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族文化發展問題的歷史探索:以梁啟超與梁漱溟比較為考察中心

2018-01-29 08:10:03郝保權
山東社會科學 2018年5期
關鍵詞:孔子文化

郝保權

(西北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72)

晚清以降,傳統文化的地位在國人的心目中不斷下跌。面對西方文化的凌厲沖擊,梁啟超和梁漱溟懷抱強烈的責任感,對中國民族文化的發展進行了深入地探索。時至今日,他們的文化建設主張猶有廣泛的影響。故而,本文特對梁啟超和梁漱溟兩人的民族文化建設思想做一比較。

一、對儒家文化的認識

“吾愛孔子,吾尤愛真理。”*梁啟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論》,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770頁。盡管對于孔子,梁啟超并不盲目崇信,甚至曾進行過公開的批評,不過總體上他對孔子及其學說還是予以了肯定。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梁啟超對于孔子的評價越來越高。在他看來,孔子是世界的偉人,不僅對中國,就是對世界也具有重要的影響。“自我神州赤縣,乃至西盡流沙,北極窮發,東訖扶桑日出之邦,南暨椎結鴃舌之域,二千年間所自產者,何一不受賜于孔子?其有學問,孔子之學問也;其有倫理,孔子之倫理也;其有政治,孔子之政治也。其人才皆由得孔子之一體以興,其歷史皆演孔子之一節以成。茍無孔子,則中國當非復二千年來之中國。中國非復二千年來之中國,則世界亦非二千年來之世界也。”*梁啟超:《世界偉人傳第一編·孔子》,載于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155頁。此文為梁啟超舊作殘稿,全集附在《孔子》之后。在早年,出于政治活動的需要,梁啟超曾經一度力倡“尊孔保教”。他認為孔孟學說并無不當,只是中國二千年來中國所傳習的 儒家學說實際上是荀學而非孔學。中國秦漢以后的政治與學術,實際上都是出于荀子。但荀子僅得孔子的小康之教,未曾學得孔子的大同之教。荀子的學說一脈傳延下去,遂使得后世儒學背離孔子學說的精意。

這種將孔學與后世儒學區別開來的認知,梁啟超長期予以堅持。辛亥革命后,他還曾對孔子的學說與后世儒學之間的差別進行過梳理和考察。梁啟超認為,兩漢隋唐的注疏之學與清朝乾嘉諸儒,埋首耗神于碎義章句,雖然這些考據發明大有功于古籍,但是卻忽略了孔學的義理。而宋明諸儒專言性命理氣之說,又太重體輕用。至于新學的保教尊孔主張,由于采用六經注我的態度,對孔學來說必然會勞而無功。 因此,弘揚儒學,必須回到孔子那里去,忠實于孔子的原義,不能歪曲和誤解孔學,妄自發揮。“綜而論之,漢學一派,太欿然自不足,以為吾何足以語于孔子之道,吾惟設解其文字,以待賢于我者之闡揚其義理而已。然使學孔子者而皆如是,則舉國遂終無闡揚義理之人。宋學一派與新學一派,則皆若以孔子為有所不足,必以其所新學得于外者附蓋之,其流弊所極,甚則以六經為我注腳,非以我學孔子,殆強孔子學我矣。吾以為誠欲昌明孔子教旨,其第一義當忠實于孔子,直繹其言,無所減加,萬不可橫己見雜他說以亂其真,然后擇其言之切實而適于今世之用者,理其系統而發揮光大之,斯則吾儕誦法孔子之天職焉矣。”*梁啟超:《孔子教義實際裨益于今日國民者何在欲昌明之其道何由》,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812頁。

不過,到了晚年,梁啟超對荀子及其后世儒家代表人物的評價也發生了轉變。他開始正面褒揚起荀子及后儒。“誠然歷代帝王,假冒儒家招牌,實行專制,此種情形,在所不免。但是我們要知道,幾千年來,最有力的學派,不惟不受帝王的指使,而且常帶反抗的精神。儒家開創大師,如孔孟荀都帶有很激烈的反抗精神,人人知道的,可以不必細講。東漢為儒學最盛時代,但是《后漢書·黨錮傳》,皆屬儒家大師,最令當時帝王頭痛。北宋二程,列在元祐黨籍;南宋朱熹,列在慶元黨籍。當時有力的人,摧殘得很厲害。又如王陽明,在事業上雖曾立下大功,在學問上到處都受摧殘。由此看來,儒家哲學也可以說是伸張民權的學問,不是擁護專制的學問;是反抗壓迫的學問,不是奴辱人民的學問。所以歷代儒學大師,非惟不受君主的指使,而且常受君主的摧殘。要把賊民之罪加在儒家身上,那真是冤透了。”*梁啟超:《儒家哲學》,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4958頁。

