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楊
體育訓練之前的準備活動是調動學生身體機能的主要方式之一,相關研究表明如果人體在相對熱度和活動較為僵硬時參與運動項目,容易產生運動損傷。因此,高校體育訓練中必要的準備活動,也是預防運動損傷的主要方式。然而雖然體育教師已經開展了多項準備活動內容,但是并未達到一定的熱身準備效果。尤其在運動損傷比例較高的身體關節處的活動比例較低,并未完全打開身體僵硬狀態,因此學生才會在體育訓練中發生運動損傷的情況。
訓練安全防范意識較為薄弱的情況在高校體育訓練中較為普遍。多數學生認為自身在某一項體育運動中具備了較多經驗,能夠規避運動損傷的風險。因此,主觀意識已經降低了對自身的保護,往往在體育訓練或者比賽環節中出現了挑戰自身運動極限的思維導向。而這種情況下,一旦運動技術失誤也會造成較為嚴重的運動損傷。因此,并非所有學生都達到了訓練安全防范意識,多數學生對自身的體能狀況和運動技能評估不足,才導致了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比例居高不下的現象。
高校體育訓練的目標是強化學生的身體機能與運動能力,采取耐力訓練和爆發力訓練也是必要的訓練手段之一。但是耐力訓練本身也會令學生出現身體機能恢復較慢的現象,而爆發力訓練也容易導致肌肉組織過于緊張,進而產生身體機能弱化的現象。一旦學生處于訓練疲勞期,心理和身體在接受訓練引導時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抵抗,以至于發生肌肉拉傷、挫傷、扭傷等運動損傷類型。因此,一旦訓練負荷過重,也是極易產生體育訓練運動損傷的風險因素。
目前高校體育訓練的課程中,在常規訓練活動之前開展熱身準備活動,是預防運動損傷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準備活動不到位,也容易造成運動損傷。高校體育訓練內容涉獵較為廣泛,尤其在每一項訓練內容和運動方式發生轉化之后,其運動損傷的類型和損傷部位也會隨之變化。例如,排球訓練中手部關節的運動損傷比例較高,而足球訓練中的膝關節與踝關節運動損傷幾率較大。那么針對運動項目的特征,進行準備活動,才能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幾率。
增強所有學生安全風險防范意識,是防范運動損傷發生的必要措施之一。然而針對學生存在體育運動知識理解偏差的問題必須具備較強的針對性措施。如果學生在理解自身運動能力時存在誤區,體育教師需要以加強訓練指標的方式,提示學生并未達到預期的運動能力,發生運動損傷也存在一定比例。如果學生存在體育運動規律的理解偏差時,體育教師也需要特殊運動的安全防范內容進行詳細闡述,引導學生注重特殊項目的運動損傷預防方法的針對性。以滑冰為例,當學生自我防范意識越強,倒地時的抗擊越大,也會產生更為嚴重的運動挫傷或摔傷現象。只有在倒地時自然向前滑行,才不易產生過激反應,造成嚴重的運動損傷。因此,在增強所有學生安全風險防范意識的同時,也要針對學生的主觀思維和運動訓練類型進行劃分,以針對性較強的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培養策略,作為加強預防運動損傷的主要措施。
并非所有學生的身體機能和運動能力都可以承受較大的訓練負荷,一旦訓練負荷超過體能上限,其運動損傷的比例也會隨之增加。為此,高校體育訓練必須重新規劃針對所有學生的體能考察,以學生的運動成績作為評價指標。然后根據學生能夠承受的訓練負荷上限,規劃相應的訓練內容安排。以便減少和降低由于訓練內容、強度、時間等相關要素設置不合理而造成的運動損傷類型。此外,如果學生盲目開展自行訓練,也需要加強指導和監督。在缺乏安全指導和監督管理的情況下,學生也更加容易發生運動損傷。因此,必須注重針對學生課堂訓練與課后訓練的合理規劃,才能規避由于訓練計劃不科學而造成的運動損傷。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訓練中出現運動損傷的主要因素在于準備活動不到位、防范意識較薄弱、訓練負荷不合理。為了加強預防高校體育訓練中出現運動損傷的情況,本文提出三項建議:提高體育訓練準備運動的針對性,增強所有學生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合理區分學生身體機能訓練強度。進而達到預防運動損傷的訓練規劃合理性,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比例與幾率。
[1]原艷玲.高校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原因分析與恢復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7,7(08):11-12.
[2]李珍.從縣級體育高考生運動損傷情況看體育訓練初級階段運動損傷的致因及預防[J].許昌學院學報,2016,35(02):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