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剛
(甘肅省隴西縣云田學區,甘肅隴西748101)
閱讀與寫作密切相關。調查班內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發現他們有一個共性——熱愛閱讀。有閱讀興趣,有一定的閱讀數量,學生自然能夠積累一定的寫作技巧與寫作素材。因此,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應該關注閱讀的力量,積極引導學生讀寫結合,通過課內積極閱讀與學習教材,并且依托課外閱讀的形式,實現學生讀寫能力的綜合提升。
從小學語文教學所應當秉承的教學內容來看,其涵蓋了對學生的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朗讀教學以及聽說教學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其中,寫作能力作為學生語言輸出能力的關鍵指標,必須引入小學語文教師對此方面教學的重視。可以說,無論是組詞還是造句,甚至是作文寫作,都十分強調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對于學生自身而言,其寫作能力的形成并非是可以在短期內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對其加以持續性的引導,如此方才能夠幫助學生得窺寫作的技巧和門徑。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樣,寫作能力是學生語言輸出能力的體現,因此,閱讀能力則代表著學生知識吸收的程度。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通過系統的語文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實現閱讀水平的提高,并幫助學生在這一過程之中實現對其辯證思維的進步,還能夠讓學生通過對優美語文課文以及優秀讀物的賞析,達到對其美育教育的目的,此外,通過系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還將讓學生實現知識面的擴大以及視野的拓寬,從而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語文寫作素材,并領會到語文文章的不同創作技法。可以說,借助系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將讓學生能夠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亦達到對他人卓越寫作技法的借鑒和學習,由此幫助學生達到增進其語文寫作水平的教學目的。有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在教學中實現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由此幫助學生實現語文綜合素養的進步。
以讀帶寫,以讀促寫,關鍵是善讀,重心是摹寫。拿《我愛故鄉的楊梅》這篇課文來說。首先我們要對這一文章進行熟讀,感知語言文字。通過讀接觸到文中的字、詞、句、段。然后,對這篇文章的思想內容就會有所認識。作者寫故鄉的楊梅是為了抒發他眷戀家鄉,對家鄉一草一木深深熱愛的感情。
根據教育部出臺的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語文課程任課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在課外實現對優秀文本的閱讀,以此幫助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優秀語文素材,實現對學生語文知識應用水平的增進。通過幫助學生實現閱讀量的持續積累,將讓學生在語文作文寫作過程之中變得游刃有余。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二者之間的關系如同樹枝的根與樹枝的葉二者之間的關系,唯有根部扎得深,方才能夠讓樹的枝葉更加茂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帶領學生開展持續性的課外文本閱讀,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寫作素材。同時,基于幫助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生活以豐富寫作素材、鍛煉寫作筆觸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當學生對一些寫實文學作品展開針對性閱讀,這樣將讓學生深化對日常生活以及尋常事物的體悟,并最終在文章寫作的過程之中能夠自由地展示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筆者在帶領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具體做法是:
1.開發校本課程。為了更好地開展閱讀活動,教師可以開發校本課程,在課余時間通過閱讀、背誦等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比如,可以在每天早晨抽出10-15分鐘的時間,來引導低年級學生背誦國學經典,練習用積累的詞句說話、寫話,或者引導中高年級學生背誦唐詩宋詞,引導學生對一些經典句子、段落進行仿寫、縮寫、擴寫、續寫等,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搭建讀寫結合的平臺。
2.實施讀書活動。讀書活動是學生都普遍比較喜歡的形式,一二年級主要培養學生讀書興趣,使學生喜歡讀書,集體讀《木偶奇遇記》《愛的教育》《昆蟲記》《小王子》《論語》;中高年級主要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增加適合他們閱讀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集體讀《窗邊的小豆豆》《一個靈魂出竅的小豬》《小學生必背詩文140首》《智慧的背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讀書活動中,我們要求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積累名言佳句或寫讀后感,及時將自己的感悟內化成外在的語言文字,促進學生讀思結合,讀寫結合。感悟文本內涵,批注自我真情。積極倡導學生批注讀書,將讀寫結合于無痕中。鼓勵學生將一時的所思、所想、所感呈現于書,做到情動筆動,品美寫美。對學生批注內容的深淺、長短沒有嚴格要求,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幾句話。也許學生的批注顯得稚嫩,但卻宣泄出閱讀時的真情實感,體現出個體閱讀的深度,較好地將讀寫結合起來。
依托課外閱讀的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讀寫教學取得成功。但是前提是教師一定要在課外閱讀中對學生多加指導,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合適的契機,以讀促寫,切實提高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
以上,我們從課內積極閱讀與學習教材,以此實現寫作能力的提高以及依托課外閱讀的形式,確保讀寫教學獲得成功這兩個層面就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展開了論述。閱讀與寫作是不分家的,是互相滲透與互相影響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的重要性以及現實意義所在,并以此作為日常教學中所應當秉承的首要教學宗旨,積極開展教學,引導學生更好地提升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