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增民
老子《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句句精辟。現從中列出八個成語,以窺老子養生的哲理和真諦。
此成語出自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其含義是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有透徹的了解,指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尤其要正視自己的不足之處。
此成語出自第46章:“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其含義是只有知道滿足的人,才能天天快樂;而最大的禍事就來源于不知足,最大的過失就是貪得無厭。
此成語出自第44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其含義是懂得滿足才不會遭受屈辱,告誡人們千萬不要貪心。
此成語出自第56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其含義是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方法。
此成語出自第58章:“禍兮,福之倚;福兮,禍之伏。”其含義是禍能夠生福,而福也能夠生禍。這就闡明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并且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教育人們大腦不能僵化,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此成語出自第64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其含義是謹慎地做到最終,就像開始時一樣,就不會有失敗和差錯。指始終要謹慎從事,養生也是如此。
此成語出自第19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其含義現其本真,守其純樸。表示不為外物所牽累。
此成語出自第44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其含義是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遭遇危險。這個成語告誡人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注意一個“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