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慧
(內蒙古婦幼保健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醫院內部所開展的新會計制度改革,主要的文件依據為2012年全國范圍內執行的《醫院會計制度》和《醫院財務制度》兩部規定,在規定當中,對于醫院的固定資產進行了明確,并要求醫院固定資產的單位價值和管理要求。對于我國醫院部門來說,無論公立還是私立醫療機構,都應當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方法和規章制度,保證醫院具有可持續長期發展的基本物質保障。
醫院新會計制度是指在2011年頒發2012年起全國范圍執行的《醫院會計制度》和《醫院財務制度》兩部文件。在兩部文件當中,對于醫院內部的固定資產進行了重新設定,并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在進行管理時應當革新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在固定資產的設定方面,新會計制度重新定義了固定資產概念,將使用年限超過一年,一般物品單價高于1000元、專業設備單價高于1500元的醫院物品定義為醫院固定資產。這類固定資產在使用后仍然需要保持原有的物質形態,而未達到單價標準要求,但在使用年限超過一年的同類物資,同樣作為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在目前醫院財務管理當中,固定資產的主要內容主要由專業設備、一般設備、房屋不動產建筑以及圖書等固定資產。在新會計制度的要求中,醫院方面財務管理應當做到相應的調整變更,革新管理制度。
對于醫院新會計制度的管理要求來說,醫院內部的管理職能部門應當積極響應,在具體的管理實踐當中,結合新會計制度,從固定資產財務入賬源頭上進行調整,再到后續固定資產日常管理、監督,再到固定資產提足折舊使用報廢,都要適應新的會計制度要求,并與二級管理部門和使用科室,做好培訓通知工作,使得新會計制度結合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做好有效的貫徹、落實。
在新會計制度的要求之下,醫院內部的固定資產管理應當建設統一的管理中心,運用管理權限的科學設置,保證管理工作的有序和高效率。更新完善固定資產入賬管理制度,規定固定資產的入賬范圍;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監督制度;建立固定資產層級管理制度。本文認為,對于醫院來說,可以結合醫院規模,建立固定資產管理體。例如在某三甲就完成建構了三級固定資產管理體系。其中第一個層級是整個管理制度當中的最高層級,由醫院內部高層領導共同組建固定資產管理中心,在管理工作當中,需要建設其專門的管理制度,形成與新會計制度相一致的管理文件,并進行管理工作的統一指揮,保障管理體系的實施;第二管理層級為管理職能部門,主要工作內容為上傳下達,對具有影響的決策進行學習和執行,并反映具體的部門運轉情況;第三層級為固定資產的應用部門,主要通過設置保管員的方式,對固定資產的應用情況進行記錄和分析,保證固定資產的管理準確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在醫院管理工作當中,大部分醫院都已經完成了管理系統的建設,通過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統的應用,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內容的精度[2]。而部分三甲醫院則通過建設專屬于自身管理需求的管理系統的方式,實現了針對固定資產的模塊化管理工作。管理人員通過管理平臺的操作,可以進行固定資產信息的調用和存檔,并通過對歷史管理記錄的查看,更加具體地了解固定資產的使用動向和管理要求,加大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避免出現固定資產浪費、遺失、管理能力欠缺等管理問題。
對于新會計制度下的新固定資產管理要求來說,在醫院內部應當建立起專項管理的問責制度,這種制度要求實現“專人專管”能力。對于新會計制度來說,固定資產的購置資金、核算資金、折舊資金等都應當通過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的方式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為了能夠切實實現醫院管理能力的提升,將醫院新會計制度罐車落實,專人專管應當通過問責制度來實現全面管理工作。例如在開展中可以由醫院院長和財務負責人構成管理體制,對問責機制和問責內容進行起草,使固定資產管理責任到人,從而促進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
固定資產從入賬-使用-報廢,有的要延續5年,有的資產要延續20-30年,倘若固定資產管理跟不上,由于固定資產使用時間較長,若管理不當,會出現找不到實物現象,無法做到賬實相符,也無法保證資產安全。要把好固定資產管理的每一關,從資產入賬開始,財務部門要充分發揮監督執能和制度落實執能;管理執能部門要做好固定資產日常的管理工作,實時關注資產流向,與使用科室緊密溝通,并與財務部門及時反饋;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部門要對本部門的固定資產做好保管,若發生變更,損壞等情況及時與管理部門溝通。做好每項資產的手續變更工作。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是一個持續跟進工作,需各部門緊密配合,保證醫院固定資產安全。
綜上所述,隨著新會計制度要求和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內部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為了能夠提高醫院固定資產管理能力,保證醫院經濟基礎和運行活力,醫院方面需要依據新會計制度的管理精神和管理原則,進行內部管理制度的建設和革新。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通過結構體系完善、人才培養以及新技術的運用,實現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