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孫習涵
"解決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一直是這兩年國家重點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
日前,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了《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于如何解決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解決方案,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已是箭在弦上。"
近日,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實施方案》的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國家深度貧困地區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實施方案》聚焦“三區三州”,即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以及貧困發生率超過18%的貧困縣和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貧困村。這些地區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補齊這些短板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之策。
往后,政府將在這些地區重點推進精準建立教育扶貧臺賬、穩步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實施推普脫貧攻堅行動、多渠道加大教育扶貧投入四個方面工作,形成多措并舉、八方支援、持續推進的強大合力。
精準建立教育扶貧臺賬是一項重點舉措。《實施方案》將“三區三州”教育扶貧工作納入臺賬管理。用教育賬精準定位每個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就學和資助需求,用投入賬精準掌握中央、地方等教育投入情況,用支援賬精準摸清東部省份、國有企業、學校、社會力量等教育對口支援動態。
據悉,教育扶貧臺賬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建檔立卡貧困教育人口底數臺賬。每年春季、秋季學期進行建檔立卡貧困教育人口信息比對,精準定位每個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為精準實施教育扶貧政策、精準投放教育扶貧資金提供依據。
二是建立教育扶貧基本情況臺賬。以縣為單位建立各級各類教育統計數據臺賬,摸清現狀和需求,完善各類教育扶貧項目儲備庫。建立教育扶貧財政投入年度報告制度,及時掌握各地財政教育扶貧相關經費安排情況。
三是建立教育扶貧工作推進臺賬,將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攜手奔小康等教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納入臺賬化管理,多種方式掌握“三區三州”教育對口支援動態。
教育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實施方案》以保障義務教育為核心,發展學前教育夯實基礎,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拓寬通道,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保障質量,完善資助政策體系,避免因貧失學輟學。具體將會從八個方面展開:
第一,保障義務教育,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完善控輟保學工作機制,擴大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第二,發展學前教育,實施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公辦園,同時,采取多種方式鼓勵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學生。
第三,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深入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推動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現象,建立完善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和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
第四,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在“三區三州”率先實施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全面落實東西職業院校協作全覆蓋行動、東西協作中職招生兜底行動、職業院校參與東西勞務協作等三大任務。
第五,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繼續加大國培計劃、特崗計劃、公費師范生培養等政策對“三區三州”的支持力度,落實好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
第六,實施好現有免費教育政策,全面落實西藏教育“三包”政策,支持新疆南疆四地州14年免費教育政策,推廣民族地區“9+3”免費教育計劃。
第七,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建立并實施學前教育資助政策,義務教育實施“兩免一補”政策,中等職業教育實施免學費和國家助學金政策,普通高中免除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并實施國家助學金政策,高等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實施“獎助貸勤補免”及入學綠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資助方式,保障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享受學生資助政策。
第八,加大少數民族優秀人才培養力度,繼續實施內地西藏班、新疆班、少數民族預科班、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培養計劃,實施定向西藏、新疆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等工作。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方案》要求開展多種形式加強少數民族青壯年農牧民普通話培訓,同步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與普通話推廣,解決因語言不通而無法就業創業的問題。
為此,主要采取三項措施。一是組織開展基層干部和青壯年農牧民普通話培訓,通過集中學習、“一對一”互幫互學等方式,結合旅游服務、產業發展、勞務輸出等需求,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意識的培養和應用能力的培訓。
二是同步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與普通話推廣,結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把普通話推廣與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解決農牧民因語言不通而無法就業創業脫貧的問題。
三是強化學校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基礎性作用,在學前和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確保少數民族學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實施方案》還指出,要發揮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中央相關教育轉移支付存量資金優先保障、增量資金更多用于“三區三州”教育發展和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受教育的需要。
據教育部相關負責人透露,為了保障該方案的落實,教育部同步制定了三項保障措施:
一是落實各級政府責任。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工作臺賬,定期召開調度會,研究解決“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有關重大問題。省級政府承擔“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的主體責任,地市級政府加強協調指導,縣級政府統籌整合各方面資源,落實各項具體政策和工作任務。
二是嚴格考核督查評估。把實施方案落實情況作為教育督導重點任務,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就學狀況、資助狀況、就業狀況為重點,對“三區三州”教育扶貧工作實施進展和成效進行監測評價,對落實不力的地區和單位進行問責。用好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機制。
三是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加大對“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宣傳力度,組織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教育扶貧各項惠民、富民政策措施,宣傳先進典型,推廣經驗做法,形成常態化宣傳工作機制。動員社會各界以多種形式關心支持“三區三州”教育扶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