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韋棨文
為了促進我國人民身體素質及健康水平的提升,通過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使學生終生獲益,需要將終身體育教育理念滲透至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做好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方面的工作,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方法等進行調整,對學生體育興趣的激發和主觀能動性的提升產生更多重視,培養學生形成優秀的體育鍛煉習慣及意識,最終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高校體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教學內容、形式枯燥和單一的問題,不能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進行有效調動,使學生真正喜歡上體育鍛煉,無法對學生自身主體作用及主觀能動性進行充分發揮,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也產生較多不利影響。如何提高對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視,加強全程體育教育和因材施教,對課程設置進行創新優化,對小組合作學習、體育游戲、多媒體教學等有趣的新型教學方法進行應用,對傳統重復式訓練的方式進行調整和改進等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中的重點。下面對利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促進終身體育教育方面的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很多高校僅在學生大一、大二時開設體育課,到了大三、大四階段便很少再有體育課,除體育專業的學生外,大多學生不再會進行相關的體育活動及鍛煉,進而使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無法取得更好的效果。針對上述問題,高校需要通過體育教學改革工作對全程體育教育工作進行推進,避免學生在后期荒廢前兩年學習到的體育知識,為學校體育教育及社會體育的銜接提供更多支持,防止斷檔情況的出現,進而對終身體育發展產生更多積極影響。例如,高校可以在大二之后的階段開設體育課程,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及比賽,利用多種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并且為學生提供體育鍛煉的機會,讓高校學生可以對之前學習到的體育知識、技能等進行鞏固,促進終身體育教育目標的實現[1]。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獲取更多收獲,促進其終身體育能力的發展。對體育課程進行設置時,體育教師需要對學生身體健康、體質等方面的增強加強重視,注重對學生終身體育能力、意識習慣等方面的培養,在大學之前的時間段中,已經對學生進行了體育基礎教育,因此在大學階段可以不再將基礎教育作為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重點,而是設置更多有趣的選修課,使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喜好、興趣等進行選擇,為學生進行某項體育運動時間的延長、能力的發展等奠定堅實基礎。例如,高校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將教學重點適當轉移至體育衛生保健知識、運動技術、技能和科學鍛煉方法的培養等方面,對學生獨立從事體育鍛煉的能力進行培養,對分層、分項體育教學的積極影響進行充分發揮,使學生能夠終生獲益;另外,在這些終身體育意識較強、能力及體育興趣較高的學生步入社會之后,能夠對周邊的人進行更好的帶動,甚至能夠組織開展更多有趣的體育鍛煉活動,為終身體育目標的實現提供更多支持[3-4]。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對教學工作導向性功能進行強化,培養更多對體育運動感興趣的積極分子,并且逐漸通過小部分學生帶動大部分學生,為高校全體學生終身體育行為的培養提供更多支持。有關調查顯示,若學生周圍有一群喜愛體育鍛煉的學生,便會受到其帶動及影響,逐漸也開始參與到體育鍛煉活動中,使體育鍛煉的參與群體逐漸擴大,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理論,對體育教學工作的導向性功能和部分學生的影響力、號召力等進行充分發揮,營造更加濃厚的體育鍛煉氛圍,為學生體育鍛煉習慣、興趣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及鍛煉提供更多支持,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更多保障[2]。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中,需要對體育課程的設置、學生個體差異等方面問題加強關注,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進而為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高校及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時,需要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教學,對學生個體先天素質差異、學習及接受能力的不同等進行考慮,能夠在體育教學工作中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及照顧,結合學生個體差異等方面情況進行分班授課或是分層教學,為各個層次的學生設置適宜的教學內容,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使全體學生均能夠
總結全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對終身體育教育理念的貫徹具有重要影響,為了讓高校學生在校期間積極主動的對體育理論知識、技能等進行學習,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高校及體育教師需要做好體育教學改革方面的工作,對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優化調整,最終更好的滿足終身體育教育方面的需要,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1]王福濱.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終身體育的影響[J].華章,2012(18):216-216.
[2]牛海英.終身體育視域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路徑探索[J].體育時空,2017(19):185-185.
[3]王冕.淺議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終身體育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4(32):98,100.
[4]劉巍.淺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終身體育的影響[J].時代教育,2016(9):20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