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玉芳
所謂的終身體育理念即指我們的社會公民做到自覺的接受體育教育并能發現體育教育的意義。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受眾的學生,他們的體育教學則多半是在學校進行的。對于這一特殊的群體,我們需要對他們進行引導,讓他們不但在體育課上能對終身體育教學理念進行學而且還需要在學習之外的時間自覺的養成體育學習的習慣,自行進行體育鍛煉。所以,要怎樣把終身體育理念融入到我們的體育教學中呢?這是當前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首當其沖的就是我們的體育教師,他們作為傳播這一理念的人,要積極發揮其引路人的作用。另外,我們現在提倡的是素質教育,終身體育這一理念自然也就成了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的指導思想,但是我們現在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依然有著許多的不足,這些缺陷足以對其教學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1]所以,筆者本文將以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為中心進行分析和討論。
終身教育理念是順應我國人民對于身體健康的要求的大勢而生,我們把它貫徹到高校教育改革中對于高校體育教學極為重要。讓一個人在自己生命中能夠自覺的進行體育鍛煉,這是終生體育理念的重要思想,同時它也能很好的促進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要怎樣讓一個人能夠自覺的進行體育鍛煉呢?這就得依靠高校體育的教學,因為我們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灌輸了終身體育的理念并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這樣就能保證他們走出校園依然能夠保持這樣的習慣。
現在高校雖然終身體育理念已經提出,但是目前高校師生明顯對這一理念缺乏足夠的了解。所以,對其進行終身體育理念意識的灌輸是重中之重,馬克思理論指出,意識對人的行為具有能動作用,只有具備了終身體育的意識,才會自發的在它的指導下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
我們都知道,除了體育專業,在眾多高校之中,體育教學實屬被流放的學科,學生不重視,老師教的也很辛苦。這一問題實際上和我們高校開設的體育課程有很大的關系,現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一般來說也就是足球課、籃球課、網球課等球類運動為主題,加上學生眾多,教師不可能根據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進行指導,所以,學生上課也就意興闌珊,更不要說自主學習了。[2]
我們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在一部分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待提高,教學水平質量良莠不齊,導致了我們的師資隊伍綜合素質整體處于低水平狀態。另外高校體育老師普遍缺乏使得教師教學任務極為繁重,所以不是教師不主動去提升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實在是分身乏術。這一系列的問題直接導致了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遠不能達到教學目的,同樣的,也沒有任何的效果。
我們要在終身體育的理念下對高校體育進行教育教學改革那首先就要把終身體育這一理念作為思想基礎,讓教師和學生對這一理念有所了解,然后再慢慢的從體育課教學中對學生加以引導。我們的改革也要從以往只注重學生的體育技能的培養轉向體育習慣的培養,要著眼于學生終身體育教學思想理念的建立,這對于學生的習慣養成是很有必要的。
對于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單一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對高校體育教學課程的設置進行相應的改變。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就要以終身體育理念的指導理念,對于每門課的教學課時進行合理的設計,比如,我們可以適當增加體育課的學分,讓學生對這門課給予重視,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另外,教師也要根據所教授課程的特點,對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創新,比如,可以不定期的組織一些小型的趣味體育比賽,或者有獎體育知識問答塞亦或者是辯論賽等。同時,我們也適當的在體育課中增加一些能夠吸引學生的東西,比如,可據當地的地域特色在課程中增加一些地方的傳統體育項目的教學,讓教學內容更加多樣化。
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首先我們的教師就得有這樣的專業理論基礎,并且能以身作則,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絕不是空話套話。所以,我們的體育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從而提升綜合素質。另外,體育教學也需要就教學的科目和學生進行一定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也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終身體育理念雖說和高校體育教學有一定的區別,但是和區別相比較,他們之間的聯系更多一些。我們現在是在終身體育理念的指導下來開展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其中對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還有教學目的的革新都是為了能夠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更好的把終身體育理念學生中普及,養成良好的習慣,讓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貫徹落實。
[1]羅文娜.大學體育教育發展研究——評《現代高校體育教育理論與探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5,11(11):后插5.
[2]岑海龍.終身體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 (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