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龍
現代社會要求人們之間應做到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合作學習法備受教育界人士推崇。希望通過合作學習法的有效課堂運用不斷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團結協作意識水平的提升。合作學習為現代課堂的主流教學方法之一,合作學習法的有效教學運用不僅可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近年來很多一線小學體育教師均積極致力于合作學習的教學探索與研究。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有效實施合作學習教學呢?下面,簡要談談自身的幾點看法。
合作學習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運用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眾所周知,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基礎,這一點毋庸置疑。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過程中,應在合作學習小組的構建方面深下功夫。小學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應盡可能讓各小組人數均等,且各小組應盡可能包含不同性別、性格及體育運動水平的學生。這樣的分組方式有利于更好實現合作學習,讓小組成員充分實現互動。各小組成員初步得以確立后,為了讓合作學習有的放矢、有組織的穩步開展下去,小學體育教師應組織各小組成員通過投票方式選出本小組組長,進而由本小組組長帶領大家共同完成合作學習任務。
運用過合作學習法的小學體育教師均應明晰:合作學習的任務設計是合作學習能否取得理想成效的關鍵所在。學術界普遍認為,合作學習的任務設計應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應做到難易適中且符合課堂教學主題。唯有如此,方能讓合作學習任務的設計更具科學性。例如,“隊列隊形”為小學體育重要教學內容,為幫助小學生快速完成隊列隊形練習,體育教師可將同學們分為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讓各小組組長帶領本小組成員開展隊列隊形練習。這樣的合作學習任務設計符合本節課教學主題,更利于提升隊列隊形練習質量。所以說,小學體育教師在設計合作學習任務時不應過于草率,在設計合作學習任務時應反復斟酌,爭取讓合作學習任務的設計更具科學性。
小學體育教師在課堂中布置完合作學習任務后,并不代表一切已經結束,不能只是充當甩手掌柜角色,任由學生自主進行合作學習。小學體育教師在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應積極融入至各小組的合作學習當中,并適時給予遇到困難的合作學習小組以積極有效的教學指導。例如,在“隊列隊形”的合作學習任務完成過程中,有小組同學在練習向左看、向右看時,老是分不清方向,進而造成練習成效降低。看到此種情況,體育教師對該小組同學實施了專門化指導。告知同學們可以在自己左手臂或右手腕上貼一個卡通貼紙,通過這樣的方式分清左右。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該小組同學在隊列隊形練習時出現的不分左右問題也得到有效解決。所以說,小學體育教師在同學們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各小組以適時有效的指導是極為必要的。
合作學習初步完成后,小學體育教師需積極引導各小組將本小組的合作學習成果展現出來,呈現在大家面前。該環節也是合作學習的重要一環。例如,在“隊列隊形”的合作學習過程中,體育教師是這樣組織各小組呈現合作學習成果的:要求同學們以小組為方陣,進行隊列隊形展示。比一比,看哪個合作學習小組的隊列隊形更為整齊劃一。這樣的合作學習成果呈現方式是有效的。看到同學們分小組呈現完本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后,體育教師也情不自禁的表揚道:“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好,老師對大家的合作學習成果也非常滿意。”
在合作學習的末尾階段,小學體育教師為提升合作學習成效,需在之前的教學基礎上,對同學們的合作學習表現施以較為科學的評價。教學評價可分為對學生個人的評價和對各小組的總體評價。在對學生個人進行教學評價時,應盡可能細致入微,該批評的需批評該表揚的需表揚。在對各合作學習小組進行總體性評價時,應對各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意識、能力及具體表現進行具體評價。這樣的做法更利于幫助和引導同學們建立團結協作意識,有效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具體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實踐表明,在課堂中運用合作學習法是有效的。因此,我們小學體育教師必須在合作學習理論及實踐探索方面多下功夫,不斷夯實自身的專業教學素養,純熟運用合作學習法進行教學,進而不斷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小學生的合作學習參與積極性。
[1]楊子龍.提升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方法研究——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例[J].運動,2015(23).
[2]鄒秋芳.提升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方法研究——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1).
[3]趙福昌.小學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探索[J].考試周刊,2015(45).
[4]謝豐.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學習(中),2014(09).
[5]戴樂.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新課程(下),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