與梁啟超不同,梁漱溟則是對于孔子一直比較尊崇。他把孔子稱作是“非常的天才”,認為孔子比西洋古時天才的天分還要高。在梁漱溟看來,中國文化發展到孔子那里是個樞紐,“孔子以前的中國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國文化又差不多都由孔子那里出來”*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2頁。。只是非常遺憾的是,孔子學說一直被后世曲解。從先秦時代的荀子開始,歷經兩漢、魏晉、隋唐,孔子思想幾乎“澌滅殆絕”。雖然宋人“對于孔子的人生生活,還頗能尋得出幾分”,但宋學“忽于照看外邊而專從事于內里生活;而其從事內里生活,又取途窮理于外,于是乃更失矣”*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3-476頁。。至于元代,則只是承襲宋學,無甚特色。待到明代,王守仁強調“歸本直覺”即“致良知”,方才補救了宋學“窮理于外”的弊端,不過他卻又忽略了“照看外邊”。不過陽明門下盡多高明之士,泰州學派更是氣象不凡,孔家的人生態度已經頗可見。到了清代,孔學只有講經一派,孔子精神消失殆盡。梁漱溟認為康有為、梁啟超等是假借孔經,“把孔子、墨子、釋迦、耶穌、西洋道理,亂講一氣;結果始終沒有認清那個是那個”*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7頁。。不過,梁漱溟認為,這種“雜引攪拌”雖然使得中國人數千年所形成的人生態度開始混亂,但也正因混亂,反而為中國人求得一新人生路向打開了新局面。

顯然,通過對中國儒家學說史的梳理和評判,梁啟超與梁漱溟都把孔子的學說與后世的儒學進行了區隔,從而既有效避免了“西化論”者對于孔子學說的攻擊,也為重新闡釋孔子學說、推動儒學的繼續發展提供了極大的空間。但是,他們構建民族文化的主張并不相同。

二、儒家文化與傳統文化

在梁啟超看來,儒家思想是中國文化的主干。抽離儒家學說,就幾乎無法談論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偌大國家,有幾千年的歷史。到底我們這個民族,有無文化?如有文化,我們此種文化的表現何在?以吾言之,就在儒家。……自孔子以來,直至于今,繼續不斷的,還是儒家勢力最大。自士大夫以至臺輿皂隸普遍崇敬的,還是儒家信仰最深。所以我們可以說,研究儒家哲學,就是研究中國文化。誠然儒家以外,還有其他各家。儒家哲學,不算中國文化全體;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國文化,恐怕沒有多少東西了。中國民族之所以存在,因為中國文化存在;而中國文化,離不了儒家。”*梁啟超:《儒家哲學》,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4956-4957頁。由此,梁啟超公開表示要努力昌明孔學。“蓋中國文明,實可謂以孔子為之代表。試將中國史與泰西史比較,茍使無孔子其人者坐鎮其間,則吾史殆黯然無色。且吾國民二千年來所以能博控為一體而維持于不敝,實賴孔子為無形之樞軸。今后社會教育之方針,必仍當以孔子教義為中堅,然后能普及而有力。彼中外諸哲,微論其教義未必能優于孔子也,就令優焉,而欲采之以牗吾民,恐事倍而功不逮半。蓋凡人于其所習知所深信之人,則聽其言必易受而易感,我國民亦何莫不然。我國民最親切有味之公共教師,舍孔子無能為之祭酒。然則當由何道使孔子教義切實適于今世之用,予國民以共能率由,以為國家為社會筑堅美之基礎,豈非吾儕報國一大事業耶。”*梁啟超:《孔子教義實際裨益于今日國民者何在欲昌明之其道何由》,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811頁。

不過,梁啟超并不只是在儒學之中打轉,他對于孔學的局限性也有敏銳的認識,“孔學之不適于新世界者多矣”*梁啟超:《1902年4月致康有為》,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5936頁。。為此,梁啟超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其他非儒家文化資源予以了認真研究,并欲圖有所借助。

