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蘭
【內容摘要】《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部分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作為文言文來說,此種文體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形式之一。為此,語文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必須盡可能地使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有效地養成。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 誦讀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現代文教學是當仁不讓的熱點和重點,而文言文教學卻是不折不扣的難點。文言文不僅難教,也難學,甚至可以算是閱讀教學改革的“瓶頸”,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學的實效性,是每一名語文教師都應該不斷探索的課題。為此,本文將從注重對文言詞語的持續積累、采取誦讀教學法進行文言文教學、認真品味文言文語句,注重語感的養成這三個方面就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展開探究,以供參考。
一、注重對文言詞語的持續積累
自上世紀新文化運動興起之后,白話文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文言文,并成為現代漢語的主要語言形式。因此對于現時代的學生而言,其已經習慣了白話文的表達方式,故而在接觸文言文之初,難免會因為語言形式的不同而感到非常的不適應。面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注重對文言文知識進行積累,從而使其對文言文由熟悉到熟練掌握。以文言文中的實詞來說,其意義較為單一,舉例而言,如“走”為“跑”,“書”為“寫”,“嘗”為“曾今”,“布衣”為“百姓、平民”,“犧牲”為“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等等;文言文中的虛詞對于學生而言,理解難度相對較大,原因在于虛詞的含義較為復雜,一詞多意的情況較為普遍,舉例而言,像“之”一詞的含義多達七種之多。在學習這些詞匯時,必須結合特定的語境去加以分析詞義,如此便能夠大大降低理解難度。為此,語文教師必須先住著幫助學生對文言文知識形成一定的積累,在此基礎之上,為學生總結出常見的文言文詞匯,如此便能夠降低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學習領會難度。
二、采取誦讀教學法進行文言文教學
朱熹將“誦讀”視為做文章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曾對此這樣論述道:“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熟讀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浪漫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子蒙童須知·讀書寫文字》)朱熹認為讀書應該心到、眼到、口到。這不僅告訴我們誦讀的重要性,也將誦讀的要點告知了后人。
葉圣陶在談及文言文的學習方式時,有過這樣的論斷:“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篇。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他在《〈精讀指導舉隅〉前言》中說道:“文言的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是“為了傳出文字的情趣,暢發讀者的感興”的。
語文教師在采取誦讀教學法時,既可以帶領學生微微晃著頭進行誦讀,也可以允許學生自行進行文言文誦讀,進而實現對學生文言文素養的熏陶和歷練。
三、認真品味文言文語句,注重語感的養成
語文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應當挑選出一些優美、雋永的文言文詞匯、語句和段落,以此讓學生進行反復品味,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措詞造句藝術之美,提高文言文教學實效性。
1.注重對優美文言文詞匯的品味
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文言文課文——《小石潭記》時,筆者選出“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一句中的“清”字,要求學生進行細細的品讀,同時,筆者引導學生從作者柳宗元仕途不順、心境壓抑的情感著手,當作者看到文中所描述的清冷意境,再聯想到自身的際遇,從而使文章的主旨躍然而出。
2.注重對精彩文言句子的賞析。
文言文中有很多精彩的句子,或者氣概磅礴,或者溫柔婉約,或者生動有趣,或者義正辭嚴。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賞析這些精彩的句子,使學生體會到句子蘊含的思想和意境。比如,教學《唐雎不辱使命》時,唐雎聽了秦王的威脅后,對秦王說:“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將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點閱讀這段話,并且體會其中蘊含的豐富的情感,感受唐雎凜然不可侵犯的高大形象。
3.注重對文言文段落的品味
對文言文段落的品味,是文言文學習的關鍵。例如,《小石潭記》的第二段,“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影布石上,佁然不動”、“往來翕乎”等,表面上寫魚,細細品味這一段,又可感悟到處處體現了水的清澈。
結語
在語文文言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改變僅僅滿足于文章中心思想講解的傳統教學方式,而是應當通過積累、誦讀、品味等方式,幫助學生實現對文章內涵、創作主旨的深入理解,唯有如此,方才能夠使學生的文言文素養獲得顯著地提升,進而增進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唐九林. 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實施小組有效合作學習的做法及反思[J]. 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11).
[2] 楊萍. 淺談初中文言文教學的難點與對策[J]. 中學時代,2013(04).
[3] 孫濤. 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初探[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11).
[4] 徐飛月. 激趣·誦讀·授法·拓展——新課標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學[J]. 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04).
(作者單位:江西省石城縣贛源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