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朱永新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習近平總書記和他的老師陳秋影的故事,是許多教育工作者津津樂道的。的確,習近平對教育、對教師有著特殊的情感。2016年9月9日,習近平來到自己的母校,一位老師對總書記說:“您給人民帶來了幸福。”習近平立即答道:“是老師培養了我們。”
當時在場的陳秋影老師回憶說,總書記對母校和老師們一直記掛在心。在外地工作期間,每逢有來北京開會或是處理黨政工作的機會,他總會抽出一些時間拜望他的老師。平時也常會帶幾本書給她,有時是他的博士論文或著作,有時則是他新到任省市的介紹,甚至有時還會在冬日托人送來幾頭福建水仙,這些都令她備受感動。
在總書記回母校的前兩天,在香港文匯報北京分社凱雷先生的安排下,我有幸與陳秋影老師在總書記當年讀書的地方做了一個交流。交流過程中,陳老師送了我一本濃縮了她一生教書育人精彩瞬間的圖文并茂的《荷風》。對我回贈的新作《致教師》一書,陳老師當場翻閱了許久,看到其中關于教育與愛的表述時,情不自禁念了起來,她說:“我們的思考完全相同,僅僅有愛是不夠的,應該是智慧的愛。‘我愛每一個學生,我與他們共同成長’,這是我和朱永新作為老師的共同心聲。”
陳秋影老師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也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前些年,她曾經把自己的作品寄給總書記。總書記高興地告訴身邊人:“我的老師現在是作家啦!”他在回信中表示:“尊師敬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如毛主席對徐特立老人所說的那樣,您過去是我的老師,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將來還是我的老師。”
從人們通常所說的“尊師重教”到總書記提出的“尊師敬教”,一字之差,“敬教”體現出對教育本身的敬重,對教育的價值意義的高度認可。教育是關乎人類未來的神圣事業,對教育懷有一份敬畏之心,才會更加對教師深懷一份尊重之情。因為,教師本身就是教育事業最關鍵的人物,教師決定了教育的質量和教育的未來。
智慧的愛,意味著教師對教學工作的自省,也意味著對教育這一職業的反思。每一種職業都有它的美麗之處,也有它的困頓之處。戰勝了困頓,也就彰顯了美麗,才能從中發現價值意義,才能從內心深處萌發出使命感。
尊師敬教,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倡導全社會弘揚的良好風尚,教師自身也需要以智慧的愛尊師敬教。教師的尊師,是自我尊重,不隨波逐流;教師的敬教,是敬畏教育的力量,追尋有意義的人生。
教育并不僅僅是一種行業,它是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一段生活,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更不僅是一種職業,教師通過激發學生潛能而激發自我潛能,通過陪伴學生成長而自身不斷成長,通過帶給學生幸福而收獲更多幸福,通過成就學生而綻放自我生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