梁啟超對于墨學一度比較欣賞。“欲救今日之中國,舍墨學之忍苦痛則何以哉?舍墨學之輕生死則何以哉?”*梁啟超:《子墨子學說》,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182頁。他對于墨子“摩頂放踵利天下”的兼愛精神十分欽佩,為此,他干脆自號為“任公”和“兼士”*梁啟超:《亡友夏穗卿先生》,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5208頁。。并主張要學習墨家以拯救中國。 “故吾國史跡中,對外雖無雄略,且往往受他族蹂躪;然始終能全其祖宗疆守勿失墜,雖百經挫撓而必光復舊物者;則亦墨子之怯于攻而勇于守,其教入人深也。而斯義者,則正今后全世界國際關系改造之樞機、而我族所當發揮其特性以易天下者也。”*梁啟超:《墨子學案·第二自序》,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0頁。對于佛學,梁啟超把它看作是“我們國學的第二源泉”*梁啟超:《治國學的兩條大路》,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4071頁。,對其評價也很高。“一、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二、佛教之信仰乃兼善而非獨善;三、佛教之信仰乃入世而非厭世;四、佛教之信仰乃無量而非有限;五、佛教之信仰乃平等而非差別;六、佛教之信仰乃有力而非他力”*梁啟超:《論佛教與群治之關系》,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906-909頁。。梁啟超一度認為,佛教很是適合用來作為救亡圖存的精神武器。因為,中國的前途決定于信仰的有無,而“信仰必根于宗教”。而中國歷史上雖然有所謂的孔教,但孔教“教育之教也,非宗教之教;其為教也,主于實行,不主于信仰。”至于西方的景教,其不僅“與我民族之感情枘鑿已久,與因勢利導之義相反背也”,且“彼之有耽耽逐逐者盾于其后,數強國利用之以為釣餌,稍不謹而末流之禍將不測也”。另外景教“其教義非有甚深微妙,可以涵蓋萬有鼓鑄群生者”*參見梁啟超:《論佛教與群治之關系》,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906頁。。為此,梁啟超曾經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對于佛教的教義進行理性的分析、取舍和改造,以圖實現其宗教救國的目的。至于老子學說,梁啟超以其不利于“群治”,長期評價較低,常常對其消極、無為、不爭等思想予以抨擊。“老學雖偏激,亦南派一巨子,世界哲學應有之一義,吾雖惡之而不愿為溢惡之言也。但其魔業之影響于群治者,既若彼焉矣。無他,老子既以破壞一切為宗旨,而復以陰險之心術、詭黯權謀佐之,故老學之毒天下不在其厭世主義,而在其私利主義。魏、晉崇老,其必至率天下而禽獸,勢使然也。”*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594頁。不過到了晚年,梁啟超的認知也發生了變化。他把老子的學說也當作中國“精神文明”的代表之一,轉口尊稱老子與孔子、墨子一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位大圣,開始對其進行正面的評價。

同梁啟超類似,梁漱溟也把儒學看做是中國文化的主脈。對于儒家特別是孔子和孟子,他甚少否定,更多的是進行褒揚。“孔孟之道自有其真,中國民族幾千年實受孔孟理性主義(非宗教獨斷)之賜。”*梁漱溟:《今天我們應當如何評價孔子》,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七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2-313頁。梁漱溟認為,不能以后世的腐儒、陋儒及那些偏執欠通之人來代表儒家,更不能把復辟倒退、反動等罪名強加給儒家。儒家學說之被利用為維護封建君主統治權威的工具,不能歸罪于儒家。“任何事物(社會禮俗在內)總為人所需要而后能存在。它存在,而且存在如此之久,就證明它有用,有合于社會需要。”*梁漱溟:《今天我們應當如何評價孔子》,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七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2頁。在他看來,中國人的理性早啟和文化早熟,孔子起了關鍵性作用。正是由于有了以理性主義為特征的中國文化,中國的民族單位才得到擴大,中國的民族歷史才得以長久延續。當然,孔子和孟子也不是只有功勞,其不足之處就是理性主義的提出有些過早,以致于難以落實。由此,梁漱溟曾經指出,“孔子不單耽誤了中國的科學,并且耽誤了中國的德漠克拉西。”*梁漱溟:《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后覺悟》,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五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5-86頁。

