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艷
(山東誠金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泰安 271000)
因企業中的風險具有多種類型,并且風險的表現形式也不一致,再加上風險對于企業的影響也存在差異化的特點,面對這種現象,要想實現對企業風險的合理把控,就必須對企業中存在的風險進行準確的判斷,并且做好風險識別工作,確定出企業中風險的主次。這就需要用到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通常情況下以企業的發展目標為切入點,對企業的發展目標與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有所了解之后,找出引發風險的主要原因,并且在此基礎上找到風險的種類以及明確風險的特點。
如今,很多企業在開展風險控制工作時,不僅設置了以企業管理層為代表的風險控制委員會,讓其負責企業的管理決策活動,同時還設置了以管理委員會為領導的專業的風險監督管理部門以及內部審計部門。內部審計部門則主要使用專線審計方法以及常規的審計方法,因此來開展企業的風險評估工作,并且通過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制,及時的監督風險制度的執行工作,從而及時發現企業中的風險隱患,然后對其進行及時處理。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應該根據企業的風險管理的要求進行,在實現對企業的風險控制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出監督的職能。換言之,企業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各個層級的領導工作者首先制定出風險管理目標,然后以此為依據,對各種風險相關的信息進行搜集整理,并且對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進行科學的評價,然后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來對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合理的把控。
如今,企業的內部審計理論相對而言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此使得相關管理工作者缺乏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盡管管理者中有一部分人能夠理解理論基礎,但是,由于沒有建立系統的框架體系,因此,無法進行實際操作。有的管理者甚至對于審計的內容了解有誤,從而使得審計工作的制度不夠合理,再加上小規模企業的管理人員對于風險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對風險進行調查分析,因此,應對風險的能力比較薄弱。一旦企業對于風險缺乏全面游俠的認知,對于風險的處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就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隱患。因企業對于風險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識,因此,企業就會缺乏建立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以及風險管理體制,從而會給企業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困難。在目前企業的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對于企業的風險管理人員以及內部審計人員劃分不合理的現象。在開展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時,審計部門的職責也不明確,企業中審計工作流于形式,從而無法及時的解決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這種現象對于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嚴重的制約作用。
就如今的實際情況而言,我國的審計人員的整體水平以及綜合素質并不高,對于企業中存在的風險缺乏準確的判斷,甚至有部分內部審計工作者職業道德水準欠缺,從而無法高效的開展審計工作。
風險管理以及審計工作的復雜性以及嚴謹性,對于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以及綜合素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審計工作者面對復雜的信息數據,應該具備較強的分析以及辨識能力。因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貫穿于企業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因此,相關工作人元必須數量的運用財務會計知識,同時還需要對與本職工作相關的知識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從而確保審計工作的高效開展。
制定企業的風險管理以及內部審計制度,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同時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審計工作主要對企業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了記錄,該項工作是審核過去,檢查現在、規劃未來的參考依據,同時也能夠幫助企業管理者開展財務管理工作。內部審計工作執行的順利與否,能夠直接影響到企業利益的獲取。在開展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借助記賬、算賬、保障、檢查、分析等方法,能夠全過程的記載企業的活動過程,從而幫助企業的管理者直觀的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開展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能夠很好的培養企業中員工勤儉節約的習慣,同時也能夠對企業的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對企業中各項工作起到監督的作用。
所謂的企業風險管理工作,也就是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對企業的生產活動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以及管理的過程。在開展該項工作的過程中,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首先應該做好對風險的評估工作,查看企業目前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是否滿足企業的發展目標,與此同時,還應該審計企業風險管理體系的充分性、可靠性以及準確性,從而確保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滿足企業實際發展的需求,從而給企業提供適應企業發展的風險管理建議以及方法。在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對風險管理工作的執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并且要對工作方式加以改善,在對已經發生的風險進行有效管控的同時,還需要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預防。
總而言之,企業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企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進行合理的分析,只有找出問題的所在,才能更好的規避風險。為了對企業中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的管控,就需要企業建立風險管理以及內部審計制度,以此來不斷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希望本文能夠為相關人員進行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的結合探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