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強
(山東省日照實驗高級中學,山東 日照 276800)
近年來,國家對體育教學的投入逐漸遞增,在不斷改革與創新中,綜合評估學生的實際體育水平,大力度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全民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建立良好的體育核心素養。為健全體育教育體系,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身體、身心同步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導。在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正式發布,此意見要求,教育部需要積極研究促進各年級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教育體系,明確學生進入社會,未來發展所必須要具備的品格和能力。從該意見的要求可以看出,核心素養開始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高中,是當前普通教育較高層次的基礎型教育,重視體育教育,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通過科學的體育教育,增強學生的運動技能,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培養他們鍛煉的主動性,進而讓學生終身受益。
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體育教育和鍛煉是必要的,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自主自發地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大力宣傳教育體育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項體育鍛煉,從而確保學生健康地投入到現實學習和工作中。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所以青少年從小就開始進行體育鍛煉,不僅自我有個很好的身體素養,同時也能帶動全民進行良好的體育教育,從而讓體育鍛煉灌輸到全民中,達到提高全民體育鍛煉的意識和水平。
現代社會的工作壓力與競爭力相對較大,社會需要有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其前提是需要體格健康的人,如果沒有一個強健的身體,即使擁有再多的知識與技能也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所以健康才是為社會和國家工作的第一要素。
構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依據主要有:(1)當前,各國所研究的核心素養都有一個重要的目標,那就是培養全面發展之人。所以,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建設,同樣需要以此目標為導向。(2)體育學科肩負著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習慣的責任,這就需要體育核心素養體系中要涵蓋這個重要指標。(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認為,素養就是知識和能力、態度的總和。所以,體育素養體系除了包括知識和能力2個指標之外,還需要將態度指標納入。(4)由國務院主導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已經提出,強化學校體育教育作用,學校教育除了智力教育之外,還需要讓青少年養成健康行為和鍛煉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身體素養、運動興趣。從這些分析可以得知,學校體育教育內容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和運動習慣、技能以及興趣。學生在未來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擁有更好的發展前途,除了具備簡單的運動技能遠遠不夠,還需要具備良好的運動習慣。如果學生沒有運動習慣,那么很多運動技能,尤其是專項型運動,如游泳、籃球等,都很難為他們的終身鍛煉提供重要的幫助。另外,僅有良好的體育品格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讓學生對體育產生情感,也就是說,讓他們喜歡上運動,只有這樣,才能夠有助于學生良好體育品格的形成,并使之得到維持和發展。學生僅僅擁有健康行為同樣存在缺陷,還需要引入一定的健康知識,并將其作為重要的健身基礎。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更多的健康行為,進而有效提升他們的健康水平。
構建體育核心素養體系,關鍵在于借助多元化的方法對其指標體系進行研究,體育基礎的核心素養體系可以由3個層面進行構建,也就是說該體系涵蓋的一級指標共有3個,即所謂情感和品格、運動習慣和能力、健康行為和知識。然后對這些一級指標進行分解,使之轉換成二級指標。將體育情感和品格進行分解,就可以得到體育情感和品格2個二級指標,前者指的是讓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幫助他們喜歡上運動。如果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了良好興趣,那么無論是學習新的運動技能,還是進行體育鍛煉,都能夠讓學生保持良好的熱情。而體育品格則展現的是體育精神層面的內容,如勇于拼搏等。運動能力和習慣這2個二級指標,前者是培養學生的基礎和專項運動技能,攀、跑、翻就是所謂的基礎性的運動技能,而游泳、籃球等就是所謂的專項運動技能。后者則是學生學會一定運動能力之后,每天都能夠堅持運動,并由此形成良好運動習慣。如果學生不能掌握正確的運動技能,即使養成了運動習慣,那么也不能產生良好的健康效果。針對健康知識和行為這2個二級指標,前者主要涉及到和健康知識有關的內容,如運動之后不能大量飲水等。還如,在接籃球時,需要注重手形的變化,防范手指直接觸球引發的挫傷等。后者,則是讓學生了解運動中的健康行為,如睡前進行劇烈運動, 不利于自身睡眠,影響身體健康。
針對體育教師的評價內容,可以從3個角度來進行分析,也就是師生及他們的關系。(1)基于老教師的視角來看,其評價內容主要涉及到教學、科研能力及專業素養等。(2)基于學生的視角來看,其評價內容則是學生進行國家體育鍛煉所取得的達標率、學生的競技成績、體育特長生升學率以及群體運動效果等。(3)基于師生關系為視角來分析,該評價內容涉及到師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和諧度。當然優質課評比及公開課等,也是評價師生關系和諧度的重要路徑。目前,針對體育教師的評價內容過度體現在教學質量和能力層面,針對教師的道德素養、文化水平、創新能力和身心素質等層面的考核極為稀少。還有,在優選評價指標體系時,大多選擇的是容易量化的指標,而那些較難被量化的定性指標往往被忽略。這意味著,教師的評價指標和內容研究都有所局限。之所以要對體育教師展開評價,就是要通過評價讓體育教師了解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從而進行改善,得到提升教育效果的目的。為此,對體育教師進行評價,不能夠簡單地進行評價,要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進一步探究深層次問題。評價人員不僅要結合結果展開橫向和縱向對比分析,同時還需要積極和體育教師進行交流,幫助他們知曉自身的問題,從而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改善。這樣才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教學質量也因此能夠得到提升。
學生更好地進入社會,實現終身發展所必須要具備總和素養,就是所謂的核心素養。它能夠激發和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榮辱觀,讓學生能夠知曉自身的社會責任,進而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對體育成長模式進行量化處理,然后構建相應的學生信息庫,這樣,學生就能夠據此觀測自己的成長。體育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同時它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方面同樣作用顯著。體育能夠培養學生的意志力、社交和應變能力等,這些能力對學生融入社會都有著很好的幫助。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目前屬于新興的研究方向,針對這方面的研究還有所欠缺,再加上專業的師資力量還不夠雄厚,一些教學模式相對陳舊,這些都會不同程度影響到核心素養的培養。
評價不能只局限于第三方評價,自評同樣十分重要。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同樣極為重要。作為教師,需要從作風、治學態度、品德等層面,給學生帶來正面的影響。而且這些影響往往具有隱蔽性,需要對學生長期的耳濡目染。也就是說,想要達成這種效果,就需要教師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和人格魅力,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教師,要強化細節教育,如果一些細節沒有關注到,那么就有可能出現“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的現象,嚴重地影響到教育效果和質量。也就是說,即使是對教育效果和質量產生細微的影響,也需要給予及時的糾正。同時,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評,使之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進而幫助自我完善,從而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
在體育教學中,必須要重視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也是當前體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強化體育核心素養的3個一級要素的教育,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擁有這些素養。相關部門還需要強化這種素養教學的監督,進而讓學校更加重視這些素養的教育。注重師資力量的培育,強化師生之間交流,在具體評價過程中,除了要對“教”進行科學評價之外,還需要注重“學”的評價。另外,還需要注重細節層面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