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志振
叛逆心理是人們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如果不及時加以矯正,發展下去對青少年的成長非常不利。通過研究可知,體育鍛煉可以有效改善情緒,提高智力,而且使人際關系和諧,提高人體適應能力與承受能力。
叛逆心理的產生非常復雜,主觀上目的不明確,尚未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性格上活潑好動,主觀能動性較強,自我表現欲望強烈。客觀上有社會陰暗面的影響,有各種應試教育弊端對其精神的壓抑或極強的自尊心遭到傷害等。它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中職學生正處于在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階段,在認識事物和看問題時常常出現認識的偏差,因而易與家長的意見不同。當意見不一致時,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就會與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
叛逆心理對中職學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且影響深遠。其一,影響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如玩電子游戲機、談戀愛、喝酒、吸煙等叛逆心理行為會讓學生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會誘導中職學生產生叛逆心理,從而影響中職學生身心健康。其二,容易誘導中職學生發生犯罪。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這三個因素對于叛逆心理的產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每一個因素處理不當都會導致青少年心理發生波動,容易誘導中職學生犯罪,對自己,社會造成嚴重影響。其三,嚴重者造成人際關系緊張。憂郁、懷疑、妒忌心理及私心太重,都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人際關系,對生活、學習產生嚴重的影響。
不喜歡按照別人說的去做,認為絕大多數規章都是不合理,這是叛逆心理表現之一。體育鍛煉能改善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的協調作用,使神經系統的抑制和交替轉換能力得到加強,從而改善神經系統的均衡性和準確性,促進人體感知能力的發展,使大腦思維想象的靈活性、協調性反映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經常參加鍛煉的人在空間和運動感知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加強,使本位感覺、重力感、觸覺和速度等更為準確,從而提高腦細胞的工作耐受能力。
有叛逆心理的中職學生認為大人的話有漏洞,大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反感和憤怒,這時大人的話打擊到了他們的自信心。體育鍛煉可以根據個別的需求,選擇自我興趣、能力要求一般且能很好勝任的活動項目,以此找到安慰和滿足,有利于增強中職學生的自信心。長期參加鍛煉活動也是強身健體的過程,隨著個體運動量的不斷提升心理滿足感也在不斷加強,從而增強參與者的自信心。
體育鍛煉的過程就是人與人之間接觸交往的過程。通過體育鍛煉中人與人的交流合作,可以得到交往的滿足。很多鍛煉活動是集體項目或存在對比性和協作性,經常參加此類運動,必然促進與他人交流,融洽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體會與他人合作、互助、交流、協調的技巧和快樂,從而達到改善人際關系,增強社會交往能力的作用。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就能夠增加人與人的交往時間,改善心理適應能力,從而從本質上消除叛逆心理的產生。這對于疏導困惑型叛逆心理更加見效。
有些中職學生或因自尊心受到傷害,或因學習受到挫折而一蹶不振,整天沉溺于煩悶和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對生活失去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并用懷疑,敵視的態度來對待周圍的一切,以求得暫時的心理平衡和滿足。據2004年何穎等對240名學生進行實驗研究表明,16周的體育鍛煉能顯著降低學生的抑郁水平,其改善抑郁的程度因鍛煉類型和性別而存在差異,采用力量訓練和健身操鍛煉行為方式的效果最為突出。因此,體育鍛煉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抑郁癥狀,從而很大程度上杜絕產生叛逆心理的應激源。
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項目不僅可以轉移和緩解中職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而且可以獲得輕松的交際環境,能夠在身體練習和技術交流中更充分地釋放潛在的心理負擔,學會換位思考。如通過網魚游戲,可以提高團結意識,增進同學間的交流。因此,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項目可以有效疏導中職學生叛逆心理。
球類運動能夠促進心理因子產生積極變化,其中軀體化、敵對和抑郁因子在通過球類運動干預前后有顯著性差異,證明球類運動對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參加籃球比賽,對于促進心理因子有著重要影響[5]。這讓抑郁型叛逆心理的學生不再悶悶不樂。所以,通過球類運動,能夠有效的疏導中職學生叛逆心理。
田徑運動有著內容豐富、方式簡便、負荷適宜、條件隨意、效果全面的特點,非常適合中職學生。據調查可知,經常參加田徑運動的人們,其心情變化少,自卑感少,情緒穩定,精力充沛,能與人很好地交往,社會適應能力良好。如參加競走,必須按照規則來規范自己的動作,不然就會違例。這可以讓自主型叛逆心理類型的學生學會無規則是不成方圓的道理,可以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可見,田徑運動能有效地促進人的人格發展,對疏導中職學生叛逆心理起到重要作用。
郊游是很好的集體活動,是其它任何活動不能代替的社會活動,這樣的活動可以學會團隊意識,可以讓孩子在這樣的活動中感受集體生活的樂趣.同時這也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家長們要鼓勵孩子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每天放學后讓孩子在開放的空間盡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讓孩子在藍天下草地上,曬太陽,親近大自然。家長還應鼓勵孩子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培養孩子為他人服務的精神并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從而讓他們體驗不同的生活和角色,學校角色、家庭角色、社會角色,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養孩子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人格。可以讓困惑型叛逆心理類型不再迷茫,形成健康的態度。
健美操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又重要作用,青少年在繁忙的學習中身心已疲憊,在離開家庭的束縛,渴望相互交往。通過舞蹈的規范動作,提高技能,培養了樂觀心態,有了優美的身姿和良好的氣質,無疑增添的青少年的信念,在眾多的社交及異性對象面前,青少年可以盡情發揮,通過這一途徑,青少年培養了開朗的性格,形成健康積極的心理[6]。對于消除好奇型叛逆心理有很好的幫助。
總之,體育鍛煉是學生通過自己的身體運動而實現的,它不僅可以增強學生體質,改善情緒,提高智力,還可以增進學生的人際關系,克服叛逆心理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
[1]李麗萍.淺談學生叛逆心理的成因與解決對策[J].成功,2011.
[2]劉文波,李亮,張慧聰.球類運動干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
[3]趙亮.時尚健康操對中學生心理健康作用的實驗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