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偉 桑任強
目前,體育運動健身的觀念日漸被人們所認可,相較于羽毛球、乒乓球、足球而言,籃球運動憑借其參與性強、活躍性好等特點在青少年中普及率最高。體育專業學生的知識儲備、專業技能、思想意識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將直接影響未來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體育教學的效果至關重要。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籃球的教學方法、師生比重、教學內容、手段和評價模式不合理,客觀上影響了在校學生參加籃球運動的興趣。高校體育專業學生的發展需求得不到有效的回應,這大大不利于其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本次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的方法對本校體育教育專業籃球專選班的籃球教學具體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和研究在籃球教學中訓練技能、人文素質教育與創新意識培養,對提高整體學生籃球水平與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為一項集體活動,籃球教學在高校教育體系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素質教育是為實現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著眼于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實現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但是,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高校體育專業教育主要傾向于學習教育,學校與老師只是一味的提倡學習,以學習為主,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同時,由于編制問題與資金問題,很多學校的體育老師難以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并不能很好的接受素質教育,做到“智”“體”共同發展,體育教師的個人職業地位得不到認可,無法激發其創造性與創新性,師資隊伍管理亟待進一步完善。
通過調研發現,被調查者認為影響籃球教學開展的原因主要是:教學制度存在偏差、基礎設施建設差、教學資源分配失衡、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不科學,等等。在實際的籃球技能教學中,籃球場上除了進攻,最主要的就是防守。傳統教學過程的“講——學——練”模式已經激發不了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教學方式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過于枯燥與單調,亟待進行進一步的教學創新與開發。
我國高等院校體育老師大多要求是本科學歷,其中:男體育老師與女體育老師大約占比85%與15%,但從總體上看,大部分為教學年齡比較高或者剛本科畢業的年輕實習老師,總體的教學力量不足,缺乏一定的教學創新性,同時,體育老師的再教育機會不多,難以滿足體育老師自我再教育需求與自我發展需求。
在當前高校教育資源分配失衡的情況下,社會各界對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與重視。教育部門與學校領導應當轉變教學管理理念,加大對體育專業教育工作的投入,投入人力、財力與物力改善基礎條件,諸如: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嚴格執行新課程改革與《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化對體育教師工作的引導與監督,重視體育教學老師素質的提升,切實提高體育教育的工作實效。
教師,是學生的啟蒙老師,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發揮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為此,必須鼓勵其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創新性教學,諸如:強化課程的社會拓展性,將體育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有效的融合,將人文科學精神滲透到體育專業教學中,讓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人文關懷與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其學習熱情、學習自主性與創造性,提升高校體育專業體育教學的實際效果。
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的實際效果。高校體育教師綜合素質偏低,需要進行全面的改革與發展。一方面是提升體育老師招聘的門檻,在教師招聘與考核的過程中,不單單要考核其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對其思想、教育認知進行預測、評估與分析,提高教學的主動性與創新性。另一方面是增加在職體育老師的再教育。時代在變,教學理念也應當與時俱進,學校必須認可體育老師的職業地位,為其爭取更多的在職培訓與集體學習與學術交流的機會,提高學校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更好的開展相關教育工作。
當前,在國民經濟發展與社會需求多元化發展的推動下,人們開始意識到中職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性,但體育專業的教育現狀不容樂觀,雖然,在人文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與《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綜合影響下,體育教育的教學創新得到了重視,但總體效果仍不夠顯著,填鴨式教學模式依舊占據主體地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創新性與與社會拓展性不足,過于被動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的主動性與自主學習能力有限,無法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然滿足不了社會發展、教育發展以及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必須進行創新性發展與探索。必須在人文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下,高等院校體育專業體育課程的改革,將進一步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和個性發展。
[1]王敦棚.宜春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籃球專選課滿意度的調查與分析[J].才智,2017(30):169.
[2]何磊.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籃球專修班學生籃球教學能力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