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瑞光
(大連民族大學,遼寧 大連 116600)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以其專業服裝,是少數民族的文化積淀、歷史記憶,兩者都體現出了少數民族獨有的個性化色彩,是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其專業服裝的起源與發展歷程,兩者之間有著互相依存、相得益彰與交叉發展的關系。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服裝作為少數民族服裝的一類,對各種體育項目的研發、完善和推廣,起到了文化結晶、美德提煉與氛圍創設的啟發作用。各個少數民族群眾從他們的起源、遷徙、定居以及周邊其他民族的分分合合中,把自己本民族歷史、民族服飾以“色彩、造型、圖案紋樣、工藝”的元素,在充滿激情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中展現出來,既設計了代表自己民族的“精神內涵和文化符號的服飾語言”,也為民族與民族之間交往以及普通群眾與群眾之間的技藝或技能切磋中,創造了民族傳統體育與民族服飾之間的“交叉性多元文化”,彰顯出了少數民族的文化內涵、禮儀美德與“民族自尊和自豪”。
在尊重和保持少數民族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的基礎上,借鑒現代體育與現代運動服發展的模式,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及其專業服裝在動態中自覺調整兩者關系,推動兩者在體育發展和時代發展的潮流中,不斷協調和統一。
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其專業服裝的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呈現出了濃郁的少數民族特色,自然也受到少數民族群眾的喜愛與追。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及其專業服裝,都具有極強的表演性和觀賞性,在“增加健身效果、擴大參與人群、消除地域差異、立足傳統文化”的宗旨下,可以通過開展一些表演性活動、競技性活動,以及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的宣傳活動等,會使更多的人能通過參與活動、觀賞活動的方式,去接觸和認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及其少數民族傳統專業服裝的文化,包括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間的共性和個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及其專業服裝之間的共性和差異,以及生活在相同地區或不同地區的相同項目的運用民族及其服裝的不同等,能為廣大群眾喜歡和穿戴提供更多的選擇性。實效性較強的推廣方式有特定少數民族項目所屬地方的文化節、傳統節日等,相對隆重或重要的場合或時機,對當地群眾在巨大凝聚力作用下可以實現最大限度地推廣,如侗族的祭牛神、吃新節等,以“哆耶”、舞龍、舞獅等體育項目進行推廣和協調。旅游推廣,大多數少數民族多會生活在風景秀美的山清水秀的景區,在景區內或景點內作為旅游產品,以為游客表演或組織游客體驗的形式,也其是推廣的最為廣泛的方式之一。同時,還可以通過各種運動會、傳媒宣傳、學校教育等,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及其專業服裝,以少數民族文化的內容和載體統一的方式,得到最廣泛地專業協調發展和發揚;同時,還要不斷加強高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部門與體育服裝設計和研發企業之間的合作,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及其專業服裝以正向的同步性,推動自己從地區走向全國、從民族走向全民,走國際化、全民化與現代化的發展之路。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其專業服裝的發展,是少數民族群眾享受體育利益的內部要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其專業服裝的設計,與其所在地區的文化有著非常密切地關系。因此我們應從少數民族文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少數民族服裝文化與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的視角,探索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及其專業服裝文化協調發展的路徑和方法,這是最具有穩定性、可持續性與內涵性的發展模式。其中,常見且發展效果較好的有:文化機構協調,以各級政府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民族宗教部門、體育專職主管部門與教育部門等,他們從文化的視角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及其專業服裝做出研究,挖掘其文化內涵、發展史、表現形式等,并運用自己的職責權限開展協調性工作,如行政文件、學術
論文、調研報告等;以各種民俗研究組織、非物質文化保護組織,以及各種相關的民間協會或志愿者組織等,所做的項目特定性研究和協調,從項目共性文化特征、地方文化特征、民族文化特征與活動組織特征,以及健身功能、健心功能、健美功能等方面開展專業性文化研究,使其以最大的群眾適應性、興趣發展支持性,實現項目之間、項目及其專業服裝之間的協調發展,如少數民族地區的武術協會等。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其專業服裝,是由勤勞的少數民族群眾,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以及生活過程中的不斷積累、不斷探索的智慧結晶,其也能全面體現出少數民族群眾的民族意識感。從少數民族藝術文化中所產生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其專業服裝,正是因為其具有少數民族特有的文化藝術性,從而逐漸發展成少數民族群眾精神信仰的重要載體。隨著當前體育與藝術、藝術與服裝,以及體育服裝的專業化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及其專業服裝的藝術性協調發展,是適應時代要求和群眾需求的重要方式。兩者凝聚著運動藝術、造型藝術、色彩藝術、服裝設計藝術、音樂藝術、舞蹈藝術與各種飾品的制作藝術等,通過各種項目的表演活動、服裝展示活動、運動技能交流活動等,既營造藝術欣賞、藝術創作的氛圍,也為少數民族各項藝術的傳承創造動態性的時機。從藝術性的視角,通過造型設計、體育情節設計、表現方式設計等途徑,以體育藝術、服裝設計藝術為發展的協調切入點,使兩者在相輔相成中相互啟發、相互完善與相互成就。
少數民族通過開展多樣化的傳統體育活動,展現少數民族的價值取向、制度習俗,完成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目標。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首創,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服裝的研制和運用,起到了積極的刺激作用。隨著各種體育項目的研發和運用推廣,出于運動美感、肢體解放與安全防護的需要,具有某種靈感的少數民族群眾,會從自己日常穿著的服裝切入,做出各種針對性的改變與創新。結合現有的服裝實際,一般以少數民族群眾日用服裝或重大場合下隆重“民族”禮服的簡化為主,保留那些關鍵部位的部分。例如針對一些激烈對抗的項目摔跤、武術等,專業服裝以護膝、護肘、護襠為重點功能,如在“腳斗士”的比賽中,選手穿上寬松的褲子和配備護膝設施,是解放體能和安全防護的重要措施;對一些具有表演性質的項目,則以造型美、動態飄逸美與色彩為主,如蒙古博克選手腰中的“希力布格”與脖頸上的“景嘎”,因有彩色的布條制成則具有直接的裝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