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新華
考試是教學的重要環節,而試題的命制是考試的準備核心。國家恢復高考以來,每個省份每年都精心呈上了一份高考試題的饕餮大宴,每個大市也都精心命制了好幾份原創模考試題。在每一道試題背后都凝聚了無數專家、教師的智慧結晶,教學的穩步發展也正離不開這些推陳出新的原創試題。筆者作為南通市高中生物專家組成員,每年都參與了高考模考試題的命制,積累了一些命題經驗。
1命題的科學性
科學是嚴肅的,所有的試題命制時都必須遵循科學性原則。這里的科學性是指試題的背景材料必須是真實的,或者是依據現有的理論基礎整理所得。試題所涉及的數據來源于真正的實驗數據,不得隨意修改。每道高考題都面向了全省,甚至全國的學生和教師,它呈現的不僅僅是試題本身,更呈現了試題內含的學科知識。如果任意的杜撰、偽造數據,不就是歪曲了科學事實嗎?科研人員做科研、寫論文必須實事求是,同樣命題時也必須符合事實,不能有半點虛假。
為了讓每道試題具備科學性,因此素材必須來源于高校學科教材、理論著作、科研論文或者根據理論基礎整理編寫等。2010年的江蘇高考生物試卷第33題是有關不同生態環境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響,科學素材來源于某課題組對不同銀杏葉片光合作用的比較研究時整理的實驗數據、拍得的電鏡照片。因此,命題的科學性是最關鍵,實驗的數據應該實事求是,隨意改變不能揭示事物發展規律。命題時,命題者就得踏踏實實遵循理論,遵循實驗所得。
2命題的簡潔性
當打開高考試卷時,不難發現,每道試題都十分簡潔、明了,無論是選擇題型還是非選題型,敘述都不冗長、不拖沓,應景命題,敘述簡練,設問清晰。這就要求命題時,也得注意試題的簡潔性。很多試題的命制都涉及了復雜的背景材料、實驗過程中龐大的數據以及晦澀難懂的學科概念。這時,命題者就要有超強的概括能力、過硬的學科知識體系,通過抽絲剝繭的推斷、完善的語言組織表達,將試題表述得更完善。
2018年的江蘇高考試卷中,20道單選題和5道多選題的題干都交待得十分簡略,選項也設置得簡約、清楚,即使涉及一定的背景資料,題干也沒有過多陳述。譬如第5道選擇題,考查的是氨基酸、蛋白質相應的知識點,但又給出了學生比較陌生的兩種蛋白質,題干隨即稍加解釋“哺乳動物的催產素具有催產和排乳的作用,加壓素具有升高血壓和減少排尿的作用”。題目雖沒有詳盡詮釋兩種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但學生都能充分地理解這兩種蛋白質在人體內的作用。在接下來的8道非選擇題中,每道題都配置了相應的圖例,這就使得很多敘述都可以用圖示的形式來表達,不但減少了大量的文字表述,而且還考查了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在隨之的小題設問中,高考命題組充分并著重考慮到語言的言簡意賅性,不求長篇大論似地設置小題,只求敘述到位、問題清晰,使學生能將多余的時間用在題目的推敲、圖例的解讀方面上。
在一次基因工程命題過程中,筆者偶得一篇素材,是有關融合蛋白的技術操作介紹及相應的基因工程實例,遂萌發了以此為背景材料,進行命題的念頭。在前期的命制過程中,由于擔心學生對于融合蛋白這一概念的不理解,用了過多的敘述加以解釋,再加上對兩個目的基因進行詳細的介紹,使得整個題干顯得十分的臃腫。隨后在專家組成員的指導下,對于此題的背景材料大刀闊斧地修改,既能讓學生明白融合基因的概念,能讓學生理解是哪兩個基因進行了融合,又能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述清楚。如,“融合蛋白是通過DNA重組技術將兩個或多個基因的編碼區首尾連接,由同一調控序列控制合成的蛋白質。人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是影響癌癥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它在肺癌、結腸癌、腦腫瘤等實體瘤中均有大量表達。天花粉蛋白(TCS)是中藥天花粉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腫瘤作用。下圖是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將人表皮生長因子基因(EGF)和TCS基因連接起來,利用大腸桿菌生產人表皮生長因子——天花粉蛋白融合蛋白的過程示意圖。”此題后來也就成了當年的南通高三模考試題。可見,簡潔性在試題命制過程中也是相當重要的。3命題的創新性
高質量的命題不僅僅是原創,更要有一定的創新。這里的創新性是指命題的角度要有一定的新穎度,對試題所含的學科知識有獨特的考核之處,能體現試題的多元化特征。具有創新性的試題既能考查到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體現學生不同能力的應用程度。一套試卷質量的高低關鍵就在于試題的創新程度。不同章節的知識點、不同的題型,都要有多層次、多元化的考查。創新并不是偏、難、刁、鈷,并不是將知識點挖掘得如何深透,而是將知識體系層層剖析,又能有機整合,能給人耳目一新,又覺得考得恰如其分。
