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產城融合是城市功能優化和產業發展協同共進與良性互動的動態過程。新常態的出現為解決產城融合問題增加了難度。本文主要闡述產城融合的總體思路及作用機制,分析了諸因素之間存在的影響關系并總結了產城融合的發展應對之策,為探索產城融合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新常態 產城融合 總體思路 作用機制
一、新常態下推進產城融合的總體思路
產城融合是城市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其基本內涵是產業與城市在功能、空間、結構、組織和政策等方面相互匹配、有機互動、共同演進、螺旋上升的狀態和過程。當前我國解決產城融合問題的關鍵在于城市發展戰略思路的轉變,對原來以經濟職能為本的城市發展觀念進行檢討、修正、超越與創新,樹立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理念。總體思路在于在城市中形成促使人口—產業—城市有機融合的綜合政策環境。
1、合理分配產城融合的黏合劑。公共服務是城市與產業融合發展的粘合劑。新開發區域與成熟城區的最大差異,就在于城區能夠提供更完善、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務。中心城區黏合劑過多,人口就難以疏散出去,新開發區域黏合劑過少,人口就難以吸引過來。因此,應通過加強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加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增強新開發區域對人口集聚和服務的支撐能力。
2、科學修正產城融合的動力機制。政府力應與市場力形成合力,而非計劃經濟思路,靠開發區布局和大項目布局左右產業和人口分布。應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投資體制改革,激發民間資本投資活力,使民營經濟更大力度轉型發展,促進產業增長與就業增長“雙提升”;加快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機制,推動三次產業的價值鏈向高端攀升,促進高端產業與高素質人口“雙集聚”,從而形成由政府力與市場力“雙輪驅動”的產城融合動力機制。
3、積極創新產城融合的管理體制。推進產城融合發展,改革創新是根本動力。無論是破除傳統的體制性障礙, 還是化解潛在風險,抑或是破解新矛盾新問題,根本出路都在于改革創新。要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不斷增強產城融合發展的內生動力。
建立產城融合發展一體化管理體制。按照“精簡、高效、統一”的原則,加強管理體系建設,促進產業集聚與城鎮發展深度融合和高效運轉。
二、新常態下推進產城融合的作用機制對策
1、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投資體制改革。激發民間資本投資活力一方面,要加速推進現代商貿業的發展,完善教育、醫療等生活配套服務,聚集新城人氣;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現代金融等園區服務體系,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用繁榮的三產為工業經濟發展搭建堅實的承載平臺,促進高端產業與高素質人口“雙集聚”。提高城市對產業和人口的承載能力,創新共建共享、多元平衡的利益共享分配機制。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和監管制度。
2、加快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機制。產業發展與合理分工是提升城鎮化質量的另一重要支撐。城鎮制造業應基于本地資源稟賦發展,或以服務于本地需求為主。目前,服務業正成為城市群中首位城鎮的主導產業,而制造業則逐步轉移到周邊城鎮,城鎮分工日趨明顯。我國現在既是“世界工廠”又是“世界市場”,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可以大量吸收城鎮居民就業。另外要關注農民就業問題,通過社會工作的干預手段及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增強有效利用市場經濟的機會和能力,多渠道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3、完善城鄉功能布局,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提高城市對產業和人口的承載能力。產城融合發展,產業是問題的關鍵,完善符合城市發展方向的產業政策尤為重要。綜合運用財政稅收,一方面對入駐新區、且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大項目和總部經濟,視情況給予財稅激勵,同時,通過財稅政策和環境政策構建產業退出遷移機制,促進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施“人才集聚”工程,有針對性地培育引進國內外技術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現代高端制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提供有力支持。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鼓勵中小企業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研發活動,促進技術轉移和擴散。
4、創新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加強科技金融創新,完善科技投融資體系。拓寬企業投融資渠道,提高企業投融資能力。從而激發和拓展產城融合發展的新型融資方式,推進各類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和交易。一是創新區域聯動發展機制。在融入區域發展大格局的基礎上, 充分依托不同區域、功能板塊的資源條件、優勢基礎等,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找準聯動的重點和著眼點,從聯動重點功能區、聯動周邊相關鎮區市、聯動園區內部各主體等多個層面,構建多元梯次聯動格局。二是創新統籌協調推進機制。協調各開發主體和周邊區域管理主體的力量,創新統籌協調管理體制和推進機制。
總之,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助推器,城市是產業發展的平臺,城市與產業的融合發展離不開各種發展因素的影響與作用,在產業生產要素、經濟實力、城市化水平及發展環境等維度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和城市健康發展,對城市與產業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城市與產業的融合發展將呈現出城市功能智能化、產業結構高級化、居民就業人性化等特征,推動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屠啟宇.全球城市發展新趨勢與中國新型城鎮化 [J].時代建筑,2013,(6).
[2] 王沛棟.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推進產城融合對策思考[J].新重慶2014,(9).
[3] 翁貞林.朱紅根等.中部地區城鎮化健康發展的路徑選擇與制度創新[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作者簡介: 李光茂(1982— ),男,湖南邵東人,副教授,工商管理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高教管理、企業管理。
注:此文系2015年度湖南省情與決策咨詢課題《推進湖南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產城融合”的體制機制構建與對策研究》(2015BZZ117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