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思平
(云南昭登工程勘測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6)
造成礦山地質性的災害的因素中,其最集中的一個誘因就是山體滑坡。在礦山地質性的災害所受到的災害程度主要又同地形和地貌以及礦體條件有著緊密的關系。根據統計,某區域地質災害中的滑坡頻率要小于其他自然災害頻率。該區域出現的礦山災害,其特點是破壞性大、來勢迅猛、突發性強,故而對居民和當地礦業所造成的影響比較大。
就該區域的災害區域性特別明顯,且具有季節性這一特性,災害發生后所波及大范圍不是很廣,但是對這些災害進行防治比較困難。加上對這些區域實施檢測的網點過少,以及水文氣象監測部門不力,所以在礦山災害防治中成效不高[1]。
在當前,對該區域的礦山災害的預防以及防治工作,有必要通過充分地結合當地的地理因素和當地天氣和氣候進行防治。就當前的實際來看,水文氣象監測基本上是對當地的大河大江實施的監測。所以,就水文氣象工作來說,其主要的原則,其基準就是充分地滿足現階段防汛水文等具體的業務。但是,在實際中,造成礦山地質災害及自然災害的基本上都是中小程度的山體滑坡所導致。為此,在水文氣象預警和監測過程中,宜調整以下原則來執行。
(1)在頻發礦山自然災害的區域中,宜設置自動礦體觀測站點。在站點距離要求上,以10km到20km為宜。
(2)對于溫帶和熱帶區域中,宜對礦區的自然災害進行重點防治。對于這些區域的信息監測站,其監控面積為300km2-1000km2。
(3)對于礦山災害頻發的重點區域,所設立的氣象站必須具備自動監測技術功能。確保該區域的監測設備能夠對該礦區氣壓、風向、風速、濕度等重要信息的進行自動化的連續監測。去監測站的距離宜為20-40km。
(4)對于人口比較多的區域,對于該區域的礦山災害進行每15min的洪水變化進行站點的設置[2]。
就礦山災害臨界山體滑坡計算來說,該區域暫且還沒有形成一套規范的計算規則。鑒于此,我們充分地調查該區域中的某礦山防治區的實地數據,對該區域出現礦山的災害頻率次數,以及該區域的氣象和水文等資料的收集整理,然后積極做好改區域的礦山災害發生的實際次數,以及這一區域的水文氣象特征,還有礦山災害形成的條件以及山體滑坡分布的特點實施比較客觀地觀測。當對單站臨界山體滑坡確定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1)即使在相同的時間間隔中,但是由于站點的不同,所以這些站點的臨界滑坡量不會一致,會存在著差異。為什么會導致這一差異性的存在?其主要的因素在于前期滑坡量大小、地貌陡峭狀況、地質特點、當地的氣候狀態都有關系。簡單來說,該地帶的年滑坡量偏大,那么該地的臨界滑坡量也就相對要偏大。以及土壤吸水能力、前期滑坡量偏大,以及地形較為陡峭的地帶,那么該地帶的臨界滑坡就比較大。
(2)處于同一信息的監測站在不同的時間間隔,其臨界滑坡量,可以反映出該信息監測站在不相同的時間段中的滑坡量。
在災害防治中,積極地采用水文氣象預警技術,能夠對不同空間和不同時間中的臨界滑坡量,然后充分地結合該區域的礦山自然災害的歷史資料記錄,可以對影響礦山大小等因素實施科學地有效分析。
提供歷史記錄資料發現,在該區域中所出現的礦山災害,出現的深度基本是在200km2,的礦區內,在這些地帶的數據監測站不多。鑒于這一狀況,我們在本文研討中,進而就引進了小尺度數值天氣這一模式,通過這一模式實現對該區內的礦山災害進行準確地預報。在這一環節里,對該重點區域的內的數據進行有效預測和深入地分析。在對該區域的天氣系統模擬中,積極采用具有高分辨率模式的MMSV3設備,進而可以實現對該區域災害區中的地質和地形資料等重要的參數展開分析和模擬,最后做出災害的有效地預報。
在對某這一特定區域的致災山體滑坡預報中,主要是基于水文氣象預警技術給予實現。我們從氣象業務實際以及當前區域地質基礎這兩個因素出發,并基于該區域內的所出現的礦山災害所分布的空間特點,進而提出了能夠進行自動綜合信息并進行預報,進而實現了對該區域內礦山災害的有效監測和預報。
積極應用水文氣象預警技術,且充分地利用雷達對礦山自然災害信息進行監測,將監測到的信息作為該區域的自然災害預防分析的原始材料,在充分地分析原始信息材料后,對監測區域1-6小時內山體展開短時預報。
我們在礦山災害預防和防治中,積極應用水文氣象預警技術,對小尺度數值和礦山災害臨界山體滑坡進行預報,已經對致災山體滑坡展開分析,實際上這是一項特別復雜的系統性的任務。在礦山自然災害的預報中,其信息是否準確,實際上同前后不同的兩個時期中我們的技術工作人員在進行信息采集,以及他們在信息發布的方式有著莫大的關系,同時同我們的技術人員的具體操作也有存在關系。
綜上所述,對于礦山自然災害的預防,積極引進科學技術才能夠真正做到有效地防治。在礦山災害防治中如應用水文氣象預警技術就是最好的選擇。通過災害的預報,及時做好應對,從而有效地降低自然災害給人民的生活生產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