至從背后看去也能充沛顯現。也就是說,人文觀直接決定著個體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它引導我們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從而設立一種理想的人格、目標,并愿意為之奮斗終身。近年來國家對教育及體育事業的關注,伴隨著我國體育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加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大勢所趨。在體育活動中,人的價值高于一切,在所有的發展中,人的全面發展是最重要的,尊重人的利益和尊嚴是體育對人類自身發展的終極評估。在體育生活中,體育的人文價值能被感覺到,但往往很難說清楚。比如,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400米比賽中,德里克·雷德蒙德右腿肌肉撕裂,他重重地跌倒在了跑道上,嚎著推開救護人員,從地上爬起來,淚流滿面的一跳、一跳地沖向終點……此時,他的父親也從看臺上跑下來,扶著德里克的胳膊,和兒子一起慢慢地走向終點……賽場沸騰了!全場65000名觀眾自發地站起來,鼓掌加油,為這位象征著奧林匹克精神的運動員鼓掌,也為這位偉大的父親所表現出來的父愛表示敬意……體育的人文價值是體育如何塑造人、培育人的一種內在標準,它為人們建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提供支撐。這種價值既反映了因人類而存在的尊嚴和通過體育活動實施的人文關懷,也體現了人文精神通過體育行為所表達的人類的情感、旨趣、欲望和審美理想,最終凝聚為體育未來發展的航標。它從根本上回答人為什么需要體育,搞體育的真正意義是什么,人類體育追求的終極目標究竟是什么。因此,人文價值觀在體育價值觀體系中,屬于主導性價值[1]。
體育教學過程是指在體育教學中為達成一定的體育教學目標,體育教師與學生等教學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開的教學活動的行程。體育教學過程在時間上表現為體育教學活動的流程或程序,在空間上表現為體育教學活動的組成要素與活動結構。體育教學過程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根據體育教學活動的邏輯,可將體育教學過程劃分為準備、實施和檢查與評價三個階段。體育教師、學生、體育教材、體育教學方法和教學物質條件組成體育教學系統的構成性要素,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又相互作用。體育教學系統的過程性要素包括體育教學思想、體育教學內容、人際關系、體育教學方法與手段、體育教學環境等。
體育教學中不能忘記人有思想、有感情、有精神世界、有生物性的個體差異,體育應該以人為出發點,從人本身出發考慮問題[2]。目前體育教學過程中,缺乏有個性的個體,基本抹殺了個人,個體都很單薄,造成了個體的不發展,對運動處于一種不熱不冷的狀態,好與壞都無所謂的態度。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所要達到的結果,它反映了體育教學的價值取向,是體育教學的出發點,應分為作為個體的發展目標與作為群體的社會目標。個體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個體的遺傳因素、成長環境不同造就了千差萬別的人體,體育課程又不同于其他學科,它主要是以身體培養為主要手段進行,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基礎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采用不同的方法與手段,因材施教,區別對待。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生的身體,又要關懷學生的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肯定每個個體的價值與潛能,激發內在潛能,而且肯定個體的努力,注重成長的過程。社會是由不同的個體組成,社會能夠良性運行是因為有共同的社會規范,且個體自覺遵守。
通過運動和觀看體育運動可以使我們體驗各種情感,并享受運動帶來的喜悅,借助于體育欣賞課程可以給學生帶來無盡的精神快樂,并幫助深刻理解體育的內涵及人文價值。通過視聽手段把運動員精湛的球藝和嫻熟的技巧,婀娜多姿的藝術體操,碧波水中造型多變的花樣游泳,還有那起跑線上的沖刺,橫竿上的飛躍等等展現給學生。體育美的感性特征背后卻蘊含著深刻的理性內涵,人的智慧、公正、堅忍不拔等各種美德都通過體育美體現了出來。真正打動人的體育美正是這種理性的精神美。正是基于此,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坦桑尼亞選手艾哈瓦里在馬拉松比賽中受傷,當他纏著繃帶、拖著流血的傷腿一瘸一拐地最后一個人跨過終點線時,數萬人的會場,全場肅穆,全場觀眾起立,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這正是體育的精神價值的最好體現。奧運開幕式是奧運文化與主辦國歷史文化碰撞交融的縮影展示,它用炫麗的色彩,激情的表演,藝術的夸張,復古的意蘊來向觀眾訴說體育文化的燦爛與民族精神的昂揚!它是一場體育與主辦國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體育人文精神的洗禮。
教學環境是一個常被人們忽略甚至無視的重要教學因素,因為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進行,這一定的時空條件就是有形的和無形的教學環境[3]。人文精神的體育教學環境包括體育教學活動的場所、各種體育設施以及具有濃厚的人文精神學校體育傳統風氣、氣氛和習慣。人文精神的體育教學環境的創建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傳統,一種無形的凝聚力和強大的教育力量。清華大學的體育氛圍相當好,在校園里很少能看見空著的運動場,清華的操場就是清華的課堂,不少校友在回顧清華校園生活時印象最深的就是體育課,對清華師生來說,在延續了百余年傳統熏陶下,體育已以成為學習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人際關系是指體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往活動中形成并在交往過程中遵循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無論是教師與學生,還是學生與學生的人際關系都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溝通與接觸中形成的。體育教學的特點是動態的,人體的不斷移動,人與器械之間的時空變化,以足球運球為例,教師在做示范時,動作正確、合理,又要讓全體學生方便觀察,到關鍵環節時需要講解,學生如果練習出錯還要及時的糾正。學生個體之間的也要互動,如兩人一組的傳接球練習,需要雙方配合、交流,可以互助共同提高;比賽時遵守規則,公平競賽,分工協作,制定戰術且要有團隊精神、尊重裁判與對手,既展現個性又要注重配合。每名學生在這種特殊的體育文化精神的影響下不斷成長,將自身的人文素養逐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