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考查題目中,大多是以代謝的過程、影響代謝的環境因素為考核點,而在2018年的江蘇高考試卷第29題中,高考命題組以另一種角度呈現了對光合、呼吸地獨特考查。在本題的第2小題中,并沒有直接考查光反應和暗反應的場所,而是以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蛋白質為媒介進行命題的設置,如“在甲發育形成過程中,細胞核編碼的參與光反應中心的蛋白,在細胞質中合成后,轉運到甲內,在____(填場所)組裝;核編碼的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小亞基轉運到甲內,在____(填場所)組裝。”在第3小題中也沒有直接考查呼吸作用的過程,而以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銜接作為命題的設置點,如“甲輸出的三碳糖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可被氧化為____后進入乙,繼而在乙的____(填場所)徹底氧化分解成CO2;甲中過多的還原能可通過物質轉化,在細胞質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終可在乙的____(填場所)轉移到ATP中。”本題答案雖然簡單,但包含的學科知識還是比較復雜,命題組通過簡化知識體系,既不超綱,又不落于俗套,以一個全新的考查形式呈現出來。
在南通的模考中,每年也都有一定的創新題,為試卷增添了一些風采。2018年的南通三模試卷中,有道關于生物進化的選擇題,題目并不以常規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知識的敘述為選項,命題者以一個實際的猩猩進化實例為背景,巧妙地設計了4個選項,將進化理論知識糅合在這4個選項中,靈活考查了學生對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掌握程度,同時又能讓學生了解到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生物界的演化與發展。
4命題的前沿性
生物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一門正在快速發展的學科。每年,在生物學領域都有重大的發現和成果。在每一年的諾貝爾獎中,生物這一領域是備受世人矚目的。如果將諸多的科研成果滲透到命題中,那么生物學的學科考試不僅僅能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還能將許多科研信息、學術成果反饋給學生。考試的價值也不僅僅局限于衡量學生知識掌握的一個標準,還能起到傳播科技,傳授學術觀念甚至傳承文化的作用。
2016年的江蘇高考試卷雖然有一定難度,但直到現在,無論在何時何地談起生物試題,那張試卷一直是那么的耀眼。海量的信息,前沿的科技,卓越的技術,無論哪一樣,都刷新著教師的知識體系。第18題的基因編輯技術,正是風靡世界各地實驗室的第三代基因組定點編輯技術——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由珍妮弗·杜德娜和艾曼紐·夏邦杰發現CRISPR/Cas9,因此還獲得了2015年度生命科學突破獎。第21題的牛仔褲做舊技術,又將學生和教師們帶入了一個未知的技術領域,但所含的知識體系又是所熟悉的。第22題的偏愛密碼子更是讓教師認識到自己學科知識的薄弱,原來密碼子還有偏愛這一說,原來tRNA原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多種。第30題的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又讓人們了解到此病與瘧疾的關聯,認識到自然選擇的殘酷。
無獨有偶,在2012年南通命題組以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為背景,命制了一道基因表達調控題,而在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在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自豪時,能在諾貝爾獎之前就把這么前沿的素材命制到試題中,實屬不易。“2011年9月,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因發現能有效治療瘧疾的青蒿素而獲得了國際醫學界著名的‘拉斯克獎。但是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且受地域性種植影響較大。研究人員已經弄清了青蒿細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徑,并且發現酵母細胞也能夠產生青蒿素合成的中間產物FPP。”再次審讀那道題干時,不覺再次體會到,命題的前沿性也關乎著學生、教師的眼界,能夠將世界的前沿技術、信息、知識滲入到試題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教育的科技化發展。
對于高中生物試題的命制,不同的教師肯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策略,百花齊放這是必需的。無論采取何種命題角度,不管試題的簡繁程度,每一道試題都必須精心打磨,仔細推敲。教師若沒能完整命制過一套試卷,也就不能理解命題的艱難,當然也就不能體會到命題成功出爐時的喜悅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