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宇
【摘 要】 這幾年由于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各種互聯網金融產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并且產生廣泛影響。筆者分析了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以及有關對策。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影響 對策
1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影響
1.1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造成了影響
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在于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業務辦理,這種便捷的方式非常受金融消費者歡迎,同時也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主要的影響有這兩點。第一,一定程度上蠶食了傳統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特別是余額寶的出現,極大的減少了傳統商業銀行的存款數額。此外,網絡借貸行業的興起,也致使商業銀行的存款客戶進一步減少。總所周知,客戶定活期存款是傳統商業銀行的主要盈利業務,而互聯網金融分走了較大一部分此類業務,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產生了極大的沖擊。第二,對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產生了很大影響,由于互聯網第三方支付軟件的出現,分走了較多商業銀行的中間支付業務,并且隨著第三方支付的不斷發展,這種影響還會進一步加深,因此商業銀行需要盡快改革目前的中間業務,以減少互聯網金融帶來的不利影響。
1.2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服務模式的影響
以往商業銀行的優勢是滲透城鎮各地的營業網點,通過這些網點一方面可以積累大量客戶資源,另一方面是可以為客戶提供各種服務。這種服務模式的缺點是比較依靠人力物力,一旦網點人力物力跟不上其客戶資源,就會導致服務質量和客戶資源利用率降低。而互聯網金融借助網絡信息技術的便捷性和智能優勢,服務模式更貼合用戶需求,并且極大地提升業務辦理效率。
1.3 對商業銀行客戶資源的影響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日漸成熟,互聯網對人們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廣泛,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也逐漸開放。有數據表明,80后和90后是我國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手機支付和網上消費已經成為他們的生活常態。這種情況減少了銀行的資金流動量,對商業銀行的業務產生了很大影響,不管是存款業務還是支付業務都受到極大挑戰。現階段我國公民的理財意識都比較高,并且大部分金融消費者都具有一定的金融理財知識,對金融產品有一定認識和要求,相比于傳統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產品更新迭代快,更能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從而使得銀行的很多客戶都轉投互聯網金融產品,因此商業銀行要盡快對金融產品進行革新以獲取更多客戶資源。
2 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對策
2.1 進行有效的金融創新
以往商業銀行的主要盈利方式是客戶存貸款利率差額。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帶來的客戶多樣化的需求,這種盈利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金融市場了,因此,商業銀行應該摒棄傳統的經營理念,實行內部革新,探索符合時代的經營模式。首先,商業銀行需要理清自身優勢和劣勢,明確自身定位,因勢利導,對傳統業務進行革新。其次,充分利用銀行優勢,與其他金融機構展開合作,彌補傳統商業銀行存在的短板。最后,注重用戶反饋,創建與用戶保持互動的平臺體系,及時了解用戶需求,從而更好的為客戶服務。
2.2 高度重視客戶體驗,全力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是維持客戶資源的核心因素,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能夠分走商業銀行較多客戶,主要還是其服務效率高、服務質量好,因此商業銀行需要高度重視客戶體驗,不斷優化自身業務,以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從金融產品開發的層面來說,商業銀行可以借助網絡技術和大數據來分析用戶的消費習慣,在了解客戶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產品開發。按照不同用戶的習慣和需求,建立個性化的服務。同時還要注意簡化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總而言之,就是要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借助高新技術,革新金融產品,簡化業務流程,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2.3 依據傳統客戶信息,充分挖掘數據潛力
現階段我國傳統商業銀行依然占據著主要地位,其多年的經營使其擁有豐富的客戶數據信息,一方面這些客戶數據支撐著商業銀行繼續經營,另一方面也為其改革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從風險控制和經營決策等方面來說,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度分析這些客戶數據信息能夠得出更合理的結論,從而為決策提供有力依據,減輕交易風險,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從經營模式的層面來說,以往商業銀行通常是憑借經驗做決策,而今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后再來進行有關決策,使得決策更為嚴謹。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風險評估和成本預測也能有很好的效果。此外,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來了解用戶消費習慣,建立個性化服務產品,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吸引更多客戶資源,搭建屬于銀行自身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擴展業務渠道。
結 語
隨著網絡技術的日漸發展成熟,推動了互聯網金融的產生,并且被人們逐漸接受,對傳統商業銀行造成較大程度的影響。為了減少其中的不利影響,傳統商業銀行必須采取相關措施,來迎合時代發展,滿足人們日漸多樣化的金融理財需求。
【參考文獻】
[1] 楊孟學.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金環.時代金融. 2018(24)
[2] 楊潤.芻議互聯網金融發展對中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J].時代金融. 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