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勇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第三實驗小學
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是參與體育鍛煉的主體,因此教師要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學習基礎等情況以此開展中小學體育教學,從而促使學生更加熱愛體育鍛煉,并且在體育鍛煉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促使中小學體育教學質量與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時促進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得到提升。
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明白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中的原動力。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激發與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可以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其中,并在教學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不高,就會產生消極對待的心理,從而導致學生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1]。因此,教師要重視激發與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才能促使中小學體育教學效果得到提升,促使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得到提高,同時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增強學生的毅力與耐力,促使學生全面素質得到提升。
良好的中小學體育教學通常都會依靠良好的課前導入開展。傳統的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導入的重要性,學生直接進入教學內容,沒有緩沖的時間,進而導致學生對于體育教學失去學習興趣,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也被打消。因此,在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課前導入,并且通過多樣性課前導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體育教學前給學生講一個簡短的小故事、為學生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導入等方式,激發與培養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生的思維會緊跟教師,這樣教師在開展中小學體育教學時,學生更好的參與體育教學中[2]。
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為學生營造出平等、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在體育教學中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表現的和藹可親,盡管體育本身是具有力量美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保持笑容,從而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縮小。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學生表現不同就給予學生不同的對待。學生與教師之間構建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自然形成了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教師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還要注重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教師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中,身體力行帶動學生更好的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從而營造了熱烈的教學氛圍,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自然被培養出來。
在中小學生體育教學中,要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教師就要不斷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根據體育教材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后,讓學生學習介紹教材中的內容,例如足球、羽毛球、排球、游泳等內容,學生因自身差異性所喜歡的體育項目也會產生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引導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體育鍛煉項目,從而增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教師在講解體育理論知識后,也可組織學生進行體育競賽,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提升學生的競爭心理,也鍛煉了學生的耐力與毅力,促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提升。此外,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從多個層次展示體育運動動作技巧,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還會幫助學生理解體育動作技巧,從而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在體育教學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3]。
中小學生體育鍛煉主要以戶外為主,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結合中小學體育運動的實際情況引入體育賽事,例如,有的學生喜歡足球、有的學生喜歡籃球,可以引入一些籃球或足球的賽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賽事鍛煉中,不僅加強了學生的體育鍛煉,同時也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
中小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需要對體育有著興趣,才能全身心投入到體育鍛煉中。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幾種策略之外,還應開展一些戶外娛樂項目,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娛樂項目開展的過程中,也對學生有著一定的鍛煉效果。例如,跳繩、拔河、跑步、踢毽子、仰臥起坐、各種球、跳遠、跳高、游泳、呼啦圈等。
綜上所述,在中小體育教學中激發與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可以通過多樣性課前導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等方式激發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從而促使中小學體育教學水平得到提升,同時促使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都得到提升,同時也實現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的高效率進行與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