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網絡成癮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疾病”——互聯網上癮綜合癥,據相關數據表明,中國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尤為嚴重。因此,推進學校網絡素質教育,加強青少年網絡認知引導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
一、 青少年網絡素養現狀
網絡作為現代信息社會發展的產物,日漸影響著公共學習、工作以及生活。Internet快速發展,人們得以通過該種方式享受暢通的溝通服務,但是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良影響,其中包括一些缺乏網絡素養的青少年日漸沉迷網絡現象。據統計數據顯示,青少年群體占國內互聯網用戶總數的85%以上。根據日本青年網絡協會在北京發表的《中國青少年網絡成癮》稱,近年來中國網絡成癮青少年的比例高達所有用網青少年的9.72%,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不容忽視。其中18-23歲的青少年比例很高,達到了網絡成癮青少年總數的11.39%。網絡成癮已經影響當前中國青年人的健康發展,也是建設和諧社會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除了網絡成癮情況外,青少年使用網絡也存在其他不當之處。而這一系列的問題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青少年自控能力的不足,以及網絡素養教育的缺失。青少年學習計算機技術的途徑,主要得源于學校教育,學校會通過計算機技術課程來教育學生計算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但往往這些教育方式均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傳授,均或多或少存在忽視網絡素養教育的問題。而所謂的網絡素養教育則包括網絡意識、法制、心理、道德教育等。縱觀現在網絡素養教育的現狀可知,大多數青少年對網絡的認知和把握仍然停留在電腦操作方面,對網絡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仍然不足,正是因為不知道怎樣抵御網絡不良信息的侵害,所以沉迷網絡無法自拔。這是現在計算機教育方法不當所致,應給予高度重視,應盡可能地在計算機教育中進行網絡素養教育,或者加大該方面內容的教育力度。
二、 青少年受網絡的不良影響
(一) 網絡成癮損害身心健康
青少年利用網絡的過程中一旦缺少理性則很容易出現沉迷網絡或網絡放縱等情況,這些情況均會損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于其發展不利。而青少年之所以會沉迷于網絡這與其年齡尚小,對新鮮事物的把握方法不對有關,也與其好奇心過強相關,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們情感和意志的不穩定,缺乏判斷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沉迷網絡。據《2009年網絡成癮癥》檢查報告中統計,中國的城市青少年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每天通常要使用互聯網時間超過80.2分鐘,其中2.0%的成癮少年網民每天通常在線6小時以上。互聯網長期占用了年輕人學習思考的時間,甚至在網絡之后仍然迷戀互聯網上的東西,學習不能專注,嚴重影響了學習。另一方面,青少年長時間沉迷于網絡,會導致視力喪失、頸椎病、腦功能不全、肢體麻木等。《營口晚報》曾言及,網民上網時間一旦過長,很容易導致工作、學習和生活出現問題,身體問題也很明顯,尤其是肺發育將受損,究其主要原因多與看電腦的姿勢不當有關,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但沉迷網絡的危害不僅僅是身體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影響,網絡成癮者往往會出現郁悶、思考緩慢、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不大,更甚者會出現幻覺等等。
(二) 沉迷網絡影響其交際
通過對青少年的心理進行研究曾得出一個詞匯:“閉鎖。”這是青少年交往過程中很明顯的一個重要特征。常常表現為隱藏自己,不愿意述說,無論是對親人還是對身邊朋友均會隱瞞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通常則更愿意與網絡朋友進行交流和分享。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網絡交往常常是匿名的,彼此一開始并不熟悉,整個交往過程無所謂你年老年少,或者美貌丑陋。交流方式也多為文字交流和語音交流,這也為交流過程中的思考提供了時間。換個角度講也就是網絡交往會使青少年更具安全性。正是這種虛擬的交流導致了青少年日常交流的淡化,降低了青少年現實交際能力。
三、 培養網絡素養教育的方法研究
傳統教育中,學校始終發揮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知識和技能的傳播往往通過教師傳授來進行,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了整個教育鏈。因此,在普及網絡素養教育的過程中,要首先把學校教師作為重要力量。具體方法如下文所述:
(一) 新增網絡素養教育內容,或者加大網絡素養教育的比重。結合傳統的“電腦基礎知識”、“計算機文化”等課程開設網絡素養教育課程,或者增加網絡素養教育的比重。積極擴大教學課程及其內容,將網絡道德等內容融入網絡素養教育過程中。同時學習相關法律規范,將網絡正面和負面效應納入教師教學內容。
(二) 專門設立網絡素養教育課程。可以開設“新聞媒體和社會”公共選修班,主講主要媒體類型的相關知識,并適時突出新媒體,指出網絡的特點是媒體與媒體之間的互動,培養年輕人理性分析媒體的能力,另外可以借鑒北大交通大學、南昌大學等學校組織的“道德網絡”等網絡素養教育書籍等方法,對這些做法進行學習、借鑒和推廣。
(三) 在網絡素養教育的同時融合校園文化建設。首先,在網絡素養教育過程中進行組織和指導。可以開展網絡知識競賽來提高網絡素養。其次,培養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今天的信息技術是幾何進步的速度。發展首先強調個人的獨立和完善,沒有自我意識,沒有獨立思考不能在當代社會生存。因此,學校開展網絡素養教育應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努力引導學生進行網絡接觸行為意識的反思和理解。
學校、家庭和社會是教育的外部環境,在培育青少年發展的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雖然自我教育是內部教育環境和內部動力,但也衡量了所有外部教育規模的有效性。自我教育激發了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內部客觀要求轉化成了內在的自覺行動。因此,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網絡素養教育的基本途徑是自我教育。所以今后對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時要結合內外部雙重環境,充分認識和發揮自我教育的作用。
作者簡介:
馬偉,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五中學。endprint