對于儒學之外的其他中國傳統文化,梁漱溟也有自己的評判。“中國數千年以儒家治天下,而實際上人生一般態度皆有黃老氣。”*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3頁。梁漱溟對道家的評價不是很高。在他看來,盡管老子與孔子的學說都是意欲自為調和持中的文化,但是老子的學說偏于陰柔坤靜,而實際上中國人應該具備的是孔子的陽剛乾動態度。至于墨學,梁漱溟則是更不大欣賞。“孔子代表中國,而墨子則西洋適例。”*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于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60頁。在他看來,墨子兩眼重視實際利害,只看外面物質,墨家學說與西方的功利主義相同,實際上走的是西方文化的路向。對于佛學,梁漱溟是很推崇。他甚至以佛教徒自居。“我自己承認我是一個佛教徒,如果說我是一個儒教徒,我也不否認。”*梁漱溟:《答美國學者艾愷先生訪談記錄摘要》,載于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八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6頁。在青年時期,梁漱溟曾經醉心于佛學,還一度欲圖出家為僧。盡管后來由佛轉儒,結婚成家,但他還是一直堅持長年素食。即使在享有儒學大師盛譽的晚年,梁漱溟也一再聲稱自己信仰佛教。*1987年,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時,94歲的梁漱溟第一個發言,他公開聲言:“我是一個佛教徒,從來沒有向人說過,怕人家笑話。一個人有今生,有前生,有來生。我前生是一個和尚,一個禪宗和尚!”(參見李璐、段淑云:《梁漱溟說佛》,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頁。)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中,他曾經把印度的佛教文化看作是人類未來必至的“第三期文化”。此后,這一所謂西方文化、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將在世界格局中將“三期重現”的觀點,梁漱溟始終沒有改變。他甚至還曾經提出,“宗教之真唯一見于古印度早熟的佛教之內,將大行其道于共產主義社會末期。”*梁漱溟:《人心與人生》,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三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44頁。不過,梁漱溟主要是在心靈境界內信仰佛家,他堅決反對當時要在中國倡揚佛家文化。“我敢告訴大家:使佛化大興,中國之亂無已。”*梁漱溟:《唯識述義·初版序言》,載于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2頁。在梁漱溟看來,佛教是出世法,不能夠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梁漱溟直言:“總而言之,佛教是根本不能拉到現世來用的;若因為要拉他來用而改換他的本來面目,則又何苦如此糟蹋佛教?我反對佛教的倡導,并反對佛教的改造。”*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7頁。是以,梁漱溟盡管心儀佛學,但是堅持認為中國應當復興儒家文化而不是倡導佛教。他明言, “就我自己說,我傾向佛教,想學佛可以。假如另外一個人,他這樣子,我也贊成,我并且還可以幫助他。但對于廣大的社會,就當時的社會,不需要這個”*梁漱溟:《答美國學者艾愷先生訪談記錄摘要》,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八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3頁。。

三、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

“近世史與上世中世特異者不一端,而學術之革新,其最著也。有新學術,然后有新道德、新政治、新技術、新器物。有是數者,然后有新國、新世界。”*梁啟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學說》,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0頁。在梁啟超看來,救助中國,文化建設才是根本。而要建設民族新文化,就必須學習和吸收他人文化。“大抵一社會之進化, 必與他社會相接觸, 吸收其文明而與己之固有文明相調和, 于是新文明乃出焉。歐洲各國所以常進化無已,而我國所以數千年凝滯不進者,則與他社會接觸之多寡難易使然也。”*梁啟超:《蒞廣東同鄉會演說辭》,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519頁。是以,梁啟超積極主張吸收和利用國外的文化資源,以促進民族文化建設。

“要之舍西學而言中學者,其中學必為無用。舍中學而言西學者,其西學必為無本。無用無本,皆不足以治天下。”*梁啟超:《〈西學書目表〉后序》,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86頁。早在1896年,梁啟超就提出要學習和吸收西方文化。“舊學之蠢中國,猶附骨之疽。療疽甚易,而完骨為難。”*梁啟超:《〈西學書目表〉后序》,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85頁。為了減少學習西方的阻力,戊戌前后,他大力宣傳“西學中源”。“西人今日所講求之而未得者,而吾圣人于數千年前發明之。……當知今之西學,周秦諸子多能道之”*梁啟超:《〈西學書目表〉后序》,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86頁。。實際上,梁啟超心里明白,這種“中學西源”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在致嚴復的回信中,梁啟超專門對此進行過說明,“實則啟超生平最惡人引中國古事以證西政,謂彼之所長,皆我所有。此實吾國虛驕之結習,初不欲蹈之,然在報中為中等人說法,又往往不自免”*梁啟超:《與嚴幼陵先生書》,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71頁。。

