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恩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成績差異,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若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激活學生的智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就有可能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中學階段是人的智力逐漸定型的關鍵時期。初中生的注意力具有主動性、選擇性強的特點。他們往往能夠認真對待與自己有關的內容,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更應該選擇一些和學生生活貼近,讓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來調動激發其積極性。
例如:8A Unit 3 A day out閱讀部分,教師在導入時利用幻燈片打出幾張學生以前出去春游的照片,學生很興奮,注意力馬上就集中起來,教師再根據照片和學生一起回憶當時的情景。教師提出這樣幾個問題:When did we go on a school trip?Where did we go?How did we go there?Where did we meet?When did we start?結合問答,一步一步地熟悉新課A day out,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也符合學生從舊知到新知的認知規律,學生順著教師的思路馬上能夠進入狀態。抓住了學生的興趣,學生自然樂于參與到課堂中來。
再如:7A Unit 1 Reading是介紹人物,教師先打出自己的一張照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結合照片做自我介紹,內容為“My name is....I’m...years old.I work in a secondary school.I’m an English teacher.I like...”。然后打出班級里一個學生的照片,順理成章地出現下面的對話:
T:Do you want to learn how to introduce your classmates?
Ss:Yes.
T:In thisclass Iwill teach you how to do it.
這個懸念的設置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的各個環節,也達到了教學的目標。新穎有趣的導入,簡潔明了的導語,恰當的問題情景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教學時,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注意,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
8A Unit 4語法部分學習的是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在講完怎樣正確使用時態后,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造句。
T:What will you do if you fail the exam?
S1:Iwill cry.
S2:I will work harder and try my best to get better gradesin the next exam.
T:What will you do if you meet your best friend?
S3:I will invite him or her to my room and have achat.
S4:I will have a chat with him or her for a longtimein acoffeeshop.
……
如:省評優課的課題是7A 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其中一位教師在設計語法課時就以魔法學校為主題,每一個環節所設計的內容緊緊圍繞話題讓學生進行操練,更加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有一位教師模仿大富翁的賽制,將游戲貫穿整個課堂,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了語法,不僅不覺枯燥,反而印象更加深刻。
作為一門外國語言的學習課程,缺少使用英語的交際環境。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沒有說英語的場所和對象。然而,根據調查發現,學生一般都比較喜歡在模擬的情境中扮演角色,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期望以模擬的方式表達出來,從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因此,巧妙地創設情境,利用好學生樂于表演的心理,可以把學生的積極性全部調動起來。
為避免學生無法開口的局面出現,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積極創設符合生活實際而又生動活潑的實踐活動。如果實踐內容符合或貼近生活,學生們都比較熟悉或者經歷過,他們就會有所感受,在活動中能夠觸景生情,觸類旁通,并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主動參與。
例如:8A Unit 2 School Lives的Main task部分講的是My ideal school,學完課文內容后,教師讓學生討論自己理想中的學校。結合課文中講的理想中的學校,再和自己現實中的學校進行對比,教師再給出啟發性的關鍵句如“What time does your school day start and finish?How long is your lunchtime? What are the after-school activities?”等,學生就會有話可講。
又如在省評優課上7A 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一節閱讀課讓我印象深刻。教師在對課文進行充分分析鋪墊之后,讓學生討論造句:Our school is like______.We can________.學生們在討論后都說出了很多精彩的句子,如:
S1:Our school is like a garden.We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flowers.
S2:Our school is like a book.We can learn much knowledge.
S3:Our school is like a sea.We can swim freely.
……
學生的思維發生激烈的碰撞,有話可說,因為這個話題跟學習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學生感興趣。
再如,在學到7A A healthy diet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就how to keep healthy來進行討論,或者 把 話 題 改 為“What should we do”“What shouldn’t we do”,學生都會有話可說,因為這些話題貼近學生生活,經歷過就會有所感受。
中學生爭強好勝,具有強烈的競爭和進取意識。英語課堂中適當創設一些學習競賽,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激勵學生開動腦筋,對所學知識深究探疑。
例如:8A Unit 2 School Lives閱讀部分,在學生對整篇文章初步理解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提問,把學生分成兩大組來競賽。A組提問,B組回答,答出來的和提問的組都能得一分,答不上來不得分,提問的得一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而且在參與過程中,學生不用舉手回答,知道答案或能提出問題的學生可以直接站起來回答或提問,使競爭更加具有火藥味。
在比賽中,學生顯得情緒飽滿,他們的積極參與使課堂氣氛緊張而活躍。教學中設計出一些競賽題目,進行組與組之間的競賽、男女生之間的競賽,配以搶答的形式,也能很好地促使學生積極投入語言實踐活動。可能一次兩次達不到明顯的效果,但是如果在課上能夠堅持,就能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競爭意識,同時也使得課堂更加活躍,也能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由于多媒體進入課堂,教師上課比以前輕松了,不需要用粉筆寫一黑板的板書,只要用手指摁摁鍵就可以上完一節課。可能第一次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會讓學生充滿好奇心,但如果每節課都是讓學生一味地跟著電腦抄抄筆記,學生在課上只是充當了記錄的工具,他們就會感到枯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黑板這塊陣地,和多媒體教學巧妙結合。
例如:7A Unit 3 Halloween Reading第二課時,在利用多媒體對課文內容進行復習并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把學生分成4組,正好課文也是4段,每一組解決一段。教師讓學生仔細讀課文,并且找出重要詞組或句子,然后把它們有序地寫到黑板上,要求一人只能寫一個。

Group 1 Group 2 Group 3 Group 4
以前,教師習慣于只是讓學生找出重點詞組和句子,殊不知從他們到黑板上寫一遍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問題。例如單詞拼寫,詞組的寫法等,教師再結合平時作業中出現的典型問題進行講解,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最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把重要詞組和句子在幻燈片上打出來讓學生自行校對,這樣既照顧到了基礎差的學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自主性,達到了黑板(傳統)教學和多媒體(現代)教學的有效結合。
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獲取知識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所以,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只有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才能在學習語言與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較強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只有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使外部的學習活動逐步內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得知識、發展智能、提高素質。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的創造性得以充分展現,逐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實踐證明,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調動起來,學生在參與的同時才能逐步學會求知,獲得英語交際的能力,使自身的英語素質得到提高。主動參與讓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方法、學有創造、學有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