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果
摘 要:位于湘江之畔的唐代長沙窯,是第一個將書畫藝術和制瓷工藝完美結合的瓷窯。長沙窯山水畫講求以形寫神,寓詩于畫,追求畫外之境,創造出一種“畫中有詩”的明秀詩境,有著超越繪畫藝術界限的詩境美,展現了大唐輝煌燦爛的藝術風貌。
關鍵詞:長沙窯山水畫;以形寫神;畫中有詩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社會經濟繁榮興盛,中外貿易發達,各民族文化交流頻繁,文化藝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長沙窯位于湘江之畔,盛于中晚唐,終于五代。長沙窯燒制出來的瓷器品種豐富、美觀精致、實用性強,是第一個將書畫藝術和制瓷工藝完美結合的瓷窯。長沙窯瓷器繪畫題材豐富,花鳥、山水、人物品類齊全。其中山水畫構圖別致、形式多樣,尤為精彩。作品用色空靈流動,用筆揮灑率意,構圖和諧大方。畫面情景交融,清新自然,有著詩一般的動人境界,極具藝術感染力,展現了大唐輝煌燦爛的藝術風貌。
1 美的色彩
長沙窯繪畫兼收并蓄、融會貫通,既有濃厚的本土文化氣息,又主動積極地汲取外來文化,形式多種多樣,具有生機勃勃的時代氣息。在山水畫中,畫家以一種開放博大的胸懷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以詩人的豐富情思繪寫人間山水天趣。其俯仰自得的心態、高度的文化自信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使得長沙窯山水畫具有詩一般的色彩,創造出一種“畫中有詩”的明秀詩境。
如圖1中的青釉褐綠寫意彩墨山水壺,畫家以簡約流動的筆墨和色彩繪出南方秀美的山水,以形寫神,虛實結合,暢快淋漓。作品彩墨交融,水天一色,峰巒隱約,若有若無。畫面空靈而又生機勃勃,有著超越時空的藝術魅力。充滿靈性的色彩既有王維山水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清逸雅致,又有謝靈運詩“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的自然風味。
2 美的線條
“骨法用筆”是中國畫的關鍵所在。早在南齊時期,謝赫就在“六法論”中提出了“骨法用筆”,明確了對繪畫用筆的要求。謝赫在品評古今畫家時,認為“出入窮奇、縱橫逸筆、力遒韻雅、超邁絕倫”是佳作,而“筆跡輕柔、筆跡困弱”則是次品。用筆之所以具有如此魅力,是因為中國畫是線條的藝術。在國人眼里,線條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和表情特征,可以增強作品的形式美感。線條處處都透露出抽象之美,有著獨立的審美價值。
如圖2中的青釉褐綠山水紋罐,畫家正是利用線條的虛實、疏密、強弱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它既是技法的展示,又是情感的宣泄。即使離開了物象,單獨地欣賞一點一畫,都使人怡然自得、心醉神迷。長沙窯畫家正是運用手中神奇的毛筆,依靠“骨法用筆”,寫出心中的線條,來創造藝術形象。這些剛柔筋勁、抑揚頓挫的線條,以簡寓繁、以靜寓動,產生極強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從而賦予長沙窯山水畫靈動的詩意化空間。
3 美的構圖
可以說每一件長沙窯山水畫都有獨特而又和諧的構圖。這些構圖動靜結合、錯落有致、主體突出、自然舒暢。有的構圖奇險,給人震撼心靈的壯美感;有的布局平正,給人閑雅中和的優美感。或奇中有正,或正中有奇,縱橫變化,表現出豐富的美學特征,就像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如圖3所繪山水作品,畫面以寫實的手法描寫南方清晨景色:峰巒起伏,樹木高低錯落,郁郁蔥蔥。畫家從近處起筆,勾勒渲染,最后遠處寫大雁一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東方欲曉之際,大雁北飛,使得畫面立刻活躍起來,充滿了生命力。構圖靜中有動,穩重大方,有著良好的藝術效果。唐代詩人李益《春夜聞笛》中的“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向北飛”詩句描述了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無數大雁,還沒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飛的情景。詩畫相應,為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4 美的意境
長沙窯畫家具有高超、熟練的繪畫技藝,能夠恰到好處地利用色彩、線條、構圖等手段來描繪心中的青山綠水。同時,他們又不拘泥于物象,而是更多地追求一種“畫外之意”“象外之意”。往往一山一石、一樹一葉,寥寥幾筆,卻是率意揮灑、意境深遠,給觀者以無限遐想。如圖4中的《獨釣圖》瓷壺,此圖以輕快活潑的線條勾出一葉扁舟,上有一漁翁者垂釣,四周寥寥數筆水紋。畫家畫得很少,但畫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覺得波浪滔天、寒氣逼人。留白之處有一種語言難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靜,還是蕭條淡泊,令人思之不盡。這種詩—般耐人尋味的境界,是畫家心靈與自然結合的產物。
與長沙窯處于同一時期的唐代詩人柳宗元有一首絕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欣賞這一詩一畫,可以領略到“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的藝術趣味。
總之,長沙窯山水畫家以高超的繪畫技藝,以形寫神,寓詩于畫,追求畫外之境。畫面行筆落墨率性自然,隨心寫象,有著超越繪畫藝術界限的詩境美,其豐富的內涵亦折射出大唐經濟的繁榮、文化藝術的包容博大和高度自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