戊戌變法失敗流亡日本后,梁啟超放棄 “西學中源”的做法,而是轉為直接引介西方學說,以求助益民族文化建設。“凡一國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國民獨具之特質,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皆有一種獨立之精神,祖父傳之,子孫繼之,然后群乃結,國乃成。斯實民族主義之根柢源泉也。我同胞能數千年立國于亞洲大陸,必其所具特質,有宏大高尚完美,厘然異于群族者,吾人所當保存之而勿失墜也。”*梁啟超:《新民說·釋新民之義》,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657頁。梁啟超雖然積極引介西方文化,但是并沒有走上“全盤西化”的道路。在輸入西方文化的過程中,他明確提出不能妄自菲薄,盲從西學。在輸入西方文化之際,梁啟超特別強調,建設民族文化,必須立基于本民族的特性,要注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既不能做西學的“奴隸”,也不能做古人的奴隸。面對輸入西方文化的擔憂,梁啟超不以為意。在他看來,引進和吸收其他文化不僅不會消滅中國傳統文化,反而可以為傳統文化的發展提供營養,更有利于中國民族文化的構建。“吾更欲有一言:近頃悲觀者流,見新學小生之吐棄國學,懼國學之從此而消滅。吾不此之懼也。但使外學之輸入者果昌,則其間接之影響。必將吾國學別添活氣,吾敢斷言也。”*梁啟超:《近世之學術》,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619頁。梁啟超對中國文化轉化外學的能力有著相當的自信。“美哉我中國,不受外學則已,茍受矣,則必能發揮光大,而自現一種特色。吾于算學見之,吾于佛學見之。”*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602頁。為此,他曾經形象地將中西文化交流融合比喻成結婚。“蓋大地今日只有兩文明:一泰西文明,歐美是也;二泰東文明,中華是也。二十世紀,則兩文明結婚之時代也。吾欲我同胞張燈置酒,迓輪俟門,三揖不讓,以行親迎之大典,彼西方美人,必能為我家育寧馨兒以亢我宗也。”*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563頁。

與梁啟超不同,在民族文化的發展方面,梁漱溟不贊成文化融合論。“大家意思要將東西文化調和融通,另開一種局面作為世界的新文化,只能算是迷離含混的希望,而非明白確切的論斷,象這樣糊涂、疲緩、不真切的態度全然不對!”*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1-342頁。他認為文化是整體性的存在,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好的地方,也有其不好的地方。中西文化的根本精神不同,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文化,進行折中調和是不可能的。梁漱溟認為,人類文化形態劃分成西方、中國和印度三大類型,其中的“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為根本精神的”、“中國文化是以意欲自為調和持中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為其根本精神的”*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83頁。。這三種文化雖然在橫向上是并列的,但是實際上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三個階段。梁漱溟并不諱言西方文化的長處,他曾直言中國文化在三個方面不如西方文化。“第一項,西方化物質生活方面的征服自然,中國是沒有的,不及的;第二項,西方化學術思想方面的科學方法,中國又是沒有的;第三項,西方化社會生活方面的‘德謨克拉西’,中國又是沒有的。”*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1頁。不過,他并不認為這就表明中國文化比西方文化落后,只是由于中西文化的走向不同罷了。按照“三期文化重現”的邏輯,西方文化將來反而是會慢慢順轉到中國文化的路向上面來的。由此,梁漱溟自信地宣稱,“質而言之,世界未來文化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有似希臘文化在近世的復興那樣”*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25頁。。

