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仕德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楊寨中學,山東淄博255185)
當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成為了促進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因為創設問題情境,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提升學生的專注力。那么,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該注意什么呢?下面我們將展開研究。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創設問題情境,需要提出明確的問題,有新意的問題,有挑戰性的問題。這是問題情境創設的原則。
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提出明確的問題,因為只有提出了明確的問題,學生才能夠圍繞問題來探索問題的含義,更好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對于學生來說,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和一個新穎獨特的問題相比較而言,新穎獨特的問題更容易吸引學生關注。因此,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應該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出有新意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教師如果總是提出簡單的問題,容易造成學生不感興趣,或者缺乏探究興趣。因此,教師應該更多地提出一些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從而使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得到桃子”。
如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如果直接讓學生嘗試推導ax+bx+c=o得x=?顯然對絕大部分學生來說,過于抽象復雜,覺得難以下手。因此應轉化為學生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后逐步地引向一般形式來推導公式,這樣的設置符合建構主義的學習理念,恰好能處于學生能力發展的最近發展區,引起思維的沖突,形成思維上的挑戰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營造問題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實驗創設問題情境。下面我們將從這三個方面就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展開思考。
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意識到的一個問題是,真正有效的教學活動乃是建立在以學生的知識實際掌握情況之上的,有鑒于此,初中數學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應當同學生的實際學情相結合,即教師要在充分認知和考量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情況的基礎之上,組織相應的教學活動。同時,初中數學教師在為學生營造有益于其實現對數學知識高效學習的情境時,要善于聯系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實際,其后以此作為教學驅動力,促進和幫助學生實現對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形成完整而全面的認知,進而幫助學生在實現對習得知識溫習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達到對新接受數學知識的掌握。
舉例而言,在帶領學生對分數知識進行復習的過程之中,筆者采取了類比法,讓學生實現對這部分知識與近似知識內容的對比記憶和理解,在帶領學生實現對等邊三角形復習的過程之中,筆者通過帶領學生復習這部分知識,幫助學生實現了對三角形知識內容的全面領會,結合實踐表明,這些教學方法對于幫助學生實現數學知識的不斷積累是大有裨益的。
像上文所指出的那樣,一切數學知識都并非是空洞的書本知識,而是來自于鮮活的生活實踐之中。考慮到這一情況,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善于從日常生活當中遴選教學素材,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對數學知識更為高效的接受和領會。例如,在學習《相似圖形》中的“黃金分割”這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一些畫作或是建筑作品,如經典的美術作品《斷臂的維納斯》在創作時,就運用到了黃金分割法。教師為學生營造問題情境時,要利用好這些素材,引導學生實現對黃金分割知識點的深入思考,進而使學生能夠將這部分知識真正轉化為個人知識點。
學生對于普通的數學教學缺乏足夠的興趣,但是對于實踐操作則普遍來說比較感興趣。為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通過實踐操作的形式,達到為學生營造問題情境的目的。這種教學組織方式可以賦予學生難得的數學知識實踐契機。
例如,在學習《圓周角》一節的時候,學生對于圓周角的理解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學習興趣十分寡淡,課堂反映也比較平淡。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思考與探索。具體而言,有四個步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也涉及了一些問題。
1.要求學生畫出一個已知圓,并畫出它的圓周角。
2.在已經畫出的圓周角上畫出所夾弧對的圓心角。
3.對你所畫出的圓周角和圓心角進行測量,你可以發現什么?
4.假設你再畫另一個已知圓周角的圓,試想結論是否還會同樣?
通過一個動手操作環節,以及其中問題的滲透,學生的積極性與好奇心立刻調動起來了。在自己動手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來邊動手操作邊思考,運用自己所學過的知識,對其加以總結,從而對于圓周角的定理就能有更深刻的認識了。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初中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之中,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來制定具體的問題情境營造方式,如此方才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以上,我們從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原則入手,探究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我們還應該繼續探索有效的問題情境創設策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真正達到優化數學教學、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