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花
在高職院校中,排球訓練的總體任務是改進、鞏固、提高與發展運動技能和不斷提升運動競賽成績。在這一總體任務下,排球訓練的基本任務有:發展作為排球訓練基礎和更快、更好提升運動成績的多元身體素質;發展保障運動員輕松而又流暢地表現排球動作技能的專項身體素質;發展合理、經濟、準確地完成排球技術動作的能力;形成發展與針對未來競技對手的戰術策略模式;改善和提升紀律、毅力、意志力、自信心和勇氣的競技心理能力;發展運動員之間良好的人際互動、親和力和團隊歸屬感的團隊能力;發展運動員健康和傷病預防的認知能力;傳授排球技戰術、競技心理調適、擬定訓練計劃等訓練理論與方法以及相關的運動營養、能量代謝、疲勞消除等方面的生理學、心理學理論知識。要使高職運動員掌握這些能力,需要排球教練員慎重安排排球訓練。本文圍繞這個主題開展研究,以供同行參考。
排球技術的全面性和高度的技巧性以及嚴密的協同性特征,決定了現代高水平排球競技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制勝因素——不但需要全面提高運動員個體的身體、技術、戰術、意識、心理、臨場應變等競技能力的諸元素,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全面提高全隊整體協同作戰和處于逆境而后生的競技力。
每次課重點完成1~2個訓練內容,并在準備活動后迅速進行主要訓練的訓練組織方法,既有利于運動員在體力充沛和注意力集中的狀況下竭盡全力地去完成訓練任務,以提高訓練效果,又有利于確保某項技術訓練的質量,兼顧全隊技戰術的整合,還能突出訓練強度、控制負荷的變化節奏,防止傷病積累。
掌握網上扣、攔的制空權已經成為現代競技排球的主流打法。因此,突出網上扣、攔技術訓練,特別是在掌握先進快攻技戰術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強攻、遠網扣球和后排扣球的技術訓練。帶動后防及其技術訓練的先網上后其他的技術訓練理念和方法,已成為高水平排球訓練的典型特征。
高職院校的排球訓練必須建立在生物科學、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基礎之上,能反映運動訓練特征。正確展開訓練,將有助于設計更加科學的訓練計劃,選擇更加合理的訓練內容,運用更加科學的訓練手段與方法。基于這樣的認識,排球訓練應該在運動訓練學有關訓練一般原則的指導下,繼承和發展排球訓練,應該在技術、戰術、身體素質、心理、作風有機結合的“五結合”原則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運用以下一些策略。
教練員只有通過與運動員進行各種溝通,讓他們了解排球訓練的范疇和目標、獨立性和創造性,以及長期從事排球訓練過程中應承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運動員才能主動地接受教練員的指導,并自覺、積極地進行運動技能、體能和心理特質的自我改造與完善,從而義無反顧地與訓練過程中的一切困難做不懈的斗爭。教練員要多與運動員交流,使運動員掌握排球運動的意義、技巧等內容,使運動員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到這項運動中。
改造身體形態和發展技能的多元訓練是排球運動員器官和系統之間、生理和心理過程之間相互作用,是排球專項訓練和獲得高水準競技成績的基礎。因此,無論初級的排球運動員,還是高水平的排球選手,其運動生涯之中貫穿著多元訓練,只不過其多元訓練的比例,隨著訓練年齡的逐步遞增,以及排球專項運動能力的提升,而逐步遞減,但始終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教練員要著眼于運動員的多面發展,提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使運動員在排球運動中受益。
排球實行主客場制的競賽體制以后,賽季的時間長度由原先賽會制的14天,延長到了90~120天,甚至更長。對競賽期中,涉及小周期的多周期訓練過程中大和較大負荷課的次數與小負荷課交替輪換、局部與整體戰術針對性、薄弱技術的戰略性準備、綜合訓練運用等的科學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的排球教練員要多為運動員安排小周期的多周期訓練,幫助運動員循序漸進地提升運動水平。
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已成為競爭日益激烈的競技排球賽場上一個不可或缺的制勝因素。世界各國強隊都把心理調節、控制和恢復技術用于提高運動員對突發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或針對競技對手技戰術打法以及在比分相持、落后、客場觀眾喧嘩,裁判員漏判、誤判等情況下的模擬訓練自覺地納入日常的訓練過程之中。高職院校排球教練員也要對運動員加強心理訓練,提升運動員的心理健康素質。
隨著中國女排在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上的大放異彩,排球運動在社會上又掀起了一陣熱潮。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場運動中,高職院校也不斷加強排球訓練,旨在使學生在這項運動中強健體魄、發展能力,獲得全面發展。總之,高職院校要合理安排排球訓練,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排球運動儲備后備人才!
[1]王平.論高職院校排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9).
[2]黃艷,劉中凱.福建省青少年排球運動員運動倦怠的現狀研究[J].內江科技,2017(12).
[3]張楠,袁敏.排球運動員的排球意識及其培養路徑[J].中外企業家,2016(36).
[4]王麗霞.論高校排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特點與方法[J].西部皮革,2017(04).
[5]王露.男女沙灘排球運動員技戰術運用特點比較[J].武術研究,2017(08).
[6]賈誼,郭俊芬,楊程.影響男子排球運動員扣球起跳動作效果的動力學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