梁漱溟雖然不僅從文化相對主義的角度出發肯定了中國文化的獨特價值與意義,還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對中國文化的世界前景進行了充分的肯定,但是他對傳統中國的文化的現狀并不滿意。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一書中,曾經歸納了中國文化的五大病癥,即幼稚、老衰、不落實、落于消極再無前途、曖昧而不明爽,并對這些傳統文化的弊端進行了激烈地批評。*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三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4-288頁。不過他把這些不足歸咎于后世之人沒有很好地繼承儒家的真精神。“一民族真生命之所寄,寄于其根本精神,拋開了自家根本精神,便斷送了自家前途。自家前途,自家新生命,全在循固有精神而求進,而向上,不能離開向外以求,不能退墜降格以求。”*梁漱溟:《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后覺悟》,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五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110頁。梁漱溟認為, “剛”可以統括孔子的全部哲學。這一所謂“剛”的態度最適合中國人進行弘揚。“只有這樣向前的動作可以彌補了中國人夙來缺短,解救了中國人的痛苦,又避免了西洋的弊害,應付了世界的需要。”*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8頁。梁漱溟雖然主張要通過復興儒家的真正精神來建設民族文化,但是他也不排斥向西方學習。“中國文化的特征正是弱而無力。”*梁漱溟:《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后覺悟》,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五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頁。梁漱溟意識到,中國文化由于過于早熟,結果在外在功用方面比較欠缺。故而與西方列強對抗是步步失敗,長期受到欺凌。由此,他提出,西方文化的長處,即功用層面上的“科學”與“民主”,中國也需要進行學習,以彌補文化早熟所造成的缺陷。只是西方文化“向外逐物”的人生態度絕不能接受。科學和民主,“照我們的見解,這是有絕對價值的,有普遍價值的,不但在此地是真理,掉換個地方還是,不但今天是真理,明天還是真理,不但不能商量此間合用彼間合用不合用,硬是我所說‘現在所謂科學和德謨克拉西的精神是無論世界上那一地方人所不能自外的’。中國人想要拒絕科學和德謨克拉西,拒絕得了么”*梁漱溟:《答胡評〈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四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41頁。?

四、結束語

“方今四夷交侵,中國微矣,數萬萬之種族,有為奴之痛。三千年之宗教,有墜地之懼,存亡絕續,在此數年,學者不以此自任,則顛慘覆毒,寧有幸乎?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是在吾黨。”*梁啟超:《〈西學書目表〉后序》,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86頁。顯然,梁啟超對于民族文化的發展有著高度的責任感。梁漱溟也是同樣如此。他曾經聲言,“我覺得我有一個最大的責任,即為替儒家作一個說明,開出一個與現代學術接頭的機會。”*梁漱溟:《朝話》,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二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5-136頁。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占領香港。時在香港主持民盟《光明報》的梁漱溟租船僥幸逃離虎口。臨大難而不死,梁漱溟愈發堅定建設民族文化的信念。“孔孟之學,現在晦塞不明。或許有人能明白其旨趣,卻無人能深見其系基于人類生命的認識而來,并為之先建立他的心理學而后闡明其倫理思想。此事唯我能做。又必于人類生命有認識,乃有眼光可以判明中國文化在人類文化史上的位置,而指證其得失。此除我外,當世亦無人能做。前人云:‘為往圣繼絕學,為來世開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人心與人生》等三本書要寫成,我乃可以死得;現在則不能死。”*梁漱溟:《香港脫險寄寬恕兩兒》,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六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頁。

梁啟超和梁漱溟之亟亟于民族文化建設,都不是簡單的情感留戀。“欲救今日之中國,莫急于以新學說變其思想。”*丁文江、趙豐田:《梁啟超年譜長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77頁。對于梁啟超而言,救助中國是其文化主張的重要考量目標。而梁漱溟的儒家文化復興思想也無疑有著深重的國家關懷。在《中國文化要義》自序中,他坦言,“我不是‘為了學問而學問的’。 我是感受中國問題之刺激,切志中國問題之解決,從而根追到其歷史,其文化,不能不用番心,尋個明白。仕么‘社會發展史’,什么‘文化哲學’,我當初都未曾設想到這些”*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自序》,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三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頁。。

不過,這僅僅是一個方面。事實上,在民族關懷之外,梁啟超和梁漱溟的文化主張都還帶有世界主義追求,他們都希望中國的民族新文化能夠為世界全體作出貢獻。梁啟超曾經明白提出,“我希望我們可愛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個尊重愛護本國文化的誠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學問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綜合起來,還拿別人的補助他,叫他起一種化合作用,成了一個新文化系統;第四步,把這新系統往外擴充,叫人類全體都得著他好處。我們人數居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我們對于人類全體的幸福,該負四分之一的責任。不盡這責任,就是對不起祖宗,對不起同時的人類,其實是對不起自己。我們可愛的青年啊!立正!開步走!大海對岸那邊有好幾萬萬人,愁著物質文明破產,哀哀欲絕的喊救命,等著你來超拔他哩”*梁啟超:《歐游心影錄節錄》,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987頁。。而梁漱溟則干脆認為西洋人未曾嘗過人生的真味,需要用孔子的學說來開導他們。“我又看著西洋人可憐,他們當此物質的疲敝,要想得精神的恢復,而他們所謂精神又不過是希伯來那點東西,左沖右突,不出此圈,真是所謂未聞大道,我不應當導他們于孔子這一條路來嗎!”*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43頁。顯然,梁啟超和梁漱溟實際上所堅持的都是理性的文化民族主義主張,并沒有走上狹隘的民族利己主義道路。

