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華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中學德育工作十分重要,它直接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些根本問題。作為陳巧云名師工作室的主要成員,我一直在工作中踐行著“三情教育”的理念。
熱情從教,要求教師有務實的工作作風、激揚向上的工作熱情、執著追求的精神風貌。只有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愛之情,才能增強工作的樂趣,激發工作的動力,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
教師要熱愛自己的職業,要對三尺講臺有敬畏之心,因為我們不僅在開啟人類的智慧之源,也在傳播知識、傳承文明,更在塑造未來新人的靈魂。
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是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因此,教師應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履行神圣職責與使命。尤其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而言,教育教學的過程不僅僅是傳授具體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言傳身教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論語》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教育中,學生對教師的認識,不僅是聽其言,更觀其行,一個品行高尚的教師往往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反之,一個教師如果是非不分、曲直不清、善惡不辨、重利輕義,怎能擔當起立德樹人的重任?
熱情對待工作是熱情從教的基本要求。因為對工作充滿熱情,我能勇于迎接各種挑戰,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畢業班教師,成為鹽城市初中政治教學能手;因為熱情工作,我能從進入團委時的懵懂、怯生,到順利開展共青團工作,迅速成為一名優秀的共青團干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熱情從教,不僅要有工作熱情,更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這是做一個好教師的前提和基礎。為了提高業務本領,教師不僅應勤于閱讀本專業的書籍,還應多學習教育教學類報刊,以應對不斷更新的知識需求。
托爾斯泰說過:“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情愛生是師德的靈魂,也是做好教師工作的最本質要求。
我所在的鹽城市初級中學康居路校區,由于地理位置及周圍住戶的特殊性,來自貧困、殘疾、留守等特殊家庭的學生相對較多。為了關心這些學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首先,我積極參與學校特殊家庭學生教育檔案的建立工作,制定調查問卷,了解特殊家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經歷,并和部分老師一起走訪了特殊家庭,為學生送去了個人和學校的溫暖。我還利用課余時間,定期找特殊家庭學生談話交流,給他們創設了平等的學習機會和環境。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些學生的自信心明顯增強,學習成績提高,其中一些學生還將自己的感受寫成文章,發表在校園的文化角上。其次,為了幫助學生排解情緒上的困擾及心理問題,在陳巧云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校區成立了“心靈小站”,我主動承擔了心理健康輔導教師的工作。
關愛學生,不僅要關注他們的生活,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更要關注他們的人生方向。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價值引領直接影響到其人生發展方向。在承擔團委和政教處工作期間,我經常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和開設團課的契機,積極營造崇善尚德的校園文化。每學期,我精心安排教育主題和主講教師,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愛國、愛家鄉、愛生命、愛他人、助人為樂、艱苦奮斗、感恩父母等增強傳統美德和社會責任感的主題教育,為學生健康成長、更好地融入社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于在學習生活中有不良表現的少先隊員,我會經常找其談心談話,耐心地做好勸導工作;而對于表現優秀的少先隊員和團員,則會通報表揚,進行榮譽獎勵,努力形成學習典型的氛圍。
激情是教師從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內驅力,激情教學能喚起學生的學習動力。激情教學,需要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通過課堂語言和教學藝術去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
(1)口頭語言。教師抑揚頓挫、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創設和諧的課堂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不僅獲得知識,還能身心愉悅,從而激發學習潛能,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授蘇人版“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一課,講解中國曾經的屈辱史時,我會用比較低沉的聲音,去感染學生體悟國家飽受屈辱的沉痛和辛酸;在歷數新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時,我則會用高昂的語調,激發學生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自豪感和責任感。教授“學會尊重別人”一課時,針對班級部分學生以大欺小的現象,我會說:“部分同學偏愛吃柿子,因為他喜歡挑軟的捏!”聽到這樣詼諧幽默的語言,學生哄堂大笑,喜歡欺侮同學的學生慚愧地低下了頭。
(2)肢體語言。肢體語言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手段。鼓勵的目光、熱情的微笑、簡單的手勢,都可以傳遞教師的情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學生,感謝老師在課堂上給我鼓勵的目光,讓我有勇氣和信心回答問題,從自卑中走出來。”“老師,您的熱情微笑給了我力量,讓我認識到了自己學習的潛能。”這些都是孩子們在我微博空間里的留言,讓我深刻認識到了與學生進行肢體語言交流,也會給他們提供巨大的能量。
在“讓學引思”的理念背景下,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些生動的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既可以運用一部童話劇、一個發人深省的案例,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會話、觀點辯論、課堂游戲、知識競賽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熱情。例如,在講授“學會合作”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穿針引線”這一競賽型游戲,將學生分成3組,每組2人,一人拿針,一人穿線,比一比哪組完成得快,然后提出問題:想一想,這個游戲使你明白了什么?讓學生在游戲比賽中輕松地明白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這樣的教學,能夠很好地將趣味性和思想性統一,使深刻的道理淺顯易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與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