求實而言,盡管梁啟超和梁漱溟為中國的民族文化發展殫精竭慮,提出了很多創見。不過他們的努力也面臨著很大的困局。馬克思曾經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能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象夢魔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載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頁。。應該說,梁啟超與梁漱溟也都意識到了這一點。是以,他們在發展民族文化的時候都特別注重傳統文化的繼承。但問題是,傳統文化是一柄雙刃劍。“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具有整合社會的作用的同時,也給傳統的中國人帶來了安分保守、不思進取等不良心理素質。”*皮明勇:《民族主義與儒家文化:從梁啟超的民族主義理論及其困境談起》,載李世濤主編:《知識分子立場:民族主義與轉型期中國的命運》,時代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第258頁。要想能夠凝聚全體民眾應對國際競爭,就必須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揚棄,但是揚棄傳統文化,又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民族成員的認同和團結。

為了有效化解這一兩難困境,梁啟超的選擇是努力在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尋找平衡點。“吾儕以為道德無時可以蔑棄,且無中外新舊之可言,正惟傾心新學新政,而愈感舊道德之可貴,亦正惟實踐舊道德,而愈感新學新政之不容已。”*梁啟超:《復古思潮平議》,載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816頁。不過,融合中西文化,創造新的民族文化,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應然的理想目標。金耀基認為,“中國文化之長處+西方文化之優點=理想的文化”只是一種可欲的想法,這一公式是不可以運轉的,是不可以產生功能的*參見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147頁。。梁啟超雖然試圖汲取兩家之長,但在實踐中卻是在中西文化之間徘徊不已,結果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折衷主義者。“中國之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天然的不能外于其固有文化所演成之社會事實、所陶養之民族精神,而得解決。”*梁漱溟:《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后覺悟》,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五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頁。與梁啟超的做法不同,梁漱溟的選擇是光大儒學精神,走“從老根上發新芽” 的路子*梁漱溟:《精神陶練要旨》,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五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4頁。。“明白的說,照我意思是要如宋明人那樣再創講學之風,以孔顏的人生為現在的青年解決他煩悶的人生問題,一個個替他開出一條路來去走。一個人必確定了他的人生才得往前走動,多數人也是這樣;只有昭蘇了中國人的人生態度,才能把生機剝盡死氣沉沉的中國人復活過來,從里面發出動作,才是真動。中國不復活則已,中國而復活,只能于此得之,這是唯一無二的路。”*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9頁。但是,這種說法回避不了西方國家的強勢現實。于是,梁漱溟只好一面認為,中西文化是不同類型的兩種文化,并且中國傳統文化本質上比西方文化還要優越;另一面卻又提出,對于西方文化的特長之處要“全盤承受”,只是對其態度要改一改。“第一,要排斥印度的態度,絲毫不能容留;第二,對于西方文化是全盤承受,而根本改過,就是對其態度要改一改;第三,批評的把中國原來態度重新拿出來。”*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載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28頁。這樣一來,梁漱溟實際上仍然是以“中體西用”的模式來處理中西文化,從而自覺不自覺地落入到中西文化融合論的窠臼之中。盡管如此,梁啟超與梁漱溟的文化建設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意義。也許,對于古老中華民族的現代轉型來說,民族文化建設的問題根本就沒有明確具體的答案。不管從哪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兩人的探索,都成為了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思想資源。

猜你喜歡
孔子文化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你好,孔子
中國漫畫(2022年3期)2022-04-19 12:59:10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誰遠誰近?
孔子在哪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swag国产精品|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亚洲不卡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91视频区|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97av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五月婷婷综合网| 久久男人资源站|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免费看|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免费一极毛片|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黄色在线网|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区欧美区| 国产麻豆另类AV|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日韩免费毛片|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色妺妺在线视频喷水| 91美女视频在线|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国产91丝袜|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九色视频一区| 91一级片|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无码一区18禁|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色综合手机在线|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亚洲三级网站|